• 国医圣手胡希恕经验良方赏析.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医大师经验良方赏析丛书
  • 国医圣手胡希恕经验良方赏析.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医大师经验良方赏析丛书
  • 国医圣手胡希恕经验良方赏析.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医大师经验良方赏析丛书
  • 国医圣手胡希恕经验良方赏析.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医大师经验良方赏析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医圣手胡希恕经验良方赏析.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医大师经验良方赏析丛书

80 九品

仅1件

内蒙古通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卢祥之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300

上书时间2024-05-20

玄玄特价书屋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卢祥之
  •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9164570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9页
  • 字数 184千字
【内容简介】
“国医圣手”是对传统医学领域医疗水平、技艺最高者的尊称。《国医圣手经验良方赏析丛书》收入的施今墨、孔伯华、蒲辅周、岳美中等诸多中医临床大家,就是现代国医圣手的杰出代表。本书是该丛书中的一本,汇集了国医圣手胡希恕先生90种常用的经验良方,由中医科学院等多单位高年资的学者专家列出功用、适应证,还从解读和赏析的角度精选了胡希恕先生的部分临证心得并做出阐发和提示,力求能够体现其临床用方特点及辨证思路。本书对中医资料整理、研究和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中医师、中医从业人员、中医院校学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研究、选用。
【作者简介】
胡希恕先生又名胡禧绪,1898年生人,祖籍辽宁省沈阳市东伍旗村,1915—1919年就读于奉天省立第一中学。上中学时,喜爱足球,精力充沛、活泼可爱。其国文老师,即王祥徵先生,王氏为清末国子监进士,且精于医,在沈阳任中学国文教师,并业余行医,收胡希恕于门下。王祥徵讲《伤寒论》脱离脏腑,并主张结合近代科学,推崇唐容川、陈修园等的学术观点,如论述膀胱气化以物理学理论解释膀胱为水,肾为太阳之说。十几个学生中,胡希恕学习成绩最好。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考获中医士职称,同年考入北京通才商业专门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学习。1928—1935年任哈尔滨市电业公司会计股股长、市政公署营业股股长。1952年中医教育试点,开设私立中医学校,系统教授《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内经》《温病》等。自己主编教材,曾著《伤寒论释义》《金匮要略释义》《温病条辨评注》《伤寒金匮约言录》等书。1958年调入中医学院任内科教授、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希恕先生毕生致力于临床、教学和学术活动,其学术影响闻名于海内外。20世纪60年代,所做的学术报告—“《伤寒论》的六经论治与八纲的关系”,获《人民日报》高度关注和评价,认为此学术报告解决“历代医学家缺乏论述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日本汉方医学界称赞其是“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希恕先生治学严谨,崇尚实践,慎于立言。常云:“实践出真知,临床疗效是医家水平的试金石。”先生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期间,对《伤寒论》等中医学术问题有了很多独到见解和论述,并写下《伤寒论释义》《金匮要略释义》《温病条辨评注》等著述,渊博至深。

  希恕先生崇尚经方,不弃时方,尤擅运用经方。其用经方,其意非在崇古,而是从自身万千实践中认识到经方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具有很高的科学和实用价值。经方并非全是张仲景发明,在张仲景之前的时代就已经出现,如《汤液经》等,所以其中有的部分是其“博采众方”的结果。张仲景是一位治学严谨的临床家,《伤寒杂病论》所载经方不但是古贤经验的积累,也是经过其自身临床的验证,配伍精妙,疗效卓著;二是经方使用经济。经方实用的药物都是一般性的药物,几乎没有诸如麝香、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而且经方的药味少,故药价相对较低,可谓药简效宏。认为经方和时方,其源头都为《本草经》之药物,两者内在关系密切,经方就像江河的干流,时方就好像干流上层出不穷的支流。时方亦有许多经典之方剂,堪与经方相媲美,希恕先生一生的临床体会是:“经方与时方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相互补充”。

  希恕先生认为,“研习中医学首先要尊重古人的智慧。中医理论的形成和辨证体系的运用,是经过漫长的生活和医疗实践才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古代医家初期的医疗实践是简单的对症治疗,不可能达到“辨证”的层次。所以中医走的是实践医学的道路。不像西医有实验科学的支持,在这个基础上演绎出一种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中医限于古时的科技水平,无法借助现代化仪器观察,只能凭借人们的自然感官,通过医疗实践总结经验得出结论。比如《伤寒论》的“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临床遇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就可以得出“太阳病”的结论。这就是通过无数的临床经验所作的一个总结,这种客观存在的、具有规律性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结论,必须尊重并认真的学习体会。

  希恕先生尊古而不崇古,认为“受时代条件限制,古人认识不足之处,不必为其自圆其说,而是应该有所废弃或有所扬弃。”基于此认识,也受中西汇通的影响,他从来不排斥西医学,并主张发挥西医优势。希恕先生早年通过阅读苏联出版的《病理生理学》一书,受巴甫洛夫神经反射学说的影响,对辨证论治的实质有了新的体悟,认为“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指出“这一观点的提出,首先阐明了《伤寒杂病论》六经理论来源于疾病反映出的症状,使临床上容易把握应用,不仅为学习仲景学说开拓了眼界,同时也发展了经方的治疗经验,为中医学术书写了重重的一笔”。

  希恕先生用毕生的实践,于仲景学术,作了全面继承和对话,多年中,或隐或现,在其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其著其述中,体现出是仲景之学的后世相知、相知者的身份。

  希恕先生博古通今,全然没有现代中医界普遍的浮躁,从不追逐时尚,不斗奇炫博,不华而不实,在海内外学界,当推独步;希恕先生是真正的经方大师,守先待后,“信道笃而自知”之第一人。
【目录】
麻黄汤 1

桑菊石膏饮 8

葛根石膏汤 11

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汤 19

柴胡桂枝汤化裁 21

桂枝汤 23

麻黄附子甘草汤 27

大青龙汤 30

小柴胡石膏汤 34

大柴胡加生石膏汤 38

大承气汤 40

射干麻黄汤 45

小青龙汤 48

葛根合小陷胸汤 51

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石膏汤 54

大柴胡葛根大青龙汤合方 57

大柴胡合桃核承气汤 60

麻黄附子细辛汤 62

大柴胡合茵陈蒿汤 66

柴胡茵陈五苓散 69

大柴胡合己椒苈黄汤 72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75

小柴胡当归芍药茯苓饮 79

茯苓饮合五苓当归芍药散 82

小柴胡茵陈五苓散方 85

葛根加术汤 87

麻杏薏甘汤 90

桂枝加苓术附汤 92

桂枝加黄芪汤 94

葛根加苓术附汤 97

桂枝芍药知母汤 100

黄芪桂枝五物汤 102

桂枝加苓术附大黄汤 104

半夏厚朴汤 106

小青龙加石膏汤 109

小青龙汤加茯苓方 110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114

小柴胡加桔芍汤 115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117

甘草泻心石膏汤 118

三物黄芩汤 121

甘草泻心汤 122

小建中汤 123

黄土汤 126

旋覆代赭汤合茯苓饮加乌贝散 127

吴茱萸汤合半夏厚朴汤 129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131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133

大柴胡汤加味 135

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138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 145

大黄汤加生石膏 148

当归芍药合小半夏汤 150

苓桂术甘汤 153

小柴胡合苓桂术甘汤 155

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 158

大青龙汤加苍术方 162

当归芍药散加生石膏吴茱萸方 165

吴茱萸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 170

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 177

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182

酸枣仁汤加生龙牡汤 184

猪苓汤加枣仁 187

当归芍药散合苓桂术甘汤 188

芎归胶艾汤 189

芎归胶艾汤合桂枝茯苓丸 192

黄土汤合理中汤 193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 197

苓桂术甘合当归芍药散 200

抵当汤合大柴胡汤 202

柴胡桂枝汤合附子理中汤 208

四逆散合四物汤 211

下瘀血汤加麝香 219

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石膏散 224

猪苓汤加大黄薏苡仁 225

五苓散合猪苓汤 228

真武汤 231

大柴胡汤合增液承气汤 236

柴胡桂枝汤加黄芪生石膏方 239

猪苓汤加味 241

五苓散 244

小建中汤加茴香桑螵乌药方 247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250

越婢加术汤 253

葛根加半夏汤 256

大柴胡汤合桂枝汤 259

小半夏合苓桂术甘吴茱萸汤 262

吴茱萸汤 267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274

白通加猪胆汁汤 275

参考文献 27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