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
  •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
  •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
  •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
  •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
  •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
  •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
  •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
  •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
  •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

正版书内干有画线,品相自鉴

7 2.0折 35 九品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志安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1

上书时间2024-04-28

叮咚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志安
  • 出版社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806525142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1页
  • 字数 311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深度报道媒体或栏目负责人的访谈,来解读这些媒体或栏目的成功经验。第二部分重点采访若干名国内最出色的深度报道记者,选择他们最突出、典型的深度报道个案,挖掘幕后的故事和体验。提供1篇最经典的个人作品,同时收录作者的采访手记。第三部分为附录。通过附录中的资料,给有志于从事深度报道的新闻从业者提供相关信息服务,这是很有价值的增值内容。

  深度的精英访谈、经典的案例分析、实用的操作手册,由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的《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一书,既给深度报道从业者提升报道技能提供了一本鲜活的教材,也给新闻传播研究者把握新闻实践前沿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视角。 对新闻人来说,《报道如何深入》是一本启发他们怎样让新闻接近真相的报道手册;而对非新闻人来说,它又是一条把握社会转型与新闻报道复杂关系的生动路径。
【作者简介】
张志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新华传媒工场顾问。研究方向:媒介经营管理学、媒介社会学等。主编或主撰出版《媒介营销案例分析》、《媒介资本市场案例分析》、《网络人物风云史》等书。曾先后担任星空传媒集团、STR国际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项目顾问,独立承担过中国媒体投
【目录】
上篇 著名深度报道栏目/媒体主编访谈

 调查性报道是奢侈品、易碎品——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访谈

  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调查性报道

  用简单的结构来传递复杂的东西

  对人和节目的管理都是动态的

  愿意在《新闻调查》做到退休

 看惯了黑暗,更喜欢光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负责人侯永生访谈

  基本模式,就是“事件+背景+评论”

  解决问题,不单单是新闻媒体的事情

  最大特点,就是用音响来表现

  过分强调利益,会伤害媒体的公信力

  试探前进,走到别人没有的高度

 报道读者应该看的东西——《财经》杂志常务副主编王烁访谈

  “以我为主”地做杂志

  独立、独家、独到

  经济报道更加强调可靠性

  做自己觉得重要的报道

  从立场和态度上来吸引人

  报道最重要,其他的不重要

  她的影响是全面的,透彻的

 好报道就要把故事讲好——《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靳丽萍访谈

  要报道那些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流题材

  事实和问题之间必须有逻辑关系

  没有好的故事,就没有好的传播效果

 让政治关心你的生活——《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孙凯访谈

  为主流人群打造的时政杂志

  纯粹用记者的目光观察、思考和解读

  好看故事独家思考

  杂志内部形成有力支持

  时政类周刊发展空间巨大

 重新打量每个生命——《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访谈

  理念传承:一个“人物”的诞生

  定位考验:期待成为主流大刊

  运营体验:迈过了一道坎

  核心功能:感动、感慨、感悟

  报道策略:把人物的内心彻底创出来

下篇 优秀深度报道记者访谈及经典案例

 “不求空前但求绝后”的追求——《北京青年报》国内版组原执行主编郑直、资深新闻

 人宋燕访谈

  任何新闻都追求接近和探求真相

  深度报道成败在于理念而不在技巧

  要让文章有很强的逻辑

  在轰动性和认可度之间的抉择

   【代表作品】证明哈佛博士

   【报道手记】对个体负责

   【代表作品】我要做个名女人

   【报道手记】把人物写活

 最大可能去接近真相——《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蔡平访谈

  记者是天生的,不是后天的

  好奇心比技巧更重要

  调查性报道就好像智力游戏

  细节与逻辑同样重要

  我老是以傻大姐的形象去采访

   【代表作品】世纪末的弥天大谎

   【编辑手记】《世纪末的弥天大谎》的幕后故事

 我不写孙志刚,迟早会有人写——《新京报》时事新闻部主编陈峰访谈

  收容制度废除和我们的报道并无必然联系

  绝不能否认孙志刚的报道有偶然性

  调查性报道要充分利用书证

  我不愿意去参与报道之外的事情

  记者的工作,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代表作品】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报道手记】孙志刚事件采访过程及报道分析

 以调查报道推动社会进步——《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王克勤访谈

  调查性报道最能彰显新闻价值

  中国的调查性报道需要各方面保障

  署真名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职业精神

  开放的社会是调查记者的天堂

  我的期望是活到80岁干到80岁

   【代表作品】的哥的姐怨声载道——揭开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节选)

   【报道手记】为平民鼓与呼

 当悲悯和焦虑成为职业的一部分——《南方周末》原著名记者杨海鹏访谈

  这个行当的性格也许是“习惯性焦虑”

  忠于职守甚至坚守底线,就不简单了

  够不着“事实真相”时,写一个字都会怕

  说出事实远不够,还要防备“后遗症”

  做一线调查越久,越不敢轻易发言

  摆脱阻挠、还原真相,是最基本的技术

  去一个地方总先去研究县志

  名记转型或许也是被动的选择

   【代表作品】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

   【报道手记】关于核酸的断章

 在绝望中婉转腾挪——《南方人物周刊》主笔李玉霄访谈

  只要能吃苦,就能做出好报道

  做灾难报道,不是我的主观选择

  国内的深度报道文本太单调

  不能进1米,就进50厘米

  记者就是理想主义者做的事情

   【代表作品】我听见沙漠蚕食良田的声音

   【报道手记】山沟里的老人王永瑞

 一定要把人物写得淋漓尽致——《南方都市报》深度记者姜英爽访谈

  让人物的性格和想法跃然纸上

  捕获采访对象话里任何有用的信息

  我们的“对话”,普通人的比例更大些

  南都有追求独家新闻的传统

  南都做新闻有敢“闯”的主动意识

   【代表作品】忽然不当犯人,我倒觉得不习惯了

   【报道手记】跟佘祥林静静聊次天

附录 有关国内外深度报道的常识/栏目

 附录1:中美深度报道发展大事记

 附录2:中美深度报道的差异比较

 附录3:国外著名新闻报道网站推荐

 附录4:中外媒体新闻报道守则

 附录5:美国调查性报道技巧、记者素质和操作要领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