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黄帝内经》二十论
  •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黄帝内经》二十论
  •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黄帝内经》二十论
  •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黄帝内经》二十论
  •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黄帝内经》二十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黄帝内经》二十论

20 4.1折 49 九五品

仅1件

云南昆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登本 著;邢玉瑞 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登本 著;邢玉瑞 编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3238489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5页
  • 字数 32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黄帝内经》二十论》首先对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及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西汉的《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黄帝内经》成编于司马迁《史记》之后、刘歆编纂《七略》之前,但其中传载的生命科学知识应当是“黄帝时代”以降,我国先民养病治病经验的结晶。其次,厘清了“养生”“阴阳”“五行”“精气”“神论”“天论”等重要命题演进的历程。再次,应用“河图”“洛书”及天文、历法知识对《黄帝内经》中关于心、肝、脾、肺、肾五脏及论“神”、论“气化”等内容的相关原文进行再认识,使其内涵更接近传统中医文化的原本含义。最后,对“为何学、怎样学《黄帝内经》”做了回应。
【作者简介】
  张登本,1944年生,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留校任教,兼职博士生导师。在《内经》《难经》研究方面颇有体会,先后发表论文26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及教材30部,代表著作有《内经词典》《内经的思考》《难经通解》《全注全译黄帝内经》《全注全译神农本草经》等。其中,《内经词典》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
【目录】
第一论 先秦诸子思想与《黄帝内经》
一、《内经》理论构建中的道家思想
二、《内经》理论构建中的儒家思想
三、《内经》理论构建中的法家思想
四、《内经》理论构建中的墨家思想
五、《内经》理论构建中的名家思想
六、《内经》理论构建中的阴阳家思想
七、《内经》理论构建中的杂家思想
八、《内经》理论构建中的兵家思想

第二论 《吕氏春秋》与《黄帝内经》
一、杂家理念对生命科学理论构建的影响
二、圜道观对生命科学理论构建的影响
三、“本生”理念对生命科学理论构建的影响
四、“民本”理念对《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的影响

第三论 西汉文化与《黄帝内经》
一、社会背景
二、文化背景
三、科学知识发展的影响
四、西汉主要文献对《内经》成编的影响
五、西汉及此前医药成就与《内经》理论的构建

第四论 《淮南子》与《黄帝内经》
一、“兼收并蓄”与《内经》治学理念
二、道家本体论与《内经》理论
三、“道”论与《内经》理论
四、阴阳观与《内经》理论
五、五行观与《内经》理论
六、天人相应观与《内经》理论
七、脏腑知识与《内经》理论
八、病证知识与《内经》理论
九、养生知识与《内经》理论
十、理法施治与《内经》治法理论
十一、药物知识与《内经》理论

第五论 《春秋繁露》与《黄帝内经》
一、“天人相应”思想与《内经》理论
二、精气观与《内经》理论
……

第六论 《史记》与《黄帝内经》
第七论 《黄帝内经》“神”概念的发生及其意义
第八论 中医“火”的概念与内涵
第九论 《黄帝内经》气化理论及其意义
第十论 《黄帝内经》心藏象理论及其意义
第十一论 《黄帝内经》肺藏象理论及其意义
第十二论 《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及其意义
第十三论 《黄帝内经》肝藏象理论及其意义
第十四论 《黄帝内经》肾藏象理论及其意义
第十五论 《黄帝内经》所论人类寿夭因素及其意义
第十六论 学习《黄帝内经》的意义
第十七论 学习《黄帝内经》的方法
第十八论 “河图”“洛书”与《黄帝内经>
第十九论 历法知识是研读《黄帝内经》的重要门径
第二十论 “九法”是《黄帝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思维范式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