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的经典化之路(当代文学经典研究丛书)
¥
17
3.5折
¥
4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阎浩岗;魏雪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济001
上书时间2023-05-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塑封膜拆了,翻过一次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阎浩岗;魏雪
-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7
-
版次
1
-
ISBN
9787536167285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6页
-
字数
236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文学价值”的角度,对被称作“红色经典”的《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李自成》等作品及其文学史地位做出分析评价。每章都有一些富于启发性的独到见解。
“红色经典”,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7年文学”中的《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等一批作品,这一类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上都存在着时代的局限,但它们确实在特定的时代中影响、教育了一代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作为一种“时代经典”,应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本书主要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探讨它们的经典地位和文学史价值。
- 【作者简介】
-
阎浩岗,1963年11月生于河北吴桥。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丁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姚雪垠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论》《“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现当代小说论稿》《茅盾丁玲小说研究》《“红色经典”的经典化之路》,主编《中国现代小说研究概览》《抗战时期稀见文学文献辑存》等。已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项,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魏雪,1983年11月生于湖北钟祥。本科、硕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为河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荆楚理工学院副教授,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中国当代小说、中国当代作家传记。近年来,主持省教育厅项目1项、校级项目多项,合著学术著作1部,在《中州学刊》《华中学术》《现代传记研究》《湖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目录】
-
绪 论
一、经典·名著·传世之作
二、本质·建构·意识形态
三、个人写作与“集体创作”
四、为什么是它们?———篇目的选择
第一章 《红岩》
一、《红岩》文本的可读性
二、《红岩》的创作方法与“修改提升”原则
三、“群策群力”的创作方式
四、《红岩》的接受与传播
五、解构尝试与传世可能
第二章《红旗谱》
一、真实书写革命与北方农民的关系
二、以日常性为底色的传奇性故事
三、融合中西古今、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方式
四、创作动因与动机
五、症候分析:“高蠡暴动”历史叙事的含混与裂隙
六、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志在传世
七、抢稿与寻稿:“红旗谱三部曲”的出版
八、《红旗谱》的传播与改编
九、《红旗谱》的文学史地位与传世可能
第三章《创业史》
一、宏阔的视野与深邃的笔力
二、充沛的创业激情与永恒的道德价值
三、真挚的人伦情感与逼真的“生活故事”
四、为创作而“深入生活”的极致
五、经典形象的双重塑造:柳青与王家斌
六、不懈的艺术追求与未完成的写作
七、《创业史》的出版与传播
八、新时期以来《创业史》评价的起伏
第四章《青春之歌》
一、《青春之歌》文本的独特性
二、创作动机与“改写”
三、《青春之歌》的接受与传播
四、《青春之歌》的当下意义及传世可能
第五章《李自成》
一、《李自成》的思想艺术成就
二、发愤著书与经典意识
三、姚雪垠的自身优势与创作周期优势
四、《李自成》的出版与传播
五、新时期之初的初次经典化
六、1988—1999年间的去经典化
七、21世纪以后的再经典化
附录 文艺大众化与新中国文艺70年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塑封膜拆了,翻过一次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