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正版!超视距雷达技术
  • 保正版!超视距雷达技术
  • 保正版!超视距雷达技术
  • 保正版!超视距雷达技术
  • 保正版!超视距雷达技术
  • 保正版!超视距雷达技术
  • 保正版!超视距雷达技术
  • 保正版!超视距雷达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保正版!超视距雷达技术

整体品好,少量划线

149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烟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文瑜、焦培南 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5

书可下酒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文瑜、焦培南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121072314
  • 定价 7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56页
  • 字数 65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雷达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超视距雷达技术》是“雷达技术丛书”中有关超视距雷达工程技术的一本专著。《超视距雷达技术》从超视距雷达的各种特性(环境特性、传播特性、目标特性、干扰特性及信号检测特性等)分析入手,阐述了超视距雷达的主要性能、应用范围及设计特点,并按电波传播途径的不同分别叙述了天波超视距雷达、地波超视距雷达与微波雷达大气波导超视距探测工程设计的难点及解决的途径。针对三类雷达的需求,提供了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大量资料,形成了新的写作体系。?
《超视距雷达技术》既可以作为从事雷达技术研究、设计和应用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和雷达技术领域专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及信息、电波传播与通信工程学科的教师、学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周文瑜,江西奉新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一直供职于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先后从事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雷达新体制研究殛雷达总体的研制工作。所主持的双/多基地雷达、超视距雷达及雷达反隐身技术研究等多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焦培南,广东高要人。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现任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电波传播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委主任,电波传播分会常务副主任,《电波科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常务副总绵,武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短波超视距雷达、电离层电波传播和特殊介质中波散射。先后主持中国第一部脉冲体制和第一部连续波体制天波超视距试验雷达,随机介质电波传播等研究项目。在所获的成果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发表论文110多篇。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目录】
第1章超视距雷达概论
1.1概述
1.2超视距雷达的电波传播方式
1.2.1地(海)面绕射波传播
1.2.2天波返回散射波传播
1.2.3大气波导波传播

1.3超视距雷达系统的性能与应用
1.3.1天波雷达的性能与应用
1.3.2地波雷达的性能与应用
1.3.3微波大气波导超视距雷达的性能和应用

1.4超视距雷达的设计特点
1.4.1技术特性
1.4.2设计特点
1.4.3关键技术

1.5超视距雷达发展史
1.5.1天波雷达发展史
1.5.2地波雷达的发展史
1.5.3微波雷达的大气波导超视距探测进展概况
参考文献

第2章高频雷达目标特性
2.1概述
2.2目标散射能量特性
2.2.1目标的RCS的定义
2.2.2RCS特性与波长关系

2.3目标RCS的预估方法
2.3.1矩量法
2.3.2时域方法
2.3.3经验近似计算方法

2.4目标特性测量
2.4.1室内缩比静态测试
2.4.2外场动态测试

2.5空中目标特性数据
2.5.1各类飞机目标的特性数据
2.5.2各类导弹目标特性数据

2.6海上目标特性数据
2.6.1各类舰艇的几何尺寸数据
2.6.2各类舰艇目标的RCS数据

2.7核爆炸高频目标的特性
2.7.1附加电离层区
2.7.2核爆炸对天波雷达探测通道的扰动
2.8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高频雷达无源干扰
3.1概述
3.2地表面的无线电散射
3.2.1地面粗糙度
3.2.2地面后向散射系数
3.2.3后向返回散射能量算法
3.2.4地面回波多普勒频谱

3.3流星电离余迹的反射
3.3.1流星噪声与假目标
3.3.2流星电离余迹回波特点

3.4高频海洋动力学与海洋回波谱
3.4.1概述
3.4.2海面的布拉格散射
3.4.3Barrick海浪散射理论
3.4.4高频地波雷达海洋回波谱

3.5地波雷达的电离层杂波干扰
3.5.1概述
3.5.2电离层杂波干扰
3.5.3对电离层杂波干扰的抑制

3.6高频天波雷达的海浪回波谱
3.6.1电离层对海洋回波的影响
3.6.2天波海态雷达
3.6.3高频天波雷达的海态观测结果

3.7回波谱多模性的消除与补偿
3.7.1概述
3.7.2信号的电离层失真补偿
3.7.3高分辨谱估计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高频雷达有源干扰
4.1概述
4.1.1高频雷达有源干扰分类
4.1.2噪声参数

4.2雷达接收分系统外部噪声特性
4.2.1外部噪声时间特性
4.2.2外部噪声频谱特性

4.3自然界无线电噪声
4.3.1大气无线电噪声
4.3.2宇宙无线电噪声

4.4人为无线电噪声
4.4.1人为无线电噪声源
4.4.2人为无线电噪声数据

4.5高频无线电干扰
4.5.1非蓄意电台干扰
4.5.2蓄意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分类
4.5.3实施干扰效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第5章高频雷达抗干扰技术
5.1概述
5.2自适应频率选择
5.2.1选频的必要性与选频准则
5.2.2实现频率自适应的方法

5.3自适应空域滤波
5.3.1自适应波束形成
5.3.2空域滤波方案研究
5.3.3空域滤波性能评估
5.3.4利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抑制环境噪声的实验研究

5.4时域与频域滤波技术
5.4.1瞬态干扰抑制基本思路
5.4.2瞬态干扰滤除方法
5.4.3瞬态干扰处理实例
5.4.4主瓣窄带干扰的抑制

5.5抗蓄意有源干扰
5.5.1抗有源干扰措施
5.5.2抗干扰效果评估实例

5.6抗无源干扰
5.6.1多普勒频域检测技术
5.6.2杂波中的可见度

5.7高频雷达设备的两项抗干扰性能指标
5.7.1接收机线性动态范围
5.7.2雷达信号源相位噪声

5.8雷达信号的波形设计
5.8.1脉冲波体制
5.8.2连续波体制
5.8.3脉冲与连续波两种体制性能的评估
参考文献

第6章高频雷达信息处理技术
6.1概述
6.2目标检测原理
6.2.1对飞机目标的检测
6.2.2对舰船目标的检测
6.2.3同时对飞机和舰船目标检测
6.2.4同一检测单元内多目标的识别与检测

6.3高频雷达信号处理
6.3.1信号处理功能综述
6.3.2电离层传播对信号污染的校正
6.3.3信号处理机的工程实现
6.3.4信号处理机改善因子估算

6.4高频雷达信号检测
6.4.1信号检测
6.4.2参数估值

6.5高频雷达的航迹处理
6.5.1航迹处理功能综述
6.5.2跟踪处理
6.5.3航迹处理性能的评估

6.6高频雷达目标分类与识别
6.6.1空中与海面目标
6.6.2根据目标特性分类
6.6.3目标的识别技术

6.7功能软件的组成与构成原理
6.7.1功能软件的任务及组成
6.7.2信号处理专用软件的算法原理
参考文献

第7章电离层和天波雷达的传播机理
7.1概述
7.2电离层参数与形态特征
7.2.1E层参数估算
7.2.2F层参数估算
7.2.3电离层的临界频率形态
7.2.4电离层电子浓度剖面形态
7.2.5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形态
7.2.6电离层的不规则变化形态

7.3电离层传播机理
7.3.1电离层折射与反射
7.3.2电离层返回散射传播

7.4电离层返回散射传播信道特性
7.4.1电离层信道的数学描述
7.4.2电离层返回散射信道的散射函数
7.4.3实测电离层返回散射信道的散射函数
7.4.4实测电离层返回散射信道的参数

7.5天波雷达路径传播衰减
7.5.1高频天波雷达的路径
7.5.2高频天波雷达路径传播的衰减

7.6电离层环境对天波雷达的影响
7.6.1天波雷达的工作环境模型
7.6.2电波环境对天波雷达的影响及对策

7.7天波雷达信道的可用度
7.7.1信道可用度的概念
7.7.2限制信道可用度的因素
7.7.3天波雷达信道的可用度

7.8多径模糊和模式模糊
7.8.1概念
7.8.2模糊产生机理与“解模糊”方案
参考文献

第8章天波超视距雷达方程及其应用
8.1概述
8.2天波雷达方程与各因子特性
8.2.1天波雷达的斜距方程
8.2.2雷达方程参数的选择与取值范围

8.3天波雷达系统时间可用度
8.3.1系统时间可用度概念
8.3.2系统时间可用度估算方法
8.3.3系统时间可用度评估

8.4天波雷达当前检测区的计算
8.4.1天波雷达信息搜索区轮廓
8.4.2探测空中目标时对当前检测区的预测
8.4.3探测海面目标时对检测子区性能的计算

8.5天波雷达测量精度评估
8.5.1与雷达系统相关的测量误差因素
8.5.2多模式传播的错误识别导入测量误差
8.5.3电离层结构参数估计误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8.5.4用参考源改善测量精度
参考文献

第9章电波环境自适应诊断与管理技术
9.1电波环境监测和雷达管理
9.1.1概述
9.1.2技术要求
9.1.3系统的探测设备
9.1.4诊断及管理数据的处理

9.2返回散射探测设备
9.2.1探测原理
9.2.2技术特性
9.2.3设备框图和组成
9.2.4返回散射电离图
9.2.5天波返回散射回波多普勒频谱图

9.3垂直探测设备
9.3.1探测原理
9.3.2设备框图和组成
9.3.3垂直探测电离图及其特征参数

9.4斜向探测设备
9.4.1概述
9.4.2斜向探测设备框图和组成
9.4.3斜向探测电离图及其特征参数

9.5返回散射电离图与垂直、斜向探测电离图的关系
9.5.1正割定理
9.5.2第一等效定理
9.5.3第二等效定理
9.5.4三种不同电离图之间的关系

9.6环境噪声监测设备
9.6.1测试设备的主要性能
9.6.2测量方法及步骤
9.6.3测试结果

9.7干扰频谱监测设备
9.7.1干扰频谱测试设备的主要性能
9.7.2测量方法及步骤
9.7.3测试结果

9.8重构电离层技术
9.8.1概述
9.8.2人工神经网络法
9.8.3改进的Kriging方法

9.9电波环境自适应诊断与管理方法论
9.9.1概述
9.9.2电波环境自适应诊断与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第10章天波超视距雷达的系统设计
10.1概述
10.2天波雷达系统设计
10.2.1天波雷达的战技指标
10.2.2天波雷达系统的组成及任务
10.2.3检测目标子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0.2.4自适应信道管理子系统技术要求
10.2.5电离层诊断与频率监测子系统设计的要求

10.3雷达主要分系统的设计要求
10.3.1发/收天线阵设计
10.3.2单元发射机的设计
10.3.3通道接收机的设计
10.3.4信息处理机的设计
10.3.5接收阵列幅相校准技术

10.4国外天波雷达系统介绍
10.4.1美国天波雷达
10.4.2俄罗斯的天波雷达
10.4.3澳大利亚的天波雷达
10.4.4高频雷达信息网
参考文献

第11章地波雷达传播理论
11.1概述
11.2地波传播场强的计算
11.2.1无限大介质平面上高频地波传播特性分析和计算
11.2.2高频电磁波在圆形地球表面上的传播特性
11.2.3地波传播路径的损耗
11.2.4传播路径上障碍物对电磁波特性的影响

11.3不同海态海面的附加衰减
11.3.1粗糙海面的附加衰减
11.3.2不同海态时电磁波的衰减特性

11.4雷达方程与探测能力
11.4.1地波雷达有效接收功率和能量
11.4.2干扰能量的分析
11.4.3探测能力
参考文献

第12章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的系统设计
12.1概述
12.2地波雷达系统设计
12.2.1雷达体制和工作方式
12.2.2抗干扰的选择
12.2.3海面和空中目标检测设计技术
12.2.4舰载地波雷达的设计技术

12.3雷达主要分系统的设计技术
12.3.1发/收天线的设计
12.3.2阵列接收机
12.3.3信号处理机
12.3.4数据处理器

12.4国外地波雷达系统简介
12.4.1英国地波雷达
12.4.2加拿大地波雷达
12.4.3美国小型的地波雷达
12.4.4俄罗斯地波雷达
12.4.5舰载高频地波雷达
参考文献

第13章微波雷达的超视距探测技术
13.1概述
13.2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机理
13.2.1大气对流层的电波折射效应
13.2.2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

13.3大气波导传播特性
13.3.1大气波导传播条件
13.3.2大气波导分类和出现的概率
13.3.3大气波导的不利影响
13.3.4大气波导特性参数

13.4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威力
13.4.1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距离的计算
13.4.2微波雷达探测距离预测的方法

13.5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系统设计技术
13.5.1海上大气垂直剖面传播条件的预测
13.5.2目标探测概率
13.5.3海上电波传播损耗的计算
13.5.4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系统工作参数的选择
13.5.5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系统的距离方程

13.6国外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系统简介
13.6.1意大利TPS—755海岸型超视距警戒雷达
13.6.2意大利TPS—828车载式超视距探测雷达
13.6.3俄罗斯的“音乐台”系列主/被动超视距探测雷达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