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北医五十年
  • 我在北医五十年
  • 我在北医五十年
  • 我在北医五十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在北医五十年

作者签名,脱页

4 1.1折 38 八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德炳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2

上书时间2023-08-17

新意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作者签名,脱页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德炳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6
  • 版次 1
  • ISBN 9787811160154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88页
【内容简介】
《我在北医五十年》不仅记录了王德炳同志个人成长史,也记录了北医50年的变化,同样印证了中国高等医学教育50年的发展轨迹。不论是北医的“过来人”重温共同经历过的历史,还是在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了解北医的历史,读读这本书,都是大有裨益的。
【目录】
一、走出家乡
家乡——那块人杰地灵的土地
深受家庭和儒家文化的影响
在南阳中学读书

二、北京医学院5年的大学生涯
大学前两年的学习踏实而扎实
1957年反右斗争及1958年大跃进
运动对北医的影响
北医被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校之一
临床实习因遇到许多著名专家而倍感幸运

三、毕业后第一站——生物物理专业
生物物理新专业
边干边学
三年困难时期

四、“四清”运动及“文革”中
“四清”运动
北医在“四清”中
“文化大革命”
北医在“文革"中

五、在人民医院锻炼成长
从住院医师到住院总医师
唐山救灾医疗队及开门办学
任人民医院副院长
为我国第一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成分输血
坚守岗位,临危不惧,大火中无一人伤亡
医院在困境中坚韧不拔,顽强拼搏
在美国做访问学者
电子显微镜中心室的成立

六、进入学校领导层
抓住机遇,北医发展的突破
副校长,分管教学
努力爬坡,搞好教学工作
帮助云南思茅培训医技人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积极稳妥处理“6·4风波”

七、在校长和书记的岗位上
重任在肩
借校庆东风,燃海内外校友之情
书记、校长于一身
“一波三折”的“211工程"申报、审批与立项
“211工程”建设顺利通过验收
争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和文明校园
北医附属医院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建立北医眼科中心
获“歌德无烟”学校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发起“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

八、积极推进北医与北大的合并
合并的历史渊源——北京大学医学院
合并的前奏曲——联合办学与成立北京大学医学中心
积极准备——迎接合并

九、携手共创世界一流大学
两校合并——2000年4月3日,历史的跨越
合并——探索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途径
枝繁叶茂——北医和北大携手组建新北大
“末代皇帝”与“开国元勋”
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党委常委会
上任后处理的第一个突发事件——“邱庆枫事件”
合并后学校开展的主要工作
确立医学部管理体制
合并给医学部带来的发展与变化
医学教育长学制的确立
领导班子建设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
开展“三讲”教育
对党的认识
对青年人的认识
访问欧洲4国,与6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强合作交流
访问石河子大学,建立对口支援
签署北京大学——莫斯科大学联合研究生院协议
参加“21世纪中国大学展暨中俄大学校长交流
研讨会”
积极培养接班人
三次提请辞去北大党委书记职务
在校领导岗位上的几点思考

十、医学的渗入助北大在深圳全面开花
北大与深港产学研基地
北大创办深圳校区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成立
北大深港产学研基地大楼正式启用
北大再为深圳注人强心针——医学
建立北京大学深圳医学中心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的定位
北大深圳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医学中心的主要任务及其展望

十一、我的医学专业
内科血液病学研究
提议并组建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分会
主译中文版《哈里森内科学》(上、下卷)

十二、社会工作更加繁忙
关注社会,履行政协委员职责
关心医学教育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十三、婚姻与家庭
附录一著者简介
附录二代表性学术著作和论文目录
结束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作者签名,脱页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