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里文集
  • 东里文集
  • 东里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里文集

136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明]杨士奇 著;刘伯涵、朱海 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9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0—6—7

上书时间2024-09-22

北京书香苑图书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明]杨士奇 著;刘伯涵、朱海 校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1998-01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10381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86页
  • 字数 33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东里文集二十五卷,东里别集圣谕、奏对、代言三录,明杨士奇撰。
  杨士奇,名寓,号穀轩,以字行,江西泰和人,生於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一三六五),卒於明正统九年(公元一四四四)。他家贫力学,青年时期曾在湖广各地做过塾师多年,建文初以史才被薦入翰林,充编纂官,修太祖实录。永乐中为内阁学士,参预朝廷机务。明成祖北巡,常命士奇留辅太子。明仁宗即位后,士奇以东宫旧臣被擢任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任首辅。在仁宗、宣宗两朝和英宗初年,他甚得朝廷信任,担任首辅达三十年之久。因他曾与杨荣、杨溥同辅朝政,所以历史上並称“一杨”。他以居第在西,称“西杨”。
  杨士奇辅政期间,对安定边疆,减免赋役,安抚流民,赈济災民,节约财政开支,整饬地方吏治等方面,都比较重视,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还注意选拔人才,于谦、周忱、况锺等人就都是他薦引的。
  当时,由於三杨长期秉政,政绩卓著,从而提高了明代阁臣的地位。
  可是,自正统五年(公元一四四O)以后,宦官王振篡權,士奇年事较高,已无力压制奸邪。再加上他的儿子杨稷在泰和杀人夺产,荼毒乡里,被捕下狱治罪。晚年,他就在这种困窘的境况中衰病而死,终年八十岁。在明朝初年的文壇上,杨士奇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继承唐宋古文,学欧阳修文,“得其髣髴,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叙事,极平稳不费力”(四库全书总目)。明廷内阁翰林院沿龚其文体,形成台阁体,因而人们把他作为台阁体之祖。以后,台阁体发展成形式主义的文体,这不能完全归咎於杨士奇。四库提要简明目录对此论道:“士奇诗文为明代台阁之祖,末流日敝,至於膚廓庸沓,万口一音,遂为艺苑口实。然士奇著作,自有典型,未可以李斯罪荀卿。李梦阳诗有曰:“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即七子亦不薄之矣。”对於士奇诗文功过,这一评价还是比较公允客观的。
  杨士奇著作宏富,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文渊阁书目四卷,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与黄淮等编)。杨士奇生前曾对自已的诗文亲加选择,由其子杨道编定东里文集二十五卷及圣谕录、奏对录、代言录。文集有杨士奇请黄淮作的序,刊於正统五年(公元一四四O)。圣谕录有杨士奇自序,刊於正统七年(公元一四四二)。东里全集则是后人续编的。万历四十六年杨士奇五世孙杨守一,康熙十七年六世孙杨臨皋、杨贞叔,光绪三年十三世孙杨觐光均续刊补刊过。我们现在见到的本子有:东里诗集三卷文集二十五卷续编六十二卷别集五卷附录四卷,明嘉靖二十八年黄如桂刻本。
  东里诗集三卷,正统重刻本。东里文集二十五卷,正统、正德十年沈玹补修、万历刻本。
  在东里全集中,“续集乃士奇所自芟棄,非尽得意之作”(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著作係东里文集二十五卷,亦即东里全集的正编部分。文集中的记、序、跋、传、铭、诗、辞、赋等,为研究明代初年的政治、典制、人物,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如送刘给事中巡抚山东序论述了明初设置巡抚的需要。易简方序係为胡濙在各地所搜集的药方而写的序言。胡濙曾奉命私访建文帝,这就从侧面反映了胡濙是以行医名义进行私访的。杨氏祠堂复建记记述了元末农民战争后泰和县土地佔有关係的调整情况。重建滁县醉翁亭记反映了明初南太仆寺在当地的马政情况。故骠骑将军左都督府都督佥事王公神道碑铭记载了永乐末赵简王护卫指挥孟贤阴谋夺嫡事,等等。别集中的圣谕录是仿欧阳修奏事录、司马光手录之例,记载了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杨士奇面承诏旨及奏对之语。奏对录是杨奇正统初在内阁的奏疏,多关係军国大计。代言录所收为杨士奇在内阁撰擬碑册诏诰之文,可与明实录相参。
  我们这次整理东里文集,係以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杨觐光重刻的二十五卷本(杨觐光刻本刻於文集之前)作为底本,进行校点,用万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杨守一、朱之蕃刻本相校。两本不同之处,在校记中注明。光绪本中的顯著错误,即迳行改正,不再出校。目录与正文不司之处,也均已统一。我们整理工作中的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希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卷之一

游东山记
金华县重修庙学记
丹桂楼记
务勤堂记
凝秀楼记
翠筠楼记
退思齐记
朴斋记
永思堂记
宣德二年进士题名记
宾壶堂记
思政堂记
东畊记
梅溪书室记
卷之二

石田茅屋记
常州府庙学重修记
稼轩记
滁州重建醉翁亭记
寿徵庵记
竹林清隐后记
樵雪斋记
石冈书院记
齐寿堂记
颜乐堂记
江阴县先圣庙学重建记
文丞相祠重修记
杨氏祠堂复建记
卷之三

赠医士陈名道序
赠蒋医士序
送梅清隐游武当序
赠曾士荣序
送锺用之还苍溪序
赠谢敬常刘彦达彭永新赴京序
送刘仲珩诗序
送杨仲宜诗序
寿尹先生七十诗序
送王澄渊序
送鲍教授诗序
鲁林怀思图诗后序
武昌十景图诗序
郭氏续並普予
桂严集序
送陈叔振序
送余侍讲序
泰和王氏族谱序
卷之四

胡延平诗序
送胡永齐诗序
送尹能敬诗序
送林教谕致仕诗序
送徐理问诗序
沙羡槀引
石台槀引
长林书屋图诗序
蔡氏族谱序
送蔡孟愷永州教授序
送萧善本序
赠萧照磨序
万木图序
南窗吟槀后序
康氏族谱序
送欧阳允宣序
送礼部侍郎仪公致事序
陈氏族谱序
送曾存善序
卷之五

郑氏族谱序
玉雪斋诗集序
贫乐诗序
送张鸣玉序
送李永定经历序
送林正行序
送樊参政序
杨氏家乘序
许幼道輓诗序
送史志静郎中诗序
五清诗序
庆杨伯升七十诗序
蜀江欧阳氏族谱序
西昌梁氏续谱序
赠大理寺丞张宗琏诗序
送宗老季琛诗序
西城宴集诗序
对雨诗序
卷之六

送蔡用严序
赠高以能序
赠王敬先序
送李伯高训导诗序
刘氏庆源编序
送徐提点诗序
听琴诗序
送王编修南归序
送礼部尚书兼大学士金公归省诗序
送吴子恭先生致仕诗序
送罗学古还清化诗序
康氏族谱序
送罗照磨致仕序
熊氏族谱序
送国子学正黄信道致仕诗序
易简方序
送高伯琴归省诗序
送孙先生致事归丰城序
卷之七

送李永怀归东平序
沙溪刘氏重修族谱序
蒋氏族谱序
王氏家乘序
北征集序
送黄敷仲之官浙江序
送郭庭瓒诗序
送少保黄公归永嘉诗序
赠陕西二憲诗序
西涧集序
梅花图诗序
溧阳史氏族谱序
送萧省身诗序
曾蒋主孝序
刘氏昌和诗序
赠太医院判蒋用文序
卷之八

送郭公绪贵州佥憲序
送贝秉彝知县还东阿诗序
萧自诚先生庆寿诗序
送刘给事中巡抚山东序
龙潭十景序
送杨太常归省诗序
送陈赏序
禾溪乐氏族谱序
送刘子敏序
黎氏倡和诗序
送胡敬方序
送族孙朋远训导序
中溪八景诗序
送学士李君诗序
卷之九
题跋
跋赵子昂书东坡定惠院海棠诗后
书揭学士杨氏忠节祠记后
跋与友兰生往复诗后
书宋高宗手诏后
题欧阳文忠公诰命后
题宋欧阳修譔告身后
题欧阳文忠公墨跡后
题夏少保藏麦舟图
书吕少卿所藏戒石铭后
题晦庵先生墨跡后
题刘士皆所藏时贤翰墨后
题赠刘士皆诗卷后
题陈仲易先生墨跡后
题诚斋杨公易传藁后
题顾知州墓铭后
书沈学士所藏胡学士草书杜诗后
书伊蒿子传后
恭题仁庙御製诗后
题朱文公墨跡后
题肃氏瑞芝诗文后
跋黄检法告身后
恭题国史院编修官廖赐所受勑命后
题胡学士遗墨
题绛帖后
卷之十
题跋
跋泷冈阡表
跋李靖西嶽书
跋胡思简公封事槀
跋右军十七帖
跋七姬厝志
跋王荆公诗
题杨文川诗后
跋文山集杜句
题刘山阴集
题石徂徕集
题欧阳文忠公事蹟
题通鑑续编后
通鑑前编举要新书
跋三礼考註后
题壇山石刻
恭题正祀典名号诏书
跋詹孟举千文
跋松雪书滕王阁序
跋干禄字书
跋戴九灵和陶诗
题王临川文后
题诸儒奥论后
书唐才子传后
书十史详节后
书元首科程文后
书养蒙大训后
书说文字原后
书六书正譌后
书新唐书后
书五代史后
题丁鹤年诗
跋安雅堂文
题黄少保省愆集后
题刘仲修书虞揭诗后
延祐二年进士题名记
书张文昌诗
录楚辞跋
刘职方诗跋
书刘文房诗后
书三苏文选后
题曾氏冠辞后
书元史后
文丞相督府忠义传
书孔子家语后
跋张旭草书
跋怀素帖
卷之十一
题跋
跋赤壁图
题黄母刘传后
恭题仁庙玺书录本
题安福戴氏所藏先世告身后
书复立宗忠简公墓碑卷后
书宋谢少连赠官诰后
书石鼓文后
书汉鲁相置孔子庙卒史碑
书华山庙碑后
书夏承碑后
书孔子庙学记后
吴段石冈纪功德碣
告泰华府君文
书千文后
书化度寺碑后
书皇甫君碑后
书孔子庙堂碑后
书昭仁寺碑后
题黄主簿告身后
题戴氏所藏先贤遗墨后
跋宋吏部侍郎龚公墓志铭后
书欧阳临淄传后
恭题赐都御史虞谦兰亭墨本后
恭题崇恩堂卷后
题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功动碑
跋清节书院记
题范危墨跡后
跋松雪书邓文原文
跋唐诰
书胡氏先世二记后
卷之十二
神道碑铭
故推诚辅运宣忠效力武臣柱国后军都
督府左都督西宁侯宋公神道碑铭
故怀远将军成都右卫指挥同知赠平江
伯陈公神道碑铭
故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赠荣
禄大夫少师礼部尚书諡文穆胡公
神道碑铭
少保户部尚书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諡
忠靖夏公神道碑铭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
柱国太保阳武侯追封鄞国公諡忠
武薛公神道碑铭
卷之十三
神道碑铭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
柱国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永康侯追
封蔡国公諡忠烈徐公神道碑铭
赠资善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兼詹事府
詹事向公神道碑铭
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
柱国追封平江侯諡恭襄陈公神道
碑铭
故骠骑将军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王公
神道碑铭
卷之十四
墓碑铭
嘉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邵公墓碑

甄氏先茔之碑
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赠嘉议大
夫礼部左侍郎曾公墓碑铭
故亚中大夫宁国府知府陈公之碑
故嘉议大夫大理寺卿虞公墓碑铭
故翰林检讨陈君墓碑铭
君山庙碑
卷之十五
墓表
香山县丞彭公墓表
工部屯四主事郭君墓表
欧阳允资墓表
故国子博士王君墓表
赠徵仕郎户科给事中夏君墓表
樵雪居士墓表
陈廷傑墓表
东阿县儒学训导黄先生墓表
赠奉直大夫礼部祠祭员外郎易君墓表
萧坦行甫墓表
卷之十六
墓表
彭士扬墓表
沈学士墓表
刘仲良墓表
陈处士墓表
黄氏画埠阡表
萧德聚墓表
赠文林郎监察御史罗君墓表
东里文集目录
故奉训大夫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读
林君墓表
礼部仪制郎中史君墓表
赠奉议大夫太医院使諡恭靖蒋公墓表
彭先生墓表
卷之十七
墓碣铭
山东盐运司副使萧公墓碣铭
郭彦常墓碣铭
故凌云居士萧安正墓碣铭
梁用之墓碣铭
曾胜甫合葬碣铭
常州府同知张重器墓碣铭
赠承德郎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刘君墓
碣铭
前朝列大夫交阯布政司右参议解公墓
碣铭
卷之十八
墓誌铭
王竹亭先生墓誌铭
欧阳三峰墓誌铭
元龙兴路儒学正杨公墓誌铭
萧伯玉墓誌铭
御医赵彦如墓誌铭
王处士墓誌铭
周仲举墓誌铭
翰林庶吉士陈孟洁墓誌铭
故翰林侍讲承直郎王君墓誌铭
沈生墓誌铭
故左春坊左赞善徐公墓誌铭
龙仁安墓誌铭
卷之十九
墓誌铭
故资善大夫兵部尚书张公墓誌铭
陈思孝墓誌铭
故少师吏部尚书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
諡忠定蹇公墓誌铭
故资政大夫户部尚书郭公墓誌铭
东阿知县贝君墓誌铭
故翰林检讨周君墓誌铭
故太医士何彦澄墓誌铭
卷之二十
墓誌铭
孝子曾先生改葬誌铭
故翰林修撰马君墓志铭
思贻先生杨君墓志铭
梁纪善墓志铭
张从善合葬墓志铭
故工部营缮司主事刘君墓志铭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赠
荣禄大夫少保諡文靖金公墓志铭
故汝宁府通判詹君墓志铭
卷之二十一
女德
墓誌铭墓碣铭墓表
孙子良妻杜氏墓誌铭
乐母胡氏墓誌铭
故妻夫人严氏墓誌铭
太傅黔国公夫人程氏墓誌铭
张处士妻陈氏墓誌铭
兵部职方员外郎周君妻宜人王氏墓
誌铭
翰林修譔萧时中妻安人刘氏墓碣铭
太安人于氏墓碣铭
罗孺人墓碣铭
陈孺人墓碣铭
武夫人墓碣铭
礼部尚书胡公夫人范氏墓表
前山东盐运副使萧公妻宜人郭氏墓表
太仆寺丞丁维南妻宜人徐氏墓表
康节妇墓表
太宜人曾氏墓表
卷之二十二
传録
胡延平传
知事府君小传
退菴府君小传
疾退子传
黄伯器传
罗先生传
刘子辅传
周是修传
王先生传
陈孟省传
抱灌子录
卷之二十三
表议诗赞告祭文
两朝实录成史馆上表
经筵谢表
吴文正公从祀议
平安南诗
平胡诗
思训堂诗有序
黄思恭学士像赞
晃庵像赞
鄒侍讲像赞
自赞
石处士像赞彦诚之父
具庆遗像赞为赣王令作
亡妻严夫人遗像赞
行俭像赞
欧阳子白像赞
祭告先考墓文
祭告先妣墓文
焚黄告先祠文
祭康氏妹文
祭族兄仲素文
祭陈一敬文
祭王肇庆文
祭林崇璧文
祭陈参政文
祭思贻兄文
卷之二十四
辞赋铭箴
正固先生哀辞有序
周尚志哀辞有序
白像赋应制
河清赋
甘露赋有序
师古堂赋为朱仲智太守作
离譛赋有序
清白堂铭
主善斋铭
芳洲春意堂铭为医士许景芳作
诗礼庭铭为衍圣公孔彦缙作
环秀书屋铭
学箴
卷之二十五方外
序碑记铭
送彭海云诗序
送释源济序
送释岱宗序
圆庵集序
勑赐广福寺碑
虎邱云严寺重修记
宣府弥陀禅寺重修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