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断与概念
  • 论断与概念
  • 论断与概念
  • 论断与概念
  • 论断与概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断与概念

书籍有水渍介意勿拍品相不好

10 1.8折 56 七五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卡尔·施米特 著;刘小枫 编;朱雁冰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20

上书时间2024-08-08

北京书香苑图书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卡尔·施米特 著;刘小枫 编;朱雁冰 译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2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35062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432页
  • 字数 29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Positionen und Begriffe
  • 丛书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内容简介】
  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乃为“20世纪重大问题”之样板
  立足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自编政论集,为现代性问题展开思想斗争
  《论断与概念》是施米特生前自编过的两部政论集之一,包含讲演、书评、法庭陈词等,涉及范围广泛,如公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施米特从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德国问题”出发,纵横捭阖,针对国内政治思想的混乱,尤其针对帝国主义对德国的压迫,展开了思想上的政治斗争。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为“20世纪重大问题”的样板,此书对于中国学人思考“中国问题”应有诸多启发。
【作者简介】
  卡尔·施米特(CarlSchmitt,1888年7月11日-1985年4月7日)20世纪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
  施米特的写作生涯长达60余年,在20世纪诸多重大政治思想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20世纪的霍布斯”之称,其思想对20世纪政治哲学、神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以决断论为著;并提出了许多公法学上的重要概念,例如制度性保障、实质法治国,及法律与主权的关系等。
  施米特出生在德国西部威斯特伐里亚的一个小镇普勒腾贝格的天主教家庭,从小喜好文学、艺术、音乐、哲学、神学,曾就读于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与斯特拉斯堡大学。1910年完成博士论文《论罪责与罪责模式》,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施米特一边研究新康德主义法理学,一边写论瓦格纳的华彩文章。1916年以《国家的价值与个人的意义》(一文取得教授资格,并发表了一部从政治哲学角度论诗人多伯勒的长诗《北极光》的专著,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思想生涯。同年,与塞尔维亚女子帕芙拉·多萝蒂克结婚。
  1933年,施米特担任柏林大学教授,同年,出于诸多策略性的考量,加入纳粹党。“二战”后,施米特曾被冠以“第三帝国桂冠法学家”的称号。1933—1936年,施米特担任普鲁士政府成员,享有众多学术职位,包括著名的《德意志法学家报》主编。1936年后,施米特因其在纳粹执政前后态度之转变,及其入党甚晚的事实而渐受部份党政高层质疑,且受到党卫军机关报《黑衣军团》的攻击。战后被盟军逮捕并移送至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应讯,却未被起诉而获开释。施米特后因拒绝与西德政府“去纳粹化”政策妥协而被永远剥夺正式任教之权利。纵然如此,施米特仍持续著书立说,对西德公众舆论以及欧洲左、右翼知识精英发挥其影响力。施米特以96岁高龄逝世于慕尼黑,葬于故乡普勒腾贝格,墓碑上铭刻着施米特对自己的盖棺论定:“他通晓律法。”
  施米特与马克斯·韦伯曾有所来往,且深受其影响,部分地继承了韦伯对现代性批判的论题,其中一个明确的倾向就是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但称施米特为“反自由主义者”,则失之草率,有学者认为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是来自自由主义阵营内部的批判。
【目录】
编者说明(刘小枫)
第三版说明

1. 政治神话论[1923]
2. 现代民主制概念及其与国家概念的关系[1924]
3. 作为国际政治客体的莱因兰[1925]
4. 现状与和平[1925]
5. 日内瓦国际联盟的两张面孔[1926]
6. 评梅内克的《国家理由观念》[1926]
7. 议会制与现代大众民主的对立[1926]
8. 政治的概念[1927]
9. 1849 年柯特在柏林[1927]
10. 民主与财政[1927]
11. 国际联盟与欧洲[1928]
12. 莱因地区的国际法问题[1928]
13. 法西斯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形成[1929]
14. 无名的柯特[1929]
15. 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1929]
16. 国家伦理与多元主义国家[1930]
17. 转向整体国家[1931]
18. 国家内政中立概念之不同涵义和功能概观[1931]
19. 现代帝国主义的国际法形式[1932]
20. 在莱比锡宪法法院审理普鲁士邦起诉民国政府案时的最后陈辞[1932]
21. 整体国家在德国的进一步发展[1933 年1 月]
22. 帝国、国家、联邦[1933]
23. 领袖守护法律[1934]
24. 论普遍互助公约的内在逻辑[1935]
25. 国际联盟的第七次变化──阿比西尼亚灭亡的国际法后果[1936]
26. 关于立法授权问题最新发展的比较性概观[1936]
27. 论宪法史的新课题[1936]
28. 整体敌人,整体战争,整体国家[1937]
29. 海盗行为的概念[1937]
30. 论战争概念与敌人概念的关系[1938]
31. 新的“哀哉,中立者”[1938]
32. 国际法上的中立与民族的整体[1938]
33. 论当今法律体制的两个大的“二元对立”[1939]
34. 中立与中立化──评施泰丁的《帝国与欧洲文化之病》[1939]
35. 以大空间对抗普世主义──论围绕门罗主义的国际法斗争[1939]
36. 国际法中的帝国概念[1939]
人名译名对照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