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艺术学引论
  • 现代艺术学引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艺术学引论

20 5.0折 40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修银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1-28

元构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修银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99237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97页
【内容简介】
《现代艺术学引论》将艺术作为一个开放的结构,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本土化与全球化——历史、文化语境中寻找艺术美学理论的现代生长点,以较为规范的学术话语,建构了一个有别于一般美学和艺术学的现代美学体系。
《现代艺术学引论》打破了以往的艺术学仅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式,拓展对以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个门类艺术本质特征的阐发与理论建构;本书吸收了近年来有关艺术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对东西方艺术学的综合、融会,通过对东西方艺术美学范畴的重新审视和界定,建立了一套新的艺术美学话语系统。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对艺术学话语的本义层阐释的基础上,原原本本地解释范畴固有的含义,还原其本来面目;2.在对艺术美学话语多义层阐述的基础上,清理、剖析范畴在东西方不同的审美体系中的特定含义和特殊运用;3.在对艺术学话语的本质层阐述的基础上剥掉范畴的外在形态(普遍形式)和特殊运动(特殊内涵),提炼出它所包含的作为人类审美意识发展的必然环节的内在本质;4.在对艺术学话语系统建构层阐述的基础上,对范畴系统和结构进行了解构和再造,把古代的美学思想投射到现在和未来的层面,使之具有现在性和未来性。
《现代艺术学引论》的内容,大都是在现代东西方美学发展中起过重大影响,具有普遍而深刻的艺术美学范畴。它包括“艺术本体论范畴”、“艺术发生论范畴”、“艺术生产论范畴”、“艺术体验论范畴”、“艺术接受论范畴”、“艺术价值论范畴”、“艺术作品论范畴”、“艺术形态论范畴”、“艺术发展论范畴”、“艺术家论范畴”。在“艺术本体论范畴”中,从东亚艺术的意境与善、南亚艺术的韵味与知、西亚艺术的迷狂与爱,这种注重审美体验、蔑视对艺术本质追问,与西方古典主义从艺术本质人手界定、追问艺术的本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提出艺术是开放的概念和流动的范畴。在“艺术发生论”中,认为艺术起源从客观上来讲是“艺术符号”的确立过程,即“原始符号”向“现实符号”再向“艺术符号”的转换过程。艺术起源从主观上来讲是艺术精神的确立过程:人类从自我意识、补偿意识、人类永恒的返乡活动到审美意识的诞生、艺术精神的确立。“艺术生产论”中,提出了艺术生产是一种观念的生产、情感的生产,从艺术简化、艺术变形到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艺术体验论”中,提出了“生产体验”和“接受体验”两个概念。艺术家的体验即生产体验,主要体验意象、体验创作过程;接受体验即读者体验,主要体验艺术意境的多层次结构,体验艺术活动。在“艺术价值论”中,具体阐述了艺术价值的多层次结构:中心价值与边缘价值、稳定价值与浮动价值。“艺术作品论”中,重点论述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即作品与文本、文本与演凑、艺术作品与人工制品。提出了艺术作品是承载艺术精神的对象,并以此对后现代艺术作品进行了尝试性解读。“艺术形态论”中,提出了原始艺术、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四大形态。原始艺术:形式与内容无法契合;古典艺术:内容与形式契合无间,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现代艺术:打破了艺术真善美的三维结构,以反艺术来苟延艺术的生命;后现代艺术:艺术形象的回归。
《现代艺术学引论》紧密地联系当下的哲学发展和艺术实践,较为准确、全面地把握了东西方哲学、艺术美学的发展,把其中所包含的标志着人类审美把握各个阶段的那些美学范畴揭示了出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美学范畴被大量引进、介绍到中国,这对扩大我们的视野,在方法上补充、丰富自己,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理论模式是很有意义:的。但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隔阂以及研究者的某些局限,在一些论著中普遍存在生吞活剥、晦涩难懂的毛病,尤其对一些基本范畴的阐释较混乱,从而给我们艺术批评带来了消极影响。本研究成果就是透过这种朦胧迷离的外在形态而把握其游移不定的内在本质,尽可能地澄清了对一些基本范畴理解和使用上的混乱。一方面帮助读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借鉴和吸收现当代美学的精华;另一方面对艺术美学话语系统加以诠释、转移和重建,在东西方美学相互诠释的过程中,趋向一个相互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东西方美学互融并纳,从根本上解决东西方艺术学对话机制,并探索出一种新的语言媒体来表述21世纪的艺术现象。
【目录】
绪论艺术观念的转换与美学话语的重构
第一节艺术观念当代转换的逻辑描述
第二节艺术创作观念的当代转换
第三节艺术作品观念的当代转换
第四节艺术欣赏观念的当代转换
第五节艺术与生活同一趋向的本质分析
第一章艺术本体论
第一节艺术第一问题:什么是艺术?
第二节艺术界定的尝试
第三节艺术无定义

第二章艺术发生论
第一节有关艺术起源
第二节艺术符号的确立
第三节艺术精神的产生

第三章艺术生产论
第一节艺术生产的含义
第二节艺术生产的前提
第三节艺术生产的过程
第四节艺术生产的准则

第四章艺术再生产论
第一节艺术体验
第二节艺术欣赏
第三节艺术批评

第五章艺术接受论
第一节艺术接受的内涵
第二节艺术接受的过程
第三节艺术人生

第六章艺术价值论
第一节艺术价值的概述
第二节审美价值
第三节人文价值
第四节经济价值

第七章艺术作品论
第一节“艺术作品论”的现代困惑
第二节艺术作品中人的印证:技巧与意向
第三节艺术作品的同一性:变异与永恒
第四节文化视阈中的艺术作品:雅俗纷争与融合
第五节艺术作品的一般构成:艺术语言和精神意蕴

第八章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艺术发展方法论回顾
第二节社会、经济、文化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艺术自律及其发展规律

第九章艺术家论
第一节艺术家的身份确认
第二节艺术家的素质与修养
第三节艺术家的生命体验
第四节艺术家的使命承担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