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年轻的杜威:希克曼教授讲杜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永远年轻的杜威:希克曼教授讲杜威

4 1.4折 29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拉里·希克曼 著;王成兵、林建武、陈磊 译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D1

上书时间2024-06-19

博文书阁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拉里·希克曼 著;王成兵、林建武、陈磊 译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7
  • 版次 1
  • ISBN 9787562061670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1页
  • 字数 1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永远年轻的杜威:希克曼教授讲杜威》收入的讲稿主要依据作者于2006年和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演讲和作者主持的研究生专业课程研讨班上的发言。很荣幸的是,作者两次获得了作者的好朋友和同行王成兵教授的邀请,这样,作者才有机会与他的学生们讨论实用主义的一些关键论题和关键人物。
  眼下,形形色色的观念和方法都自诩为“实用主义”。在政治学、法学、文学批评、教育政策乃至建筑学中,实用主义这个术语已经变得耳熟能详了。为了让作者在北京师范大学所进行的教学工作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作者把讨论的焦点选在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的古典实用主义,以及罗蒂、布兰登、普特南和伯恩斯坦的“新实用主义”。
  作者们可以把杜威视为其中的核心人物。首先,在目前以古典实用主义的支持者为一方与诸如罗蒂和伯恩斯坦等新实用主义者为另一方所展开的争论中,杜威无疑处于争论的中心地位。其次,杜威与中国和中国人民有着某种关联。从1919年到1921年,杜威在中国进行了两年多的讲学。而且,杜威的工作依然在新儒家的某些思想中获得了共鸣。最后,也许是最为重要的是,杜威关于民主和教育的观念、杜威关于将逻辑改造为一种探究理论的见解以及杜威对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的理解,在今天仍然具有其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拉里·希克曼(LarryAHickman),美国南伊里诺伊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杜威研究中心”主任,《杜威全集》(电子版)主编,《杜威课堂授课讲稿》主编,《杜威通信集》主编,《杜威集萃》主编等。曾任杜威学会会长、美国哲学促进会会长、哲学与技术协会会长等。
  
  王成兵,1961年生,安徽人。1979年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先后在南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FrontiersofPhilosophyinChina英文杂志副主编,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加拿大埃尔伯特大学研修三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60多篇,出版有《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实用主义在中国》《实用主义的中国之旅》等著作,作为主编或者主要译者出版《后现代精神》《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10卷)《自我的根源》《教育的终结》《维特根斯坦》《大哲学家》《智慧的典范》《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等译著。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
【目录】
编者弁言
前言
致谢
第一讲杜威留给21世纪的遗产
第二讲新旧实用主义:杜威还是罗蒂?
第三讲杜威哲学中的实用主义、技术以及真理
第四讲民主、教育和西方哲学传统:杜威的激进社会观
第五讲杜威的探究理论
第六讲在传统与改革之间:杜威教育学的当代意义
第七讲代议制民主、参与式民主和社会变革的轨道
第八讲古典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与新实用主义
第九讲介于哈贝马斯与罗蒂之间的伯恩斯坦:一种杜威式的重建
第十讲杜威教育学中“真实的”概念
第十一讲罗蒂与杜威论哲学的未来:双城记
第十二讲古典实用主义者杜威的后现代思想及其超越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