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 正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 正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 正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 正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55 7.1折 78 九品

库存2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欧阳康 著;袁贵仁、杨耕 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6-4

上书时间2024-05-25

杰霖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欧阳康 著;袁贵仁、杨耕 编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3222902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7页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首席专家袁贵仁策划,已经纳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项目。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汇编总结当代中国、西方(包括苏联、东欧)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哲学问题和论争,为新世纪的哲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准备;二是对当代社会实践和哲学新问题进行重新理解与研究,规范和领引新世纪的中国哲学沿着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所展现的哲学逻辑而实现自己的发展;三是通过对“时代精神”的深切理解和对文明境界的追求,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走出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寻求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真实视界的历史回归;四是通过对哲学未来发展的探讨,从而寻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之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立足于科学实践观,在梳理认识论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认识的本质、特点与功能,认识的系统结构,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与真理的关系,社会认识活动的基本向度,科学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对于探讨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之谜、认识论的发展及其革命变革,特别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认识论的本质及其当代视域。
【目录】
导论 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一、认识论发展史及其革命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过程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思维方式
四、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
五、从实践出发阐释认识论问题

第一章 认识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一、认识的本质:反映、选择与建构的统一
二、认识的特点:时间、空间和内容的统一
三、认识的功能:解释、反思与批判的统一

第二章 人的认识的原始发生
一、人类认识发生的生物学前提
二、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的分化
三、个体从社会系统中的分化
四、个体的自我对象化

第三章 人的认识的个体发生
一、认识主体的发生学考察
二、从条件反射到人的感知
三、从感知一动作思维到符号一形式思维
四、个体发生浓缩式重演种群发生

第四章 人类认识方式的历史演进
一、原始时期的神话思维
二、古代时期的史鉴思维
三、近代时期的理性思维
四、现代时期的实证思维

第五章 认识的系统结构
一、人在认识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二、认识客体的特点与类型
三、中介及其在认识活动中的功能“

第六章 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认识产生:从实践中生成观念
二、思想实现: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
三、双重更新:以实践变革促进理论创新
四、思维路径:从感性具体到理性具体
五、超前引领:实践观念及其作用

第七章 认识与真理
一、真理观的演进与变革
二、真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三、真理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八章 社会认识活动的基本向度
一、历史认识:回溯与反思
二、未来认识:前瞻与预见
三、现状追踪:即时与同步

第九章 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
一、社会客体的价值特点
二、社会认知的真理性
三、社会评价的合理性
四、真理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第十章 科学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具体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进化论原则
五、主体性原则

附录1 从真理标准探讨到关注当代人类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30多年来思想观念的主要进步
二、30多年来中国社会状态的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进步
四、当代中国哲学研究面临的问题群和问题链

附录2 探索人类认识之谜: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回顾、透视与展望
一、社会认识论问题的提出
二、社会认识论的发展历程
三、社会认识论的国际视野
四、我国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
五、社会认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六、社会认识论的未来前瞻

人名与术语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