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刻观音变相图--中国古代艺术书籍精选
  • 清刻观音变相图--中国古代艺术书籍精选
  • 清刻观音变相图--中国古代艺术书籍精选
  • 清刻观音变相图--中国古代艺术书籍精选
  • 清刻观音变相图--中国古代艺术书籍精选
  • 清刻观音变相图--中国古代艺术书籍精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刻观音变相图--中国古代艺术书籍精选

实物拍照 现货 1版1印

20 8.3折 24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6

版次1

印刷时间2005-06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1104

上书时间2024-06-28

超经典的书摊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
  • 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0529126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9页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有深厚文化积累的国家,古旧书籍的数量也较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书逐渐散佚,难于搜求。有些书则日益珍稀,而不能为一般人所经眼,致使货藏于地而未能流通。这一矛盾,久已为关心古旧图书的延续和传统文化的传递的有识之士所担忧。不久以前,国家有关方面有鉴于此,曾斥巨资,设“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专项,责成国家图书馆承办,对人们仰望而不可见的珍稀图书进行重新制作,效果甚佳。这样,既能减少珍稀图书的使用率,保存和保护珍稀图书的原本,免受损伤;又能让各地读者民众有机会就近欣赏珍稀图书的面貌和内容,一举两得,实是一项有功文化的善举。因而引起我更多的思考,如果有更多的收藏者和出版者,能有组织地重新出版一些为更广泛读者群所喜爱的古旧图书,岂不更好?

  我曾思考这一问题,并策划仿效“中华再造善本工程”那样,实施一项小再造工程,准备选一些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古旧图书,一套套地出版。既有旧貌,也增新颜,为中华文化闪现更多的亮点。适逢其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戴剑虹副总编过访,谈及他们正准备在去年出版《老资料丛书》的基础上,再组织出版一套《老资料书》,并力邀我担任这套书的主编。由于一则我对这一设想有共识,二则戴剑虹是南开大学校友,于情于理,我接受了她的邀请,共同商讨工作的进程。

  去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老资料丛书》,各以专题分为十册。除了两种明代旧刻重印外,其余八种,都是二十世纪初至中叶东南地区的老照片。这套书编成后,我曾做过如下的评论说:“既可备身经当年社会情况的老人忆往怀旧,并以之比照当前而益增欢欣,对年轻一代,则既可满足其对历史往事之求知,更能有所借鉴而策励奋进。这些照片和图画所提供的历史信息,不仅对研究和探讨20世纪前期的社会百态、祖国山河,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而且种种形象更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果然,这套书在投放市场后,很快获得双效书的收益,从而推动该社继续做下去的决心,并就第一套书中《明刻历代百美图》和《明刻历代帝贤像》两种的再造经验,把二OO三年这套书的重点放在再造古旧图书上。

  二OO三年这套书定名为《老资料书》,立意是发掘文化资源,推动古旧书轮回,保存和普及传统文化。从各方面搜求底本,时间断限自明迄民国,基本上按原格式线装形式,图文全部不动,不加整理,版式或有缩印,装帧略赋新意。全书共十种二十四册,分为二类。一类是《中国古代艺术书籍精选》,包含有《明刻博古图》四册、《明刻历代列仙传》二册、《明刻历代列女传》四册(仇十洲绘图真迹)、《清刻历代画像传》二册、《清刻红楼梦图咏》(改琦绘图真迹)、《清刻观音变相图》、《清拓五百罗汉像》二册等七种、另有《民国时期艺术书籍精选·民国版清代学者像传》一种二册。另一类是为初学画者提供参考范本,有《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书籍精选·清版点石斋丛画》四册和《民国时期绘画技法书籍精选·民国版雀巢人物画稿三千法》二册等两种。

  这套书虽然由于征集难度较大,难以构成专题系列,但仍具有重新印行的意义。其一,从美术欣赏角度着眼所选底本多为有相当参考价值的美术作品,如仇英、改琦为明清两代人物画名家而两种绘画技法书籍均可供有志美术事业者参读。其二,所选各书均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但因这些书流传较稀,原本价格又较高,搜求借阅亦并不甚易。比国家再造善本工程更接近民众,书价亦较低,易为民众接受,有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其三所收各书中有几种,对学术研究能有所裨助。如《清代学者像传》就为清史研究者提供一种形象资料,《红楼梦图咏》不仅可作研究“红学”的参证,也可资读《红楼梦》一书之参照,加深对书中繁杂人物群的记忆。至于绘画技法的两种,足供美术工作者入门和摹习,更可增一般读者对国画笔法的欣赏。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