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文化史(16开精装1版1印)
  • 先秦文化史(16开精装1版1印)
  • 先秦文化史(16开精装1版1印)
  • 先秦文化史(16开精装1版1印)
  • 先秦文化史(16开精装1版1印)
  • 先秦文化史(16开精装1版1印)
  • 先秦文化史(16开精装1版1印)
  • 先秦文化史(16开精装1版1印)
  • 先秦文化史(16开精装1版1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先秦文化史(16开精装1版1印)

实物拍照 包正版

80 6.7折 120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贵民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

版次1

印刷时间2013-07

印次1

装帧精装

货号C-603

上书时间2024-05-21

超经典的书摊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护封有水渍 内容没有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贵民 著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7
  • 版次 1
  • ISBN 9787545807530
  • 定价 12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8页
  • 字数 6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以完善的伦理型文化为特色,她产生于中华大地这方沃土之上,是我们民族、国家的优异品格,是中国历史前进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精神源泉。而这一文化的源头就在先秦时代。《先秦文化史》按历史阶段分上下两编。上编:商、西周。下编:春秋、战国。上编重点在制度文化,因为这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所导出的,又往往成为其他各类文化的一种载体。下编和上编衔接,写制度的继承和变化、发展,而主要侧重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形象文化”,这是由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大发展的历史实际所决定的。《先秦文化史》既是作者已有的研习积累,从中加以提炼,也是对新旧史料和学界观点的整合,对文化门类的论述竭力做到比较完整、系统;同时凭借一些新资料的汇集,得到某些启迪并随之给出一种新视角,力图达到一定的前沿性。
【作者简介】
  王贵民,汉族。一九三○年生于九江市鄱阳湖口(县)。一九五O年参加工作,历任乡村完小教师、县文教局科员、县府秘书室干事、县民政科科员、县委农工部干部、《农村简报》编辑。一九五六年由在职干部报考高等学校,被录取进入中山大学历史系学习。一九六○年毕业,分配至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为实习研究员,次年转入历史研究所(现均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被聘任为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明起源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接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实地参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的多次考察和学术活动,并撰写了近十篇有关研究论文。参加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的编纂,一度任核心组成员。
  长期从事先秦史研究,着重于商周史,以甲骨文、金文连贯起来疏证商周社会与典章文物的制度。著有《商周制度考信》、《中国礼俗史》,合作编著《春秋会要》,参与《中国反贪史》、《中国军制史》、《中华文化通志》和《炎黄汇典》等书的撰写工作。研究论文有《商朝的官制及其历史特点》、《春秋“弑君”考》、《试论炎帝文化的民本思想》等八十余篇,其中有些成果填补了学术界空白。
【目录】
前言
上编商西周
第一章社会制度
一、社会结构——聚落和族落
二、宗族制度
第二章政治制度
一、商周的政权结构与体系
二、王朝实现统一与集权的政治措施
三、领土观念与政区规划
第三章职官制度
一、商周官制梗概
二、商周同部门职官
三、西周新设的部门
四、商周官制的历史特点
五、相关的几项制度
第四章教育制度
一、商周的学校类别与建置
二、教学、教师与相关礼仪
三、商周教育的历史特点
第五章礼仪制度
一、人生礼仪
附论:姓氏制度
附:祈寿观念
二、丧葬礼仪
三、祭祀礼仪
四、社交礼仪
附:射礼
第六章土地制度与农桑文化
一、农耕与“文化”
二、土地规划制度
三、耤田——两种籍田的界说
四、农桑文化
五、畜牧渔猎
六、生态环境及其保护
第七章高度发展的青铜文化
一、历史的简溯
二、青铜采矿与冶铸
三、青铜器品种、数量的增长
四、青铜器物制作技艺的精进——体质、形制和纹饰
五、青铜文化在西周社会
六、西周青铜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附论:铁器时代的曙光
第八章观念文化
一、伦理思想
二、哲学
三、鬼神观念
第九章文字语言典籍
一、文字
二、语言
三、文学
四、书法艺术
五、典籍
第十章科技文化
一、天文、历法、气象
二、农学
三、建筑
四、医学
五、乐律
第十一章艺术文化
一、乐舞
二、绘画
三、造型艺术
四、建筑艺术
五、服饰与装饰艺术
附论:对古代艺术文化的几点思考

下编春秋战国
第一章制度文化
一、社会制度
二、政治制度
三、职官制度
四、刑法制度
五、军事制度
六、土地制度
七、礼仪制度的人文意蕴
第二章农桑文化
一、农业的变革与发展
二、蚕桑业与纺织业
第三章青铜文化的顶峰
一、采矿与冶铸的发展
二、器物数量的激增
三、器类的增多和变异
四、工艺的进步与创新
五、青铜器铭文
六、青铜文化的区域性与交融性
第四章冶铁和铁器时代
一、春秋铁器的涌现
二、战国制铁业的勃兴
三、中国铁器时代的开启及其历史意义
第五章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典籍文化
一、教育制度的变革
二、文士群体与“处士横议”
三、典籍文化
第六章文字、语言与文学
一、文字
二、语言
三、文学
第七章观念文化
一、民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二、古代民主思想
三、天命论的式微和天道观的进展
四、“自然哲学”的天才“光顾”
五、心性学的研究及其进退
六、法家的刚劲崛起与盛极早衰
第八章科技文化
一、天文、历法、气象
二、数学
三、器械创制与光、力、磁、声等科学
四、医学
五、音律
六、建筑与梓匠科技
第九章艺术文化
一、美学思想
二、绘画
三、造型艺术
四、建筑艺术
五、服饰与其他装饰艺术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护封有水渍 内容没有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