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印3000册 8开大本正版
¥ 50 2.3折 ¥ 220 九五品
库存2件
作者孙伯翔 编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6-07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七五二)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现存陕西西安碑林。高二八五厘米,宽一米,文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岑勋撰文,徐浩隶额,颜真卿书碑文。徐浩季海在当时颇享书名,徐、颜二人合作的碑版,首见此例。碑文内容多夸饰之词,全文叙述沙门建塔之事,光怪梦寐,云物感应,大多不可致诘。
此碑作于天宝十一年,颜真卿四十三岁时书,是颜体书法中的早且著名的作品,与后期作品面貌不同。《多宝塔碑》结体匀稳整密,布白匀整。用笔清劲腴润,横昼细,竖书粗,每笔顿挫,形成方头。端庄谨密,寓驰骤于规矩之中,自始至终,无一懈笔,具有唐楷“尚法”的典型特征,相对其后期伟壮、沉雄的气质显得严谨、秀整。诚如王澍《虚舟题跋》所称:“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是少年鲜华时意到书也。”颜真卿(七〇九-七八四),字清臣,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人,出身江左望族,祖籍琅砑临沂。唐朝一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任平原郡太守时,守城抵御安禄山叛乱,名重朝野。建中四年(七八三)奉命赴许州宣慰李希烈,遭囚禁,不屈节,自撰墓志,以示死志,至贞元元年(七八五)遇难,享年七十七岁,诏赠司徒,谧号文忠。
颜氏一族是文字学和书法方面衣钵相传、家风不坠的世家,不过颜真卿早年秉承《颜氏家训》“此艺不需过精”“甚勿以书自命”的教导,其书契之作只是用于记事实用而已。但因其见多识广,自娱之际,不求其名反得其名。永泰二年(七六六)受陷害遭贬之后,仕途受阻的他有更多时间寄情翰墨。颜真卿真草兼通,初学褚遂良,笔意清健。后得力于张旭,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笔昼趋于圆劲,中锋用笔;结字平正,字形饱满。雄浑阔大,气势磅砖,古法为之一变,这就是后人所赞的“变法”。他开辟了楷书书写的一条新路,开盛唐气象,这是颜真卿楷书的独特价值所在。
北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将颜真卿列为神口叩一,并称“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将颜真卿与“二王”相提并论,奠定了颜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宋初,帖学兴起,但因大部分都是翻刻,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四家等摒弃阁帖,师法唐碑,上溯魏晋,书学遂得以复兴。《墨池璅录》云:“若夫宋之苏、黄、米、蔡,群公交作,极一家之盛,其构势虽各不侔,要之于理,又不能外颜、柳他求者也。”在苏轼、黄庭坚等书家的大力宣导下,对颜书的品评达到高潮,颜书在此时流行之广,摹习之众,空前未有,一代书家无不受其影响。“颜体”代表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相契合,对中国书法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历代中国人习书的典范之一。印刷术发明之后,“颜体」与“欧体”被修整之后用作正楷体,是著名宋版书浙系的标志性字体,传播之广、影响之大更可谓无远弗届。
孙伯翔,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生,天津市武清县人,当代著名书法家。他自幼学书,临池不辍。曾得王学仲、孙其峰指导。崇尚碑学,倾心北派,兼涉隶、篆、行、草,书作雄强古拙,形散神聚,气质不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孙伯翔书法集》等。其作品入选全国第二、三、四届书法篆刻展,全国一、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日书法交流展,中国新加坡书法联展等,被多种作品集收录,并被多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曾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讲《书法教学》北碑部分,获全国电教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