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生长 车联网在进化
  • 跨界生长 车联网在进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跨界生长 车联网在进化

2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兆荣 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YA1

上书时间2024-06-11

阅书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品相如图,内页稍有笔迹(极少)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兆荣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4
  • 版次 1
  • ISBN 9787121283598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2页
  • 字数 19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以车联网的技术、应用及发展为主线,分为三篇:第一篇――技术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述了车联网的定义及其发展轨迹,介绍了车联网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车联网的关键技术,详述了车载终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车联网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与描述,并介绍了呼叫中心的作用及车联网的作用和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当前热门的互联网汽车、汽车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辅助系统、无人驾驶与车联网之间的关系;第二篇――应用篇介绍了车联网在出租车、公交及保险行业的应用,以及车联网时代的行车安全及措施;第三篇――发展篇先对车联网的产业链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从国内车联网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入手,通过手机叫车软件和广播的发展反思车联网的发展,针对当前的问题分析探讨如何破解车联网发展的困局,并提出了车联网发展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车联网,阐述了如何实现车联网的价值回归,并展望了车联网的未来。

【作者简介】

  李兆荣,男,中国卫星导航协会理事,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一直致力于车载通信及位置服务领域,深入Telematics及车联网专业领域的研究,曾成功主持实施过多个车联网相关的项目,已发表数十篇行业论文,在《汽车音响改装》、交通技术网、雷锋网、车联网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参与了《车联网决战第四屏》一书的撰稿工作,其中《探讨当前政策环境下GPS行业的机遇与发展》一文被收录到《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与对策》专业论文集,《车联网咋就这么难》收录到美国《popularscience》旗下的中文期刊《科技生活》。

【目录】

第一篇 技术篇
第1章 车联网概述3
1.1 车联网的定义及其发展轨迹4
1.1.1 车联网的定义4
1.1.2 车联网的发展轨迹6
1.2 车联网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2
1.2.1 车联网的三要素12
1.2.2 车联网的工作原理15
1.3 车联网的关键技术22
1.3.1 数据采集技术22
1.3.2 车载操作系统24
1.3.3 语音识别25
1.3.4 无线通信技术27
1.3.5 车载网络技术36
1.3.6 云计算37
1.4 车载终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9
1.4.1 复杂多样的终端39
1.4.2 各类终端的技术现状54
1.4.3 车联网终端的技术发展趋势55
1.5 车联网的应用场景57
1.5.1 车与车通信57
1.5.2 车与路通信61
1.5.3 车与云通信63
1.6 呼叫中心是用户体验的保证73
1.6.1 关于呼叫中心74
1.6.2 呼叫中心的价值所在76
1.7 车联网的作用及意义80
第二篇 应用篇
第2章 车联网与相关行业91
2.1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92
2.1.1 智能交通及研究的内容92
2.1.2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的关系96
2.2 车联网与互联网汽车、汽车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98
2.3 车联网与驾驶辅助系统及无人驾驶100
2.3.1 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100
2.3.2 无人驾驶汽车105
2.3.3 三者的关系107
第3章 车联网的应用109
3.1 车联网在出租车行业的应用110
3.1.1 出租车调度行业的现状110
3.1.2 车联网在出租车行业的应用探讨116
3.2 车联网在车险行业的应用123
3.2.1 UBI车险的发展124
3.2.2 车联网在车险行业的应用128
3.3 车联网在公交行业的应用132
3.3.1 卫星定位等设备在公交行业的应用情况133
3.3.2 车联网在公交行业的实现134
3.3.3 车联网与公交智能调度136
3.3.4 车联网与行车安全138
第4章 车联网时代的行车安全及措施141
4.1 汽车的安全措施142
4.2 车联网与主动安全143
4.2.1 出发前的措施144
4.2.2 行驶中的措施145
4.2.3 停车及停车后的措施147
第三篇 发展篇
第5章 车联网的产业链及商业模式151
5.1 车联网的产业链分析152
5.1.1 元器件提供商153
5.1.2 内容提供商153
5.1.3 内容整合商153
5.1.4 软件提供商154
5.1.5 设备供应商154
5.1.6 服务提供商155
5.1.7 电信网络运营商155
5.1.8 汽车厂商155
5.1.9 用户156
5.2 各方力争服务提供商的角色156
5.2.1 汽车厂商156
5.2.2 电信运营商159
5.2.3 位置服务运营商159
5.2.4 终端厂商161
5.2.5 科技公司163
5.2.6 其他165
5.3 车联网的产业链协同166
5.3.1 车联网的发展需要各方协同合作166
5.3.2 车联网的发展需要跨界整合167
5.4 车联网的商业模式分析169
5.4.1 收费的商业模式170
5.4.2 免费的商业模式171
第6章 国内车联网发展分析173
6.1 国内车联网发展的现状分析174
6.1.1 乘用车市场175
6.1.2 商用车市场188
6.1.3 总结192
6.2 国内车联网发展问题分析194
6.2.1 车联网概念模糊194
6.2.2 缺乏政策及标准195
6.2.3 管道不够顺畅196
6.2.4 缺少核心技术196
6.2.5 无法获取整车数据197
6.2.6 商业模式不清晰197
6.3 从叫车软件的成功反思车联网的发展198
6.3.1 叫车软件与传统电召的差异化198
6.3.2 关于车联网行业的反思200
6.4 从广播的复活反思车联网的发展201
6.5 破解车联网发展的困局203
第7章 车联网的变与不变209
7.1 车联网之变210
7.2 正视现实,因势利导,顺势而为212
7.3 车联网之不变215
第8章 未来车联网217
8.1 大数据时代的车联网218
8.1.1 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218
8.1.2 大数据在车联网领域的应用219
8.1.3 关于大数据的思考223
8.2 车联网的价值回归224
8.3 共享经济时代的车联网227
8.3.1 共享经济时代的去中心化227
8.3.2 车联网将加速汽车共享的步伐230
8.4 车联网的未来展望234
8.4.1 泛在的道路基础设施234
8.4.2 电子车牌将全面应用235
8.4.3 完美的人车对话236
8.4.4 数字化的驾驶舱237
8.4.5 汽车进入共享时代237
8.4.6 无人驾驶238
参考文献23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如图,内页稍有笔迹(极少)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