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
  • 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
  • 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
  • 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
  • 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
  • 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

20 4.5折 44 九品

仅1件

河南周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忠明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2-3-3

上书时间2024-05-16

艺晴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忠明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3664090
  • 定价 4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4页
  • 字数 421千字
  • 丛书 中山大学法学文丛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讨论明清时期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的著作。
  本书能够在史料与理论以及宏观与微观上较好地揭示明清司法的独特意蕴,准确地描绘明清司法的历史镜像。
  本书代序的“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可能前景”一文,旨在反思百余年来中国法律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就本文的研究方法而言,作者借用了新文化史的叙事策略。在“罪与罚:包公故事的法律文化研究”中,通过辨析包公故事中的法律适用,作者发现其中的许多案件的裁判结果与明清时期的律例规定颇为吻合。
【作者简介】
  徐忠明,男,1960年12月生,上海川沙人。1984年华东政法学院毕业,法学学士;1989年中山大学法律学系毕业,法学硕士;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法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理论专业报是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比较法律文化。主要学术成果:《法学与文化之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思考与批评:解读中国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另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目录】
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可能前景:超越西方,回归本土?(代序)
第一编 司法档案与文学故事事论
虚构与真实:明清时期司法档案的修辞策略
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解读一份清代民事调解的法庭记录
“制造”冤案:对错斩崔宁的司法社会学解释
杨乃武冤案平反的背后: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考察
“办成”疑案:对春阿氏杀夫案的新文化史分析
罪与罚:包公故事的法律文化研究
娱乐与讽刺:明清时期民间法律意识的另类叙事
第二编 民间诉讼与官方裁判
诉讼与伸冤:明清时期的民间法律意识
依法判决?:明清时期刑事诉讼的一个侧面
附录
“灋”的故事:早期中国司法的起源与理论
古典中国的刑事审判传统:关于成因与特征的探究
古典中国的死刑:一个思想史与文化史的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