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5 九品

仅1件

山东烟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亚青、周燕、王静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书83-2a-3

上书时间2024-05-22

书赢天定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亚青、周燕、王静 著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3071376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8页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了全面研究和探讨。认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瞄准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建立教学新模式,在创新中打造有颜值、有温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思政课,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引领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创新的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
李亚青,1976年生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信息办公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2019年获全国模范教师,2017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保定市社科优秀青年专家。2016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一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项一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一项,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门,主持省级课题两项。2017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一项,2019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一项,2017年获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主持)一项。 

 周燕,1963年生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中心”主任、教授委员会主任,全国模范教师、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长期致力于思政课创新实践育人研究与探索。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构建“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平台”,聚焦全覆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成效显著。 

 王静,1984年生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9年获河北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河北省微课大赛二等奖,入选河北省“冀青之星”。先后主持市厅级课题2项,校级党建课题1项,发表论文5篇,参编著作2部。
【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概述 

第一节“互联网+”教育的风起云涌 

第二节“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 

一、“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第二章“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界定及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本质的历史溯源 

二、中国共产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灌输理论的发展 

三、明确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一、“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二、“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第三章“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节创新“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构建信仰、信念、信心三位一体的理想信念体系 

二、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的价值操守 

三、建设以中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精神家园 

第二节创新“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一、完善慕课教学平台建设 

二、积极运用情境微课教学 

三、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四、创设全时空网络育人环境 

五、建立“互联网+”思政联盟 

第四章“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困境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应对策略 

第二节“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一、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 

第五章“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一、尊重人性之以人为本 

二、跨界融合之思政联盟 

三、创新驱动之德育革命 

四、重塑结构之网络工程 

五、生态开放之美美与共 

六、连接一切之“三全”育人 

第二节“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资源挖掘法 

二、协同教育法 

三、线上线下混合法 

四、沉浸体验法 

五、融通协调法 

第六章“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途径 

第一节“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一、“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类型 

二、“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 

第二节“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以学生为本 

二、双向教育 

三、新媒体教育 

四、拓展教育 

五、顺应共生 

六、“微思政” 

七、“大思政” 

八、有效监管 

九、教育者的自我提升 

第七章基于超星泛雅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第一节思政慕课网络教学平台 

一、设计理念 

二、课程建设 

第二节思政慕课探索实践 

一、项目特色:“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育心 

二、2018年度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三、思政微课脚本 

第八章“一体两翼”思政课翻转教学实践探索 

第一节“一体两翼三端四连五位”思政课翻转教学 

一、“一体两翼三端四连五位”思政课翻转教学模式 

二、推出“7+7”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促学生全面成长 

三、“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构建多元长效学习实践机制 

第二节李保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李保国精神的科学内涵 

二、李保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途径与思路 

三、李保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效果与保障 

第九章“一平三端”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第一节“一体两翼”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二、教学内容 

三、课题教学逻辑 

四、拼图互助合作小组:微型剧主题活动 

第二节“一体两翼”线上线下混合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教学要点 

三、教学分配 

四、参考文献 

五、教学反思 

第十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教学评价与效果 

第一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教学评价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第二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教学效果 

一、在线课程建设 

二、检验效果 

三、社会影响 

第十一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案例 

一、养殖生态圈下的饲用酶制剂(节选) 

二、绿环生物全降解保鲜膜(节选) 

三、舒源双歧因子肠调灵(节选) 

四、灵达保健型养殖(节选) 

五、食康LAMP视频快速检测试剂盒(节选) 

六、百生北方苦荞饮品(节选)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