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机制
  • 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机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机制

50 九品

仅1件

福建泉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晓村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60

上书时间2024-05-26

古旧书仓库32号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汪晓村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25191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1页
  • 字数 253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高校学科专业演变的历史脉络及其规律性,总结高校学科专业分类和设置的特点与依据,同时回顾了我国大学学科专业调整历史。本书以实证资料为依据,分析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阐述高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自身规律。本书还对浙江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论述对高校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此外,本书还进一步通过对日本、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的大学学科专业调整政策和历史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高等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机制。

  本书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分析细致深入,通俗易懂,可供高等院校管理者、企事业单位领导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大学学科专业演变的历史脉络

  1.1  高校学科专业内涵的界定

    1.1.1  学科

    1.1.2  专业

  1.2  从博雅教育到专业教育

    1.2.1  博雅教育、专业教育概念

    1.2.2  从博雅教育到专业教育

  1.3  科学技术的分化推动专业教育的细化

    1.3.1  科学分化

    1.3.2  科学分化的类型

    1.3.3  科学分化的特点

    1.3.4  科学技术分化与大学专业的细化

  1.4  大工业社会分工提出了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

    1.4.1  社会分工的意义在于提高生产效率

    1.4.2  大工业社会分工促进了单科、多科工科大学的发展

    1.4.3  大工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要求大学培养人才的专门化

  1.5  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

    1.5.1  专业教育的弊端

    1.5.2  素质教育的内涵

    1.5.3  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  大学学科专业分类和设置的特点

  2.1  近代大学学科专业分类的特点

    2.1.1  近代大学学科专业观念的萌芽

    2.1.2  近代大学学科体系的初步建立

    2.1.3  近代大学学科专业分类的特点

  2.2  现代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的依据

    2.2.1  专业设置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2.2.2  专业设置要受到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

    2.2.3  专业设置要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2.2.4  专业设置要体现多样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2.5  要加强对目录外专业设置的指导

  2.3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专业设置的四次大调整

    2.3.1  1982年之前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

    2.3.2  1982~1987年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2.3.3  1989~1993年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2.3.4  1998年的学科专业调整

  2.4  柔性化专业教育:协调计划与市场的矛盾

    2.4.1  政府应发挥宏观计划的功能,加强宏观调控

    2.4.2  各个层次的高等学校正确定位,自主办学,依据国家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做好学科专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工作

    2.4.3  社会和市场应提高对高校专业设置的主动参与和影响程度

第三章  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

  3.1  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的问题

  3.2  市场经济背景下学科专业设置的影响

    3.2.1  社会的影响

    3.2.2  政府的调控

    3.2.3  高校自身的发展

  3.3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学科专业结构的变动

    3.3.1  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关系

    3.3.2  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校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

  3.4  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3.4.1  以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3.4.2  人才培养模式走向多样化

    3.4.3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3.5  不同层次的大学承担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责任

    3.5.1  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定位

    3.5.2  不同层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3.6  市场需求对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3.6.1  生源对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3.6.2  劳动力市场对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第四章  浙江省高校学科专业培养现状与变动情况分析

  4.1  浙江省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情况分析

    4.1.1  浙江省高校学科专业招生层次与数量

    4.1.2  三个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分析

    4.1.3  浙江省高校的本科专业分布结构分析

  4.2  浙江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变动趋势

    4.2.1  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变动趋势

    4.2.2  高职高专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变动情况

    4.2.3  专业设置和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3  浙江省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分析

    4.3.1  浙江省高校资源现状分析

    4.3.2  人才培养的学科基础

    4.3.3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科研基础

  4.4  浙江省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分析

第五章  基于浙江省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高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5.1  浙江省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分析

    5.1.1  浙江省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5.1.2  浙江省“十一五”社会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5.2  基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5.2.l  基于产业结构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

    5.2.2  基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第六章  浙江省高校各专业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6.1  本科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6.2  专科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6.3  高职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6.4  不同学历类型毕业生就业率的对比分析

  6.5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其原因剖析

    6.5.1  存在问题

    6.5.2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第七章  国际比较分析

  7.1  日本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分析

    7.1.1  日本高校学科专业发展阶段分析

    7.1.2  日本学科专业构成现状

    7.1.3  日本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7.1.4  日本政府在学科专业调整中的作用

  7.2  英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分析

    7.2.1  英国高等教育的背景情况

    7.2.2  英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阶段分析

    7.2.3  英国学科专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7.2.4  英国政府在学科专业调整中的作用

  7.3  美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分析

    7.3.1  美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阶段分析

    7.3.2  美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7.3.3  美国政府在高校学科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7.4  德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分析

    7.4.1  德国学科专业构成现状

    7.4.2  德国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7.4.3  德国政府在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中的作用

  7.5  韩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分析

    7.5.1  韩国学科专业构成现状

    7.5.2  韩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阶段分析

    7.5.3  韩国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7.5.4  韩国政府在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中的作用

  7.6  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经济适应性情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八章  对策研究

  8.1  高校学科专业发展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的内部因素分析

  8.2  高校学科专业发展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8.3  政府对高校学科专业宏观调控政策

    8.3.1  政府对高校学科专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8.3.2  我国政府对高校学科专业宏观调控的依据

    8.3.3  政府对高校学科专业宏观调控的模式与对策

  8.4  高校学科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研究

    8.4.1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设置专业

    8.4.2  根据学科基础,科学设置专业

    8.4.3  高校应设置学科专业评估指导委员会和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委员会,科学调控各院系的学科专业设置

    8.4.4  立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培养计划,拓宽培养口径,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8.4.5  高校学科专业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微观评价指标

  8.5  浙江省高校学科专业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

    8.5.1  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和高校主动调整的均衡机制

    8.5.2  高校学科专业自调节机制

    8.5.3  高校学科专业的监管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