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三次飞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三次飞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8 2.1折 38 九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幼军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丹KB62

上书时间2024-05-22

九八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于幼军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11
  • 版次 1
  • ISBN 9787218020709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84页
  • 字数 400千字
【内容简介】
笔者一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关注、思考着社会主义问题,通过对邓小平同志思想理论学习的体会和几年来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在中国新时期实践的成功,使社会主义学说正在实现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观点。
【目录】
绪言

第一编 第三次飞跃的理论渊源

 第一章 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一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

  一、第一次飞跃的思想材料

  二、第一次飞跃的历史背景

  三、第一次飞跃实现的过程

  四、第一次飞跃的理论南献

 第二章 第二次飞跃的历史背景和实现过程

  一、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时期课题和历史任务

  二、列宁创立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新的理论

  三、毛泽东同志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东方大国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第三章 第二次飞跃的主要标志和贡献

  一、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突出贡献

  二、毛泽东同志关于新民主义义革命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杰出贡献

  三、列宁、毛泽东同志共同完成了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二次飞跃

第二编 第三次飞跃的时代氛围

 第四章 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两种设想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起点及其理性思考

  三、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时代难题

 第五章 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评价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发展及推广

  三、“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评价和形成、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及原苏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几点启示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奏曲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原苏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几点启示

 第七章 原苏联、东欧的改革探索及其偏误

  一、原苏联的改革及其偏误

  二、东欧各国的改革理论与实践

 第八章 原苏联、东欧剧变的基本过程及其原因和启示

  一、原苏联、东欧剧变的基本过程

  二、原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启示

第三编 第三次飞跃的主要标志和理论贡献

 第九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历史和现实呼唤着新的理论诞生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三块基石”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十一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四大支柱”

……

结语 坚持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