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116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小萌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3-2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小萌 著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1707833
  • 定价 6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45页
  • 字数 337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第2版)》只是这方面的一个初步成果,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完成一部完整、客观、科学的上山下乡运动史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中外学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领域的拓宽和深入仍有待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协同并进。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辛浩繁的工作。《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的资料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文革”初的红卫兵小报和印刷品;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知青办公室形成的历史档案;三、“文革”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版的与上山下乡运动相关的宣传品、文件集、资料集、统计年鉴、大事记、劳动史志、研究著作;四、知识青年的回忆录。在以上资料中,各种官方资料是利用的重点。我在研究中,对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整理、鉴定、筛选,旨在使《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的原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前后持续达1/4世纪以上,堪称建国以来最旷日持久的一场由政府组织的社会活动。由于时间背景的不同,使这段历史形成鲜明的阶段性。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1966年,为“文革”前阶段,从规模和走向来说,又是上山下乡活动的兴起阶段;第二阶段,从1967年至1976年,为“文革”中阶段,也是上山下乡活动演变为一场狂暴运动的高潮阶段;第三阶段,1977年至1980年,为“文革”后阶段,又是运动急剧衰落的阶段。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主要研究“文革”以来的上山下乡运动史。根据以上阶段划分,将全书分为序论和上、中、下三篇。序论部分,扼要叙述了“文革”前上山下乡活动的兴起历程,把这作为展开全书线索的一个铺垫。上篇《大潮涌起》、中篇《再起高潮》,将“文革”十年中上山下乡运动前后衔接的两次高潮分别叙写。笔者以为,这样编排既突出了全书的重点,也易于把握运动的动态变化。下篇《大潮跌落》,考察了运动衰落的前因后果,惊心动魄的知青“返城风”是阐述的重点。最后得出关于这场运动的若干结论。
【作者简介】
定宜庄,女,满族,北京市人。1968年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插队.1974年回城。先后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获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为清史、满族史。著有《中国知青事典》(与刘小萌、史卫民、何岚合著)、
【目录】
绪论上山下乡的前奏(1954—1966年)

一 一个“就业”新方向

二 渐入坎坷之境

三 “红旗卷起农奴戟”——知青返城风

上篇 (1967—1973年)

第一章 红卫兵吹响进军号

一 上山下乡,如箭在弦

二 第一声号角

三 “老三届”的足迹

第二章 高潮来临

一 “毕业生分配是个普遍问题”

二 席卷全国的狂澜

第三章 下乡知青的安置

一 地点的选择

二 安置经费及物资补助

三 安置的方式

第四章 “再教育”运动

一 “再教育”理论的由来

二 “再教育”理论的实施

三 典型的力量

四 “再教育”的后果

五 城市中的“配教”活动

六 关于“春节不回城”的倡议

七 落实政策的初步尝试

第五章 陷入困境的运动

一 运动大滑坡

二 知青问题面面观

第六章 振兴运动的努力

一 忧国愤世上书人

二 闻风而动

三 全国知识青年工作会议的召开

中篇 再起高潮(1974—1976年)

第七章 新举措的出台

一加强领导

二解决知青的生活困难

三改进安置办法

四 修订毕业生分配政策

五 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培养

六 兵团改制

第八章 知识青年的返城道路

一 两招一征

二 病退与困退

三 “曲线返城”种种

第九章 婚姻——一个日愈凸显的新问题

一 婚姻政策

二 婚姻率的分析

三 婚姻的类型

四已婚知青的窘境

第十章 极左势力影响的加剧

一 反“走后门”与“三箭齐发”

二“坚持乡村的伟大胜利”

三 培养“反潮流”典型

四 知青工作“左”转迹象

五 知青工作遭破坏

第十一章 政治冤案

一 “一打三反”运动中的冤案

二 现代“文字狱”

三 知青觉悟的历程

下篇 大潮跌落(1977—1980年)

第十二章 知青问题的“拨乱反正”

一 华国锋坚持“过去方针”

二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三 一篇振聋发聩的评论员文章

四知青政策的调整

五恢复高考制度

六平反冤假错案

七典型人物的归宿

八第二次全国知识青年工作会议的召开

第十三章 震撼全国的返城风

一 前奏

二 “今夜有暴风雪”——黑龙江农场知青大返勘戋

三云南农场知青“胜利大逃亡”

四 一波三折的新疆农场知青返城风

五城市飓风

六几段插曲

七最后的风采

第十四章 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

一 改革劳动就业制度

二 改革招工制度

第十五章 “盛筵必散”——运动的尾声

一 推广集体所有制知青场队

二 变“一举两害”为“一举两得”

三 经费清理与财产折价

结束语

附录

主要参考书

后记

再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