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老中医正骨文存十五篇—介紹骨科秘方“天罡散 楊已;“筋骨损伤”述略石筱山; 对于骨伤診疗的經驗 ·刘文渊徐澤培; 中医骨伤手法之我見 .楊德全; 談談伤科的手法 吳瑞安; 肩关节脫臼的复位手法 葛云彬 周玲英; 正骨八法配合接骨散治疗骨折几例經驗介绍 王孝先 鍾东发; 星形粉碎骨折的中医疗法 林六梅; 伤科的針灸疗法 互宗琦
; 接骨秘方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山东医学院外科总論教研組山东省立第一医院外科; 中医正骨固定技术的介绍.楊德全;;从医史中认識祖国伤科的成果 石筱山; 祖国正骨科的科学成就 叶行庆; 祖国伤科内伤的研究石筱山; 中医骨科治疗总結…孙殿臣 孙华山 赵朝范
¥
899
八品
库存5件
作者石筱山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5-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石筱山(1904—1964年),原名瑞昌,字熙侯。江苏无锡人。年少时,曾就于读于神州中医专门学校。后秉承家学,侍诊于父石晓山先生案侧。约于1924年临诊,事伤科,兼针、外科。1929年起与胞弟石幼山先生共设诊所。1952年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特约医师,1956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后任伤科教研组主任,兼附属龙华医院伤科主任。此外,任上海市卫生局伤科顾问,上海第一医学院伤科顾问,华东医学院伤科顾问,中华医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科研成果
石筱山为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石筱山治伤,注重整体调治,内外兼顾, 善于有所侧重地综合应用手法、外治、内服、针刺以理伤续断,尤其擅长用巧劲正骨上骱理筋及结合体质、兼邪辨证施以内治方药。损伤论治,石筱山主张气血兼顾。石筱山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提出气血兼顾时要以气为主。损伤以后,瘀血为患,宜治血为先,但攻逐不能伤正,康复更须扶助正。石筱山又认为损伤亦有虚实之别,虚人受伤是本虚标实,重访瘀着亦是本虚标实,积劳所致的劳损或劳伤更是以虚为主。石筱山还注重治伤须留意兼邪,诸如风寒痰湿之类。幼山先生尤重从痰取治。气滞血瘀,失于流畅,即易成痰,痰瘀胶凝致使症情顽笃,慢性损伤易有外邪兼夹,也使痰浊湿滞留注骨节筋络,生诸变证。内服外治顾其治痰能使疗效更见显著。石筱山以其几代的经验,有系统的外敷内服秘方验方,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石筱山仍不断增删修订,使其更臻完善。内服诸方更非一成不变,检病情不同及对药物熟悉的深化,随证变化。 石氏整复髋关节脱位,采用仰足蹬法,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于地上,地上预铺好床垫床单,一助手用二手压在髂前上棘处以固定骨盆;第二位助手提起患肢,使患肢呈屈髋、微屈膝,小腿踝处夹于助手腋下,二手置于膝关节上下固定患肢并作拔伸;术者二手也置于腿膝部作拔伸牵引,而将一足踩于患侧腹股沟处,在牵引患肢同时,将脱出的股骨头向外向下踩蹬,当股骨头移至髋臼时,在牵引下屈曲髋关节,这时股骨头即能滑入髋臼,使复位成功。
人物评价
石筱山不仅医术精湛独到,而且医德高尚,深明大义。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即毅然把祖传三代的石氏伤科的秘籍——包括所有的方剂与医技——完整地献给了国家。而正是这个不同凡响的举动,成为石氏伤科50年后实现了巨大跨越关键的第一步——这一点,也许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出版著作
著有《从医史中认识祖国伤科的成果》等伤科发展史的文章六篇,《病因及伤科病因的探讨》(与石幼山先生合著),《“筋骨损伤”治略》,《祖国伤科内伤的研究》,《伤科论治一斑》,《脑震伤的理论控讨》(与石幼山先生合著),《石氏伤科经验介绍》,《伤科讲义》(上海市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教材),《石筱山医案》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