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传统老中医施今墨的学生朱师墨整理施老对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医治,疗效较好的验方,这些验方不仅是施今墨经验方,也是他的学生朱师墨等师门在治疗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中得到验证的医方,绝非时下盛行,不负责任,为取功名的抄撮之作。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 朱师墨 —— 湖北省卫生局1979版
  • 民国传统老中医施今墨的学生朱师墨整理施老对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医治,疗效较好的验方,这些验方不仅是施今墨经验方,也是他的学生朱师墨等师门在治疗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中得到验证的医方,绝非时下盛行,不负责任,为取功名的抄撮之作。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 朱师墨 —— 湖北省卫生局1979版
  • 民国传统老中医施今墨的学生朱师墨整理施老对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医治,疗效较好的验方,这些验方不仅是施今墨经验方,也是他的学生朱师墨等师门在治疗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中得到验证的医方,绝非时下盛行,不负责任,为取功名的抄撮之作。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 朱师墨 —— 湖北省卫生局1979版
  • 民国传统老中医施今墨的学生朱师墨整理施老对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医治,疗效较好的验方,这些验方不仅是施今墨经验方,也是他的学生朱师墨等师门在治疗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中得到验证的医方,绝非时下盛行,不负责任,为取功名的抄撮之作。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 朱师墨 —— 湖北省卫生局1979版
  • 民国传统老中医施今墨的学生朱师墨整理施老对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医治,疗效较好的验方,这些验方不仅是施今墨经验方,也是他的学生朱师墨等师门在治疗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中得到验证的医方,绝非时下盛行,不负责任,为取功名的抄撮之作。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 朱师墨 —— 湖北省卫生局1979版
  • 民国传统老中医施今墨的学生朱师墨整理施老对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医治,疗效较好的验方,这些验方不仅是施今墨经验方,也是他的学生朱师墨等师门在治疗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中得到验证的医方,绝非时下盛行,不负责任,为取功名的抄撮之作。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 朱师墨 —— 湖北省卫生局1979版
  • 民国传统老中医施今墨的学生朱师墨整理施老对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医治,疗效较好的验方,这些验方不仅是施今墨经验方,也是他的学生朱师墨等师门在治疗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中得到验证的医方,绝非时下盛行,不负责任,为取功名的抄撮之作。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 朱师墨 —— 湖北省卫生局1979版
  • 民国传统老中医施今墨的学生朱师墨整理施老对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医治,疗效较好的验方,这些验方不仅是施今墨经验方,也是他的学生朱师墨等师门在治疗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中得到验证的医方,绝非时下盛行,不负责任,为取功名的抄撮之作。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 朱师墨 —— 湖北省卫生局1979版
  • 民国传统老中医施今墨的学生朱师墨整理施老对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医治,疗效较好的验方,这些验方不仅是施今墨经验方,也是他的学生朱师墨等师门在治疗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中得到验证的医方,绝非时下盛行,不负责任,为取功名的抄撮之作。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 朱师墨 —— 湖北省卫生局1979版
  • 民国传统老中医施今墨的学生朱师墨整理施老对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医治,疗效较好的验方,这些验方不仅是施今墨经验方,也是他的学生朱师墨等师门在治疗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中得到验证的医方,绝非时下盛行,不负责任,为取功名的抄撮之作。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 朱师墨 —— 湖北省卫生局1979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传统老中医施今墨的学生朱师墨整理施老对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医治,疗效较好的验方,这些验方不仅是施今墨经验方,也是他的学生朱师墨等师门在治疗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中得到验证的医方,绝非时下盛行,不负责任,为取功名的抄撮之作。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 朱师墨 —— 湖北省卫生局1979版

施今墨(1881年-1969)祖籍浙江杭州萧山,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施今墨是中医临床家,医术高超活人无数,也治愈了民间的许多疑难重症。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2688 八品

库存5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师墨

出版社湖北省卫生局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11-06

艾特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杨联陞书信辑存选,收录自1938年起五十年间,其与胡适、钱穆、赵元任、李方桂、饶宗颐、萧公权、缪钺等近50位学人的通信:与宇都宫君书,与李光璧书,与戴文达书 ,致全汉昇,致鲍克,与曾我部静雄教授论课役书二通;致赵元任一通;致蒋彝一通;致卫利一通;致钱穆三十通;致杨忠平;致周法高;致何炳棣;致房兆楹;致周策纵;致陈启云;致屈万里;致李济;致赵赓飏;致李方桂;致潘重规;致陈世骧;致陶希圣
杨联陞书信辑存选,收录自1938年起五十年间,其与胡适、钱穆、赵元任、李方桂、饶宗颐、萧公权、缪钺等近50位学人的通信:与宇都宫君书,与李光璧书,与戴文达书 ,致全汉昇,致鲍克,与曾我部静雄教授论课役书二通;致赵元任一通;致蒋彝一通;致卫利一通;致钱穆三十通;致杨忠平;致周法高;致何炳棣;致房兆楹;致周策纵;致陈启云;致屈万里;致李济;致赵赓飏;致李方桂;致潘重规;致陈世骧;致陶希圣 ¥289.00
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南园入手。如誉满全国的另一大书法家何绍基即刻苦研习钱字而卓然成家。钱南园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南园真迹流业篇 ——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6年版
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南园入手。如誉满全国的另一大书法家何绍基即刻苦研习钱字而卓然成家。钱南园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南园真迹流业篇 ——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6年版 ¥289.00
何氏八百年医家何廉臣民国20年代登报征集、精心选录所得,非四处抄撮而成,具有原创性。成书于1927年——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不仅有丁甘仁,张锡纯,周小农。。。验案,更可贵是保留何拯华,陈作人,易华堂,王经邦,黄仲权......一大批清末民初名医的验案,功德无量!本书之贵,不言而喻。何廉臣(1861—1929年)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1982年重印
何氏八百年医家何廉臣民国20年代登报征集、精心选录所得,非四处抄撮而成,具有原创性。成书于1927年——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不仅有丁甘仁,张锡纯,周小农。。。验案,更可贵是保留何拯华,陈作人,易华堂,王经邦,黄仲权......一大批清末民初名医的验案,功德无量!本书之贵,不言而喻。何廉臣(1861—1929年)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1982年重印 ¥389.00
名老中医彭静山(1909~2003年中医杂记,虽然有些芜杂,但是真知灼见,尤其珍贵的是临症实录和养生心法,人的寿命是自己修炼出来的,不是天赐的;如何与病共存,而非你死我活,是中医的伟大养生思路——彭静山医文养生集 ——医理探讨;临症实录; 药笼小品;静思庐随笔;养生心法。彭静山 著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名老中医彭静山(1909~2003年中医杂记,虽然有些芜杂,但是真知灼见,尤其珍贵的是临症实录和养生心法,人的寿命是自己修炼出来的,不是天赐的;如何与病共存,而非你死我活,是中医的伟大养生思路——彭静山医文养生集 ——医理探讨;临症实录; 药笼小品;静思庐随笔;养生心法。彭静山 著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99.00
已故九十四岁名老中医彭静山自治经验临症实录  ——  神经衰弱及治疗方法  针灸治痹证  烦扰人的风湿症,  腰痛的医治方法,  狐臭的治疗方法 , 男子不育症的治疗 , 熨法疗疾有奇效    ,预测中风方法,  预诊自治心脏病,  预诊自治肝病  ,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食积自治方法 , 脾虚证自治方法,  肺虚证自治方法 , 肾虚证自治方法,  前列腺炎自治方法
已故九十四岁名老中医彭静山自治经验临症实录 —— 神经衰弱及治疗方法 针灸治痹证 烦扰人的风湿症, 腰痛的医治方法, 狐臭的治疗方法 , 男子不育症的治疗 , 熨法疗疾有奇效 ,预测中风方法, 预诊自治心脏病, 预诊自治肝病 ,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食积自治方法 , 脾虚证自治方法, 肺虚证自治方法 , 肾虚证自治方法, 前列腺炎自治方法 ¥589.00
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
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 ¥689.00
专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民国北平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杂病治疗大法——
专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民国北平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杂病治疗大法—— ¥389.00
。他为考查浙江龙泉青瓷,我国近代第一位走出书斋,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自1928年起曾“八去龙泉,七访绍兴”,搜集了大量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开辟了一条瓷器考古的新途径,从而使我国陶瓷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现代陶瓷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世界级陶瓷宗师陈万里(1892—1969年)—中国青瓷史略 —
。他为考查浙江龙泉青瓷,我国近代第一位走出书斋,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自1928年起曾“八去龙泉,七访绍兴”,搜集了大量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开辟了一条瓷器考古的新途径,从而使我国陶瓷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现代陶瓷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世界级陶瓷宗师陈万里(1892—1969年)—中国青瓷史略 — ¥187.00
;虫草扒蹄筋;蕃茄虾球;天盛号酱肉;天盛号烤肉;里肌拐头肠;月盛斋酱牛肉 ;贾记驴肉;尚岗子面茶;鲜果馅汤元;王家楼切糕;氽茉莉竹荪 ;扒通天鲨鱼翅自福;炸溜软硬飞禽;冰山雪莲; 石头门坎素包.;硬面馒头;贴饽饽熬小鱼;棒槌課子;赤吨;槽糕.;癞皮酥; 自来红;姜味玫瑰饼..……(195)三角火烧木须卤豆腐脑..........
;虫草扒蹄筋;蕃茄虾球;天盛号酱肉;天盛号烤肉;里肌拐头肠;月盛斋酱牛肉 ;贾记驴肉;尚岗子面茶;鲜果馅汤元;王家楼切糕;氽茉莉竹荪 ;扒通天鲨鱼翅自福;炸溜软硬飞禽;冰山雪莲; 石头门坎素包.;硬面馒头;贴饽饽熬小鱼;棒槌課子;赤吨;槽糕.;癞皮酥; 自来红;姜味玫瑰饼..……(195)三角火烧木须卤豆腐脑.......... ¥28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前言
施师医案和验方是由同门同志组成小组所整编的。目的是总结并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这也是为了发扬、推进祖国医学的当前重要任务之一。当时先整编一些师门初步认为中医治疗效果较好的常见疾病,现已整编的有血压病、失眠、糖尿病三种。师墨反复多次学习了这一著作,获益极大,本着往昔从师所得的教导和体会,结合本人临床经验和心得,不自揣谫陋,对这一著作加以注释并笺按。希望对读者或有所帮助,但师墨学术不足、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定所难免,还希望同志们多予指正!同时师墨这一工作多蒙院党委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和科内诸同志(特别是邓水明医师)共同协助,表示衷心感谢!
师墨谨识一九七九年九月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施今墨(1881年3月28日-1969年8月22日)
,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施今墨是中医临床家,医术高超活人无数,也治愈了民间的许多疑难重症。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朱师墨,
中医学家。1908-1989,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28年从师施今墨学中医。1933年开业行医。曾任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著有《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释》、《中医学概要》、《妇科纲要》等。1956年后,历任武汉医学院教授、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中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社员。擅长治疗妇科病,对内科、儿科疾病的治疗也有较深研究。

施今墨生平
1881年3月28日生于贵州,原名施毓黔,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坎山镇施家台门。外公为清末大吏李秉衡。
1902年随父到山西,入山西大学堂读书。后因参与反对校长之学运而遭开除。
1903年就读于山西法政学堂。
1906年山西法政学堂毕业,保送京师法政学堂。并开始业医。
1912年以山西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后留在陆军部帮助黄兴制定陆军军法。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重期间,曾延请施今墨诊病。
1929年汪精卫提出《取缔中医案》,施今墨等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联合各省中医到南京请愿,获胜。
1930年应邀赴陕西为杨虎城将军治病,药到病除,当时报纸传为佳话。何香凝、溥仪、载涛、李宗仁、郭德洁都多次延请看病。 与萧龙友、孔伯华等名医创办北平国医学院,任副院长。
1932年中央国医馆成立,任副馆长。与魏建宏、刘肇甑、陈公素等人创立华北国医学院并任院长。
1940年《祝选施今墨医案》一书出版。
1941年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
1966年 “文革”开始后遭受迫害,后得周恩来保护。
1969年春病危,口述关于中医工作的建议,呈送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8月22 日病逝于北京,遗嘱火化并捐献遗体作医学解剖。
1971年骨灰安放八宝山革命公墓。后在万安公墓修建衣冠冢。
人物故事
早年生活
因施今墨祖父在云南和贵州做过官,施今墨出生在贵州,故取名“毓黔”。
他年幼时,因母多病,遂立志学医。他的舅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见其聪颖,因而在施今墨13岁时即教他学习中医,施今墨学医刻苦,20岁左右已经通晓中医理论,可以独立行医了。又因政治不定,进入京师法政学堂,接受革命理论。他后来追随黄兴先生,并参加了辛亥革命。后来渐感时世虽异,许多官员仍不改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僚作风,便对革命大为失望,慨叹不已。既然“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他便从此弃政从医。
政治生涯
施今墨的父亲认为仕途才是正道,曾送他进山西大学堂。在那里他由于受进步思潮影响而萌生了民主与革新思想。后因反对山西大学堂西斋主持人、传教士李提摩太的专制,被校方开除,转而入山西法政学堂,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京师法政学堂。这时经人介绍认识了黄兴,并由黄兴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他以医疗为掩护,随黄兴奔走革命,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封建王朝。施今墨作为山西代表,在南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就职大总统的典礼,并以客卿身份协助陆军总长黄兴制定陆军法典。在《陆军刑法》 、 《陆军惩罚令》 、 《陆军审判章程》中都有施今墨的手笔。后来袁世凯篡权,孙中山出走,黄兴病故,施今墨应湖南督军谭延闿之邀,出任湖南教育厅长。但那时军阀混战,无人过问教育,施今墨壮志难酬,于1917年应顺直水利督办熊希龄邀请,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之职。当时他想在香山慈幼院创造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地,让孤儿们长大成人,自食其力,在自己开办的工厂、农场中从事各种工作,让这里充满自由、平等、博爱。但社会的腐败、官场的倾轧、某些官太太的骄横,使施今墨的理想难以实现。他因此愤而辞职,决心弃政从医。1921年他自己更名“今墨”,取义有三:其一,纪念诞生之地,“今墨”同“黔”;其二,崇习墨子,行兼爱之道,治病不论贵与贱,施爱不分富与贫;其三,要在医术上勇于革新,要成为当代医学绳墨(今之墨准之意)。施今墨在法政学堂以及后来参加同盟会革命从政时,都经常为人诊病,已小有名气。此时一旦专心医业,精研医术,立刻医名大噪,誉满京师,门前经常摩肩接踵,车水马龙。
1925年,孙中山在京卧病,施今墨应邀参加会诊,提出中肯建议。1930年,出诊西安,为杨虎城将军诊治,药到病除,载誉而归。1935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了考核办法及立案手续。北京第一次考核时,当局挑选医术精湛、民众信誉好的医生负责,施今墨和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被举为主考官,负责出试题及阅卷,嗣后即有“北京四大名医”之说。
力挽狂澜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扬言要取消中医。1929年余云岫首先发难,提出取消中医议案,南京国民政府拟正式决议。中医生存,岌岌可危。消息传出,举国大哗。施今墨奔走南北,团结同业,成立中医工会,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数次赴南京请愿,以求力挽狂澜。当时国民党少壮派汪精卫只相信西医,又主持行政院工作,大有非取消中医不可之势。适值汪精卫的岳母患痢,遍请西医,未见少效,行将不起。有人建议请施今墨诊治,汪精卫无奈,同意试试。施今墨凭脉,每言必中,使汪精卫的岳母心服口服,频频点头称是。处方时施今墨说:“安心服药,一诊可愈,不必复诊”。病危至此,一诊可愈?众人皆疑。据此处方仅服数剂,果如施今墨所言。汪精卫这才相信中医之神验,题字送匾《美意延年》(出自《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自此再不提取消中医之辞了。后来在全国舆论压力下,国民政府只得收回成命,批准成立中央国医馆,任命施今墨为副馆长。中医终于以妙手回春的疗效,赢得了生存的权利。
医德高尚
施今墨医德高尚,对病人充满爱心。有时他自己病了躺在床上,还对学生们说:“不要将远来的病人拒之门外,实在病重领进来我给看看”。他对同道非常敬重宽厚,从不贬谪他人。有患者拿前医处方请其评论,他则说:“方开得不错,各人有各人的路数,你也可以服我的药试一试……”。他常对学生们说:“人家说我是名医,其实我这一辈子还是没见过的病多,看不好的病多”。还说:“我的经验都是从为病人治病中得来的,我要还给病人才对得起他们,才觉心安”。当他79岁高龄时还写下:“我老而未死,还能在医务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便是我的幸福,亦不虚度余年”。
施今墨热爱祖国医学,对中医事业的发展非常关心。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接见他时,他向周恩来提出建议:成立中医科学研究院、中医医院、中医医学院,开展中西医结合事业,提高中医地位……在一次中医中药展览会上,施今墨献出了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硬变、肝脾肿大、气管炎等十大验方。以后十大经方中的“高血压速降丸”、“神经衰弱丸”、“感冒丹”、“气管炎丸”被制做成药,畅销海内外。后来,他又献出了上百个验方,均被国家收藏。
1969年施今墨病重时,还一再叮嘱:“我虽今后不能再看病,而我的这些经验,对人民是有用的,一定要整理出来,让它继续为人民服务”。1982年由祝谌予、翟济生、施如瑜(施今墨之女)、施小墨(原名施如雪、施今墨之子)修编的《施今墨临床经验集》终于出版,实现了施今墨“继续为人民服务”的遗愿。 [2] 
个人成就编辑 语音
用药方法
施今墨遣方用药自成一格,其处方配伍精当,药品繁多,前后搭配无不相合,博得了“雍容华贵”的美誉。他擅用大方,药品的搭配极有法度,与一般医生之随意堆砌药物,断不可同日而语。中医遣方用药,每药的使用,都必须与其他药物相互为用,七情和合。因此,药味越多,就越容易出现不和、不当的搭配,影响全方的整体性和治疗效果。然而施老用药,常见二、三十味之多,但即使药味再多,也配合得体,法度严谨,毫无繁琐冗赘之感,反倒彰显其华贵大方,非常人能及之气度,其处方之华美常令中医药界的行家矢口赞叹。他还十分善于将《伤寒》、《金匮》的方剂参合应用,可以说对于经方的使用已然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这也是他学识渊博、辨证翔实的见证。
施老十分擅用“对药”,所谓对药,就是在二、三味药组合使用时,有些药物搭配起来使用,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他创制了许多对药的使用方法,对于中药的药性药理极有研究。大量对药的使用,更加突显了其方的华贵之气,是医学殿堂中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他不仅善用大方,其使用单方、小方也得心应手,效如桴鼓。他在治学方面极为严谨,认为:“不可执一药以论方,不可执一方以论病,不可循一家之好而有失,不可肆一派之专以致误。”另外,施今墨在处方上的风格,后人十分难以模仿,“其有厌学而图其便者,略习其大方以求相似,鲜有成功者。”因其方大而不乱,繁而不杂,因此,没有足够的理论储备和深厚的医学功底,徒然模仿他的处方风格,必不得其要领,漏洞百出,不仅令人耻笑,疗效上亦无建树,绝难成功。在学术上,他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气血为人身的物质基础,实属重要,因此,提出了“以阴阳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八纲”的理论,这是对八纲辩证法的又一发展。在治疗外感温热病上,他提出凡内有蕴热,便易招致外邪,表证不可只知发汗,还应注意“清里热”,在“解”与“清”二字上仔细推敲,创立了“七解三清”、“五解五清”、“三解七清”等法,使用得当,便效果极佳。 [3] 
中医成就
施老在中医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他为人严谨、谦恭,授徒严格、认真,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尊重西医,接纳新知,是近代中医的领袖人物之一。
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革新中医
为了振兴中医,施今墨开过医院,办过药厂,但都失败了。最终施今墨认识到:振兴中医在于人,要有高质量的中医人才,必须办学,使自己的学术思想最终为更多的中医所掌握,中医事业就会有长足的发展。1931年,施今墨筹办了华北国医学院。他热爱祖国医学,但不讳中医之短,不嫉西医之长,大力提倡革新中医。他明确指出:“吾以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医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别途”。他把这一思想也贯彻到办学方针之中。在华北国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上,以中医理论为主,设立《内经》 、 《伤寒论》、 《金匮要略》 、 《难经》 、 《温病条辨》等课程;以西医理论为辅,设立了生理、病理、解剖、药理等课程。施今墨注重实践,在带学生实习时,吸收了西医的检查和化验手段。还经常和西医专家姜泗长等人共磋医疗方法,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新途径。他善采百家之长,总结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他听说上海名医丁甘仁的医学造诣很深,曾乔装病人,多次前往求医,仔细观察丁诊病过程,很得启发,认为丁甘仁的理、法、方、药运用规范,临床医案经过整理后颇有参考价值。为利于学生学习,他在华北国医学院以丁甘仁医案为教材,亲自讲授。施今墨在临床上,不分中医、西医,不分经方、时方,只要利于治病,均随手拈来。他曾对学生说:“全面精查、苦心探索、灵活运用、谨密掌握,选方准病,选药准方,不可执一方以论病,不可执一药以论方,不可循一家之好而有失,不可肆一派之专而致误,其有厌学图便者,只敦用少数之成方、单方以统治万病,非吾之徒也”。在他的影响下,学生对经方、时方无门户之见,能灵活运用,临床上都有较好的疗效。华北国医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也具有较高水平,获得中医界赞许。在施今墨办学的十几年中,共办16期,毕业学生600余人,现分布在全国,都是中医的骨干。
施今墨认为,疗效是检验医生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学习、继承祖国医学理论,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要敢于突破,推陈出新。对于外感热性病,历来医家都强调其病因是外邪所致。施今墨说:“余意不论其为外感风寒或温热,不论其为传染性或非传染性,必须外因内因结合起来看。六淫,疫病之邪皆为外因,若单纯外因亦不均能致病,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其传染性颇高,传播最为广泛,然而流行区域亦非百分之百均染是病。又如夏日酷暑,温热蕴郁,但中暑者究竟不是多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因通过内因始生作用,确为至理名言”;又说:“外感热性病,多属内有蓄热,外感风邪,治疗时应既解表寒又清里热,用药时表里比重必须恰当”。于是施今墨创出“按比例清解表里之说”,寓西医之定量、定性,又寓张锡钝之清热、解表于其中,谓之“七清三解(清里药味与解表药味的比例为七比三,余此类推),六清四解、五清五解、三清七解诸法”。在临床中示明表里关系,非常实用。运用他的这个理论遣方用方,感冒发热,往往只两三剂药,应手而愈。施今墨所创制的“感冒丹”,因作用在于调摄阴阳,增强人体抵御疾病能力,疗效显著,所以行销东南亚乃至西欧,为广大华侨所喜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前言
施师医案和验方是由同门同志组成小组所整编的。目的是总结并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这也是为了发扬、推进祖国医学的当前重要任务之一。当时先整编一些师门初步认为中医治疗效果较好的常见疾病,现已整编的有血压病、失眠、糖尿病三种。师墨反复多次学习了这一著作,获益极大,本着往昔从师所得的教导和体会,结合本人临床经验和心得,不自揣谫陋,对这一著作加以注释并笺按。希望对读者或有所帮助,但师墨学术不足、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定所难免,还希望同志们多予指正!同时师墨这一工作多蒙院党委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和科内诸同志(特别是邓水明医师)共同协助,表示衷心感谢!
师墨谨识一九七九年九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