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
  •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
  •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
  •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
  •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
  •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
  •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
  •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
  •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
  •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

90 1.5折 598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0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没有光盘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 出版社 方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4403213
  • 定价 5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080页
【内容简介】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编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客观、全面地记述武侯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记述范围为武侯区行政区域,记述上限为国务院批准成立武侯区的时间1990年9月(1991年1月1日武侯区正式对外办公),下限为2005年12月,照片、大事记、人物及部分为保持其完整性的事项则作适当追溯,照片可延至2010年。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由卷首、总述、大事记、事业志、人物、附录等六大类组成,并以此为序排列。卷首由地图、综合照片、主要经济柱状图、编纂审查机构、序、凡例组成;总述采用板块结构记述;大事记采用编年体记述;事业志采用章节体编纂,其中,表放在每节之后,内文照片就近放置;人物和附录采用分类条目体记载。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综合照片由领导视察(未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政治建设、城市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居民生活、区志编纂等八部分组成。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事业志依据社会分工进行科学分类,按照事以类从、横排门类的原则设编,并按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排序,编以下设章、节、目,分别立标题记述。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进行编纂。全书设总述,阐述武侯区历史沿革、区域特色和优势,展示主要成就;有的编、章、节下设无标题序,分别阐述编、章、节范围内事业发展的脉络和主要成就。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力求朴实简练,做到越境不书、述而不论,文字、标点、数字、计量单位等按国家标准书写(农业生产涉及的计量单位除外)。纪年用公元纪年,民国及民国以前的朝代纪年按当时的习惯书写,同一条目内,首次出现时括注公元纪年。表述20世纪××年代时,省去“20世纪”,如“80年代”即指“20世纪80年代”。
  《成都市武侯区志(1990-2005)》除引用原文外,均以第三人称记述。行文涉及组织机构、会议、文件、官职、地名等,均按当时称谓记述,地名括注2005年用名;单位名称采用全称或规范简称,表格中一般采用全称。新中国成立前(后)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可分别简称为“省”“市”“区”;对地域的表述,需要追溯到建区前时,用“区域内”,只记述建区后的事项,则用“区内”或“境内”。在引述法律名称时,省去“中华人民共和国”。
  坚持人物生不立传的原则。在区域内生活、工作或学习期间,对社会作出重要贡献或有广泛社会影响,且2005年底已去世的人员编人人物传。烈士编人人物录。寓居武侯区的黄埔军校学员,“两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市以上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正高级职称人员,获省部级以上表彰的人员,成都市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优秀企业家,***以上比赛获奖人员,编人人物表。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编 政区与人口
第一章 建置与区划
第一节 建置沿革
第二节 区域划分
第三节 勘界
第二章 街道乡镇
第一节 浆洗街辖区
第二节 小天竺辖区
第三节 致民路辖区
第四节 望江路辖区
第五节 玉林辖区
第六节 跳伞塔辖区
第七节 火车南站辖区
第八节 双楠辖区
第九节 晋阳辖区
第十节 红牌楼辖区
第十一节 簇桥辖区
第十二节 机投桥辖区
第十三节 金花桥辖区
第三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规模
第二节 人口变动
第三节 人口构成
第四节 人口控制
第五节 人口普查
第六节 人口行政管理

第二编 自然环境与资源
第一章 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质地貌
第二节 气候
第三节 自然灾害
第二章 资源
第一节 水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植物资源
第四节 动物资源
……

第三编 城乡建设与管理
第四编 经济总览
第五编 工业
第六编 建筑与房地产业
第七编 商贸与服务业
第八编 农业与乡镇企业
第九编 经济管理
第十编 中共地方组织
第十一编 地方权力机关
第十二编 地方行政机关
第十三编 地方政治协商机关
第十四编 民主党派与工商业联合会
第十五编 人民团体
第十六编 法制
第十七编 军事
第十八编 科学技术
第十九编 教育
第二十编 文化体育
第二十一编 卫生
第二十编 民政
第二十三编 劳动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四编 居民生活

人物
附录
索引
各单位初稿主要撰写人员
编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没有光盘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