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签赠本)
  • 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签赠本)
  • 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签赠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签赠本)

50 九五品

仅1件

重庆北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登科 主编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10-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1-14

重庆缉熙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蒋登科 主编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 2010-08
  • 版次 1
  • ISBN 9787807526162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9页
  • 字数 41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规划项目“朦胧诗后中国新诗的精神缺失与精神重建研究”(06JA75011-4403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蒋登科,四川巴中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2009年担任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现为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2000-2003年在西
【目录】
第一章 绪论:诗歌精神建构的艺术向度

 第一节 诗歌打量世界的几种姿态

 第二节 诗的艺术本位与诗的个人性

 第三节 诗的普视性与其艺术价值

第二章 初期白话诗:反叛与启蒙

 第一节 初期白话诗的精神特质

 第二节 精神反叛与诗体自由化

 第三节 精神启蒙与新诗白话化

 第四节 《女神》的精神解读

第三章 20年代诗歌人文精神的重塑

 第一节 新月派诗歌的精神建构

 第二节 异军突起:李金发与象征派诗歌的精神建构

 第三节 闻一多诗歌的人文理想

第四章 三四十年代:救亡与新诗的使命意识(上)

 第一节 救亡精神与新诗的大众化

 第二节 新诗的大众化与救亡精神

 第三节 救亡与大众化:新诗精神和艺术的失衡

 第四节 个人在与时代的互动中实现艺术创造

第五章 三四十年代:救亡与新诗的使命意识(下)

 第一节 臧克家与艾青:现实主义的新发展

 第二节 卞之琳与何其芳:艺术与思想的协调

 第三节 胡风与田间诗歌的精神价值

 第四节 冯至与穆旦:现代主义的新跨越

第六章 诗歌新语境:“十七年”诗歌与“文革”诗歌

 第一节 诗歌新语境的生成与确立

 第二节 “十七年”诗歌精神的建构

 第三节 “文革”诗歌精神的反思

 第四节 闻捷:以独特的方式建构诗歌精神

 第五节 郭小川、贺敬之诗歌的精神解读

 第六节 食指诗歌的历史解读

第七章 朦胧诗:人的重新发现与新诗精神的回归

 第一节 朦胧诗出现的社会文化语境:政治化的反叛

 第二节 人的发现与精神再启蒙

 第三节 自审意识:朦胧诗的精神价值 

第八章 “后朦胧诗”:多元化与诗歌精神的缺失

 第一节 以反叛为核心的“后朦胧诗

 第二节 人的丰富性与诗歌精神指向的多极化

 第三节 欲望化叙事下的诗性缺失

 第四节 女性诗歌的身体写作批判 

第九章 消解倾向的诗学解读

 第一节 本土语境、外来思潮以及思维模式的影响

 第二节 “反”宇当头:诗歌世界的随意书写

 第三节 缺乏提升的言说

 第四节 消解中的建构之光

第十章 网络诗歌:诗歌发展的双刃剑

 第一节 诗歌媒介概览

 第二节 网络写作:虚拟世界里的狂欢

 第三节 网络诗歌创作的喜与忧

 第四节 网络技术对诗歌形态的冲击

第十一章 “二次革命”与新诗的精神重建

 第一节 “新诗二次革命”的提出及其反响

 第二节 “新诗二次革命”的学理基础与现实依据

 第三节 诗歌精神重建的向度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