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钤印本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增补本)
¥
23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阎步克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9-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阎步克 著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7-05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59048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1页
-
字数
46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若干年前,我的研究兴趣被中国古代官阶制占用了。初步的思考结果,曾结集为《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在《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增补本)》中,我尝试运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概念,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把传统王朝使用的各种等级序列,如周代爵制、二十等爵、秦汉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和文武散阶制等,编织到一条连贯的变迁线索之中,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官阶制度的三千年演变,提出了一个五阶段的分期模式。
此后我一度想结束官阶制研究,另觅课题,但张家山汉简《秩律》又把我拉回来了。张家山汉简的公布出版,为战国秦汉的官阶研究提供了新鲜资料。《二年律令》中的《秩律》,加上其他相关律文,透露了秦汉间秩级变迁的许多前所未知的细节。我的《品位与职位》一书,还未及利用那些材料。后来阅读《二年律令》时,很偶然地注意到了“宦皇帝者”的问题,它展示了一种特别的官员职类管理方式,具有明显的早期社会色彩。以“宦皇帝者”为线索,还可以揭示汉代“比秩”的起源,从而发掘出汉代官阶的一些微妙之处。进而《秩律》所提供的秩级结构成为一个新的参考点,把它跟先秦秩级、汉初秩级以及其后的秩级变动联系起来观察,则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不断伸展扩张,并与爵级并立的进程,就将更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禄秩变迁过程的清晰化,只是个细部的推进而已。怎样由此深化对秦汉帝国等级结构的认识呢?这就得扩大视野了。《品位与职位》一书出版后,朋友们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我也在进一步思考传统官阶制的结构与变迁。这时候就强烈感受到,各个细部的考察,应在更系统的理论背景下展开,才有利于确定其宏观意义。像“结构”指的是什么?“变迁”应着眼于哪些线索?传统官阶制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应如何界定,才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甚至一些基本的理论前提,都有待澄清。比如说,如何理解皇权、官僚和贵族的关系,就遇到过若干很不相同的认识。好比建一座楼,即便你只承担某一部分的修建,或只搞水暖、电气、装潢什么的,那也得在着手之前,对那座楼的样子心中有数。而在眼下,我感到了一套“话语”的缺乏,一套可资描述传统官僚等级管理制的概念的缺乏。
于是我来尝试描绘搭建。首先“官阶研究”只是一个粗泛说法,若将之具体化,则它应包括历朝各色等级和品位序列,甚至包括一切具有等级或品位意义的制度安排。相应的研究任务,可以确定为二:官员的分等与分类,及官职的分等与分类。官职的分等与分类,主要是个官制史的问题,我是在其与官员分等分类的关系上,加以考虑的。就是说,着眼点置于品位与职位之间的关系之上。进一步说,传统官阶制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职位结构与人员结构之不对称,后者远远大于前者。许多重大问题,就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统治者制定官阶的基本出发点有二:身份考虑与运作考虑,由此将导致不同意义的位阶安排。在结构样式上,传统官阶可称为“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官阶体制”,它由多种功能不同的位阶彼此搭配链接而成。而位阶的不同功能,可以通过其构成要素来表示。那些要素可以概括为五:权责、俸禄、资格、特权、礼遇;对“五要素”的配置方式加以解析,有助于更精细地辨析各朝代对分等和分类的不同处理。从职位分等与品位分等的关系看,传统官阶发展可以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五大阶段。其间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变迁有“四线索”,即,那些事涉贵贱之分、士吏之分、文武之分和胡汉之分的品位安排。
- 【作者简介】
-
阎步克,1954年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史。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1991)、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1996,北京大学出版社)、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2002,中华书局)、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目前从事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研究。
- 【目录】
-
新版说明
序言
上编
第一章 品位结构的研究框架
一 品位结构:分等与分类
二 品秩五要素与品位性官职
三 品位结构变迁的四线索
四 品位结构的三层面
第二章 叠压与并立:从“爵一食体制”到“爵一秩体制”
一 周朝“爵本位”体制和“等级君主制”
二 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的伸展
三 功绩制和身份制之间:二十等爵
四 秦汉“爵一秩体制”及其“二元性”
第三章 分等分类三题之一:“比秩”与“宦皇帝者”
一 “比秩”与“宦皇帝者”问题的提出
二 “宦于王”溯源:周朝的士庶子体制
三 汉代的“宦皇帝者”与“比秩”的扩张
四 “宦皇帝”制度的流衍及异族政权的类似制度
第四章 分等分类三题之二:秦汉冠服体制的特点
一 “冠服体制”概念与冠服的分等分类
二 周代冠服体制:自然分类与级别分等
三 秦汉冠服体制:自然分类与职事分类
四 汉唐间冠服体制的变化趋势:场合分等和级别分等
五 从“由服及人”到“由人及服”
六 附论《旧唐志》所见隋朝冠服“四等之制”
第五章 分等分类三题之三:品位结构中的士阶层
一 选官与资格视角中的士人
二 阶层的标志:士子免役
三 服饰等级中的士子礼遇
第六章 从爵一秩体制到官品体制:官本位与一元化
一 “一元化”与“官本位”的推进
二 从“爵一秩体制”到“官品体制”
三 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品位结构
第七章 若干礼制与王朝品位结构的一元化
一 公卿大夫士爵与品位结构一元化
二 周礼九命与品位结构一元化
三 朝位与品位结构一元化
四 一元化和连续性
下编
第一章 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的变迁
第二章 禄秩的伸展与“吏”群体之上升
第三章 西汉郡国官的秩级相对下降
第四章 《二年律令》中的“宦皇帝者”
第五章 若干“比秩”官职考述
第六章 “比秩”的性格、功能与意义
第七章 “品位一编任”结构视角中的散吏与比秩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