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奥洛风情(精)/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 散文 (意大利)黛莱达
  • 努奥洛风情(精)/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 散文 (意大利)黛莱达
  • 努奥洛风情(精)/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 散文 (意大利)黛莱达
  • 努奥洛风情(精)/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 散文 (意大利)黛莱达
  • 努奥洛风情(精)/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 散文 (意大利)黛莱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努奥洛风情(精)/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 散文 (意大利)黛莱达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7.2 2.1折 34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意大利)黛莱达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68919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47页

字数190千字

定价34元

货号507_9787539968919

上书时间2024-07-05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译者序
辑  黛莱达与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会文学奖颁奖典礼官方致辞
  瑞典文学院成员、瑞典乌普萨拉大主教
  纳坦?瑟德布卢姆所致贺词
  黛莱达感谢辞
第二辑  努奥洛风情
  祈祷:圣安东尼赞歌
  努奥洛
  亵渎与诅咒
  发誓
  努奥洛地区的谚语与俗语
  民间常用语
  名字与绰号
  驱魔
  祈祷与心愿
  卡梅洛圣母颂歌
  格纳莱圣母颂
  宽恕
  诗
  童谣与摇篮曲
  咒语
  民间迷信、信仰与医药(一)
  谜语
  民间迷信、信仰与医药(二)
  恋爱
  婚礼
  洗礼
  吓唬孩子
  不请吃捣蛋
  丧葬
  招呼与
  施舍
  节
  其他风俗
  休闲娱乐
  保障会
  面包及其他食物
  服饰
第三辑  黛莱达书信选
  1891年5月24
  1891年6月9
  1891年6月18
  1891年7月2
  1892年3月21
  1892年6月1
  1893年11月29
  1893年12月5
  1894年2月6
  1894年2月19
  1899年10月4
  1900年1月18
  1909年2月10

内容简介:

努奥洛风情(精)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是黛莱达与诺贝尔文学奖,选择翻译了192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瑞典文学院的官方颁奖词,向读者提供黛莱达所取得的文学成的多方面概括与结;第二部分是对于黛莱达所著民俗专著努奥洛的民间风俗的翻译,希望能带领读者们一同走进撒丁岛,走进黛莱达的故乡努奥洛,走进黛莱达所看见的、所感受到的真实生活;第三部分选取了黛莱达1891年到1909年给意大利有名的记者、家斯塔尼斯?芒卡的部分书信进行翻译,试图更加走进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女作家的内心世界。

精彩内容:

诺贝尔会文学奖颁奖典礼官方致辞    发言人:诺贝尔会亨里克?舒克    (1927年12月10)    瑞典文学院将192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意大利作家格拉齐亚?黛莱达女士。    格拉齐亚?黛莱达生于撒丁岛小城努奥洛,她曾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与青年时光,当地自然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深深地镌刻在了她的脑海中,并化为她后文学作品中的灵魂与精神。    黛莱达可以从她的闺中窗格里一眼望见不远处的余余山脉,漫山黑影般覆盖着的浓密森林,以及那些锯齿般挺立的灰山峰。在光影瞬息的变幻中,远处此起彼伏的石灰岩山脉时而身披紫罗兰,时而又穿上柠檬黄或深蓝的外衣。远远望去,真那珍图的雪峰在阳光的照耀下时隐时现。    努奥洛与世隔绝般地独立于这花花世界,那些为数不多的造访者一般都是骑着马儿前来,男人驾马在前,女人坐在男人背后。在这里,专享能给这单调乏味的生活注入一丝活力的便是那些节的到来:努奥洛人既庆祝传统节,又欢迎流行于此的其他民间节。每每值此狂欢时刻,人们都会在一些主要的街道上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成长于这样环境中的格拉齐亚?黛莱达,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原始质朴的生活观。例如:在努奥洛,成为一名强盗并不可耻。黛莱达曾借其小说中的农村老妇之讲道:“你认为那些强盗都是坏人吗?那你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是一群渴望施展身手弄技艺的男人罢了。以前,男人们都外出打仗去了,可如今无仗可打,他们也仍需释放自己那点争强斗狠的,于是他们只有去劫盗,或去偷村子里的牛。但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作恶,只是在以某种方式展现着他们的能耐和力量。”在努奥洛,匪是相当受当地人同情的,赶上他不巧被抓获进了监狱时,当地农民对此可是有个极富情感的说辞:“他有麻烦了。”通常这个匪后是能够于恶名加身的,事实上,当他从监狱回到老家时,父老乡亲们还会用一句“这简直是小事一桩”来安慰他呢。    族间仇杀至今仍是撒丁岛的风俗,能让自己的仇家血债血偿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而对于复仇者的背叛甚至等同于犯罪。一位作家曾这样写道:“即便再多出三倍赏金缉拿复仇者的人头,整个努奥洛也不会有一个人出他。在这里专享有非常不错的法则是:崇尚人力量,藐视世俗威权。”    在努奥洛这座受意大利本岛影响甚微的小城镇里,在荒蛮本真的美妙自然的怀抱中,在淳淳质朴的族群的熏陶下,黛莱达在一个般纯洁单纯的家庭里慢慢长大。她曾这样写道:“一般情况下我们女孩子是不能随意出门的,只能去教堂做弥撒或偶尔到乡间散散步。”黛莱达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她和其他当地中产阶级家的孩子一样,只能在当地的学校里学。她的家人里只讲撒丁岛方言,后来她是在家庭教师的辅导下学了意大利语和法语。尽管她不曾受到广博的教育,但她却熟知并热爱着家乡的民歌和歌颂圣人的赞美诗,还有那动听的民谣和摇篮曲。有关努奥洛的传说和俗,她也是了如指掌的。照撒丁岛当地标准来看,黛莱达的家境算是比较富裕的,这使她有条件在家读读意大利文学著作和一些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作品,但这也是她所能接触到的文学了。尽管如此,这位少女却表现出了对于文学的极大兴趣,她十三岁创作了具有荒诞风格的悲情短篇小说撒丁岛的血(1888年),并成功刊载在罗马的一份报纸上。然而努奥洛的乡亲们却毫不欣赏黛莱达的“出格行为”,他们认为女人的精力只应该放在料理家事上。好在黛莱达并未因此而屈服,反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小说的创作中去。1892年出版了撒丁岛之花,1896年邪恶之路公之于众,1900年的山中老人、1903年的艾利亚斯.波尔图卢等作品也相继问世。这些作品令她声名鹊起,从此她被誉为意大利杰出的年轻女作家之一。    实际上,黛莱达完成了一个的发现:是她真正意义上深入发掘了撒丁岛。十八世纪中叶,欧洲文坛上掀起了一轮新的文学运动,当时的作家们已经厌倦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创作套路,他们需要些新的思维。他们的运动很快与另一股势力一拍即合,这股势力与卢梭的一个观点诞生于同一时期,这是:崇尚不受文明戕害的人的自然。由这两股势力形成的新学派着实推动了浪漫主义大潮的进程并为之不断添砖加瓦。这一学派将其近期新的奖励颁给了黛莱达的作品。诚然,在对地方风情与农民生活的描写上,光是意大利本土,黛莱达能找到很多这方面的前辈,所谓意大利文坛中的“地方主义作家”一派,确有着久负盛名的几位代表作家,如:维尔加(verga),因其所描绘的西西里岛而著称;福加查罗(fogazzaro),他曾生动地描写了伦巴维内托地区。然而论及对撒丁岛的认识,非黛莱达莫属。她熟知家乡的每个角落,二十五岁时才先发售离开故乡努奥洛,鼓起勇气到撒丁岛首府卡利亚里市去。在这里她遇见了马德萨尼(madeani),并于1900年与之结为伉俪。婚后黛莱达与丈夫移居罗马,在那里她整忙于写作与家事之间。在她刚开始移居罗马后的创作作品中,撒丁岛仍是不二的主题。1908年出版的小说常春藤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然而在常春藤之后,黛莱达创作中曾有的浓郁的地方彩开始逐渐减淡,如1925年近期新发表的这篇小说逃往埃及,当然这部小说也受到了瑞典文学院的青睐。现而今黛莱达在艺术创作上显然愈加纯熟,但她仍像当初创作邪恶之路和艾利亚斯?波尔图卢时的那个自己一样,认真、雄辩、质朴无华。    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