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兰芳艺术谭 戏剧、舞蹈 徐城北
  • 梅兰芳艺术谭 戏剧、舞蹈 徐城北
  • 梅兰芳艺术谭 戏剧、舞蹈 徐城北
  • 梅兰芳艺术谭 戏剧、舞蹈 徐城北
  • 梅兰芳艺术谭 戏剧、舞蹈 徐城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梅兰芳艺术谭 戏剧、舞蹈 徐城北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6.8 4.2折 39.8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城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42647

出版时间201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51页

字数300千字

定价39.8元

货号127_9787300142647

上书时间2024-07-02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写在第六版之前

1989年早春的自序
2005年早春的自序
编 梅氏坐标图
章 “记取种花人”?1921年
成名于“小年” 民国百态 梨园景观
浑噩中的渐变 1921年的梅兰芳
第二章 “东风不与周郎便”?1933年
鲜又古老的“肥肉” 旦行、老生的位置对换
1933年的梅兰芳 “老四”成为劲敌
有志者无须仿效 南迁至沪
第三章 “无意巧玲珑”?1938年
上海变成“孤岛” 海派京戏种种
不是“冤家”不聚头 回顾访赴美
不似西方胜似西方 又一次南迁
第四章 “北去南来自在飞”?1949年
海派京戏在发展中 再度与“老四”交手
“少一多一少”三段式 格趋向民化
梅、齐友好分道扬镳 向往北
第五章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1959年
昨夜西风凋碧树 抹不去的记忆
转动起兰花指 私营剧团种种
纯钢百炼绕指柔 他站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第二编 梅门艺术谭
第六章 梅之舞
狭义广义之分 动难,静更不易
“武”对“舞”的促进 《太真外传》与“进入”
“出浴舞”进入了《长恨歌》 “翠盘艳舞”偏离了《长恨歌》
梅葆玖向“霓裳羽衣舞”正面攻坚 “倒着排戏”的启示
第七章 梅之歌
舞与歌的对立统一 京剧以唱腔标定流派
流派纷出的背景 从朴素的情到华丽的文
又“复归”到准确的情 碎中求整与闲处生神
丰厚而混乱的 梅腔定式与“标准像”
第八章 梅之“大”
“没法儿学的大路活儿” 静穆而深沉的出场
“均分”与“不多给” 二胡与加速度
把艺术上升为
第九章 梅之线
中国讲求“线”的艺术 剧本中的“线”
学戏时的“线” 舞台上的“线” 舞台下的“线”
美的“线”是一波三折 “线”之长与短
第十章 梅之
花衫的兴起 戏与相公 花衫与梅兰芳的相遇
花衫起步于《汾河湾》 花衫成型于(太真外传>
《霸王别姬》又有升华 《宇宙锋>达到
讳莫如深“十七年” 的复苏 与京戏的起源
第十一章 梅之禅
从慈禧评戏说起 非教之教与不禅而禅
在入世与出世之间 闲云野鹤与“顿悟”
南北宗与京海派 茶道、花道与戏道
第十二章 梅之气
“内练一气” 谭鑫培论气 刘宝全论气
梅兰芳论气 绸舞一气 歌唱一气
棋下一气 “气”的小结
第十三章 梅之梅
“梅之梅”题解 “无可无不可”
从《是否“附逆”>说起 与末路
第三编 梅派未来说
第十四章 一种否定流派的历史
硬件、软件与流派 曾有几度高峰
“三并举”的解析 看戏时的双重格
“官”本位与角儿本位 余波难继
第十五章 一种肯定流派的历史
始于纸醉金迷 也有几度高峰 角儿本位与本位
作为梅派的两大分支 分支带来的困境
第十六章 一种“左”右为难的现实
“左”右皆失据 据的寻觅与质的确定
系统工程提上程 有意摇摆起来 流派的出路
第十七章 未来社会与现代人
从“两家”到“多元”, “现代热”的弯路
立足“两极”的现代人 “本体热”与时代的关联
第十八章 梅兰芳在未来艺术中
梅兰芳这个人 梅派这门艺术
梅兰芳这种戏剧体系 深深的遗憾
后记

内容简介:

梅兰芳艺术谭是有名京剧剧作家徐城北对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艺术人生的介绍和研究。展现了大师的志向、奋斗、社会交往、悲欢离合,以及成为中华文明瑰宝的梅兰芳现象。从内容上看,梅兰芳艺术谭一方面对梅的艺术成进行了详细而专业的解读,一方面抓住对于梅的命运、格具有巨大影响的关键时刻作深入分析,尤其注重从尘封已久的历史背景――大的经济、政治、的场景以及小的梨园景观中,去寻觅和研究梅兰芳如何与社会的这些方方面面取得联系,达到艺术上的很好境界,而后又是如何回报社会的。对京剧的前世今生,对京剧发展的未来,徐城北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精彩内容: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坐标图,其一条轴是自身随生命而伸延的年岁,另一条轴是自身对于这个社会所存在的价值。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分出若干阶段,那即是由“年岁轴”及“价值轴”上各自选出若干个点相交,并由这许多的相交点连接为一条由若干短直线所构成的波折曲线。这若干短直线,即是该人一生的若干阶段;这一条从整体上看的波折曲线,即是该人的生命进程。 梅兰芳氏,当然也会有自身独特的坐标图。他的“年岁轴”,由1894年9月24开始,至1961年8月8停息,标列的方法与常人没什么两样。对于另一条“价值轴”,其标列方法则会因认识角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把梅兰芳对于社会的价值分为三个时期: 从他从事舞台活动开始,到1915年前后,是他艺术活动的早期。这一时期以继承传统为主,演出剧目多为传统的唱工戏,如祭江、二进宫、三娘教子等。这时梅兰芳在艺术上虽还不曾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备阶段。自1915年起至争前夕,是他艺术活动的中期,此期创造精力很为旺盛。他先后排演了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又致力于传统剧目的整理加工。在此时期,他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重大革新,完成了前辈旦角演员特别是王瑶卿的未竟之功。从争结束恢复舞台生活起,直至逝世,是梅兰芳艺术活动的晚期。此期上演剧目减少,经常演出的是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等拥有有梅派特的剧目。穆桂英挂帅是他晚期专享的一部新戏。此期艺术风格也不似中期那样彩浓艳,而趋于清淡含蓄,更富于内在的魅力,这标志梅兰芳的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上述这段话节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梅兰芳”条目,显然,它具备如下两个特点:一,它是从“梅兰芳是一位杰出的京剧大师”的定义出发,单梅氏表演艺术的成来其社会价值的。二,它为梅氏标定的坐标线由三条短直线所组成,叙述评议的重心也在这三条短直线上。我想,如果从这两个特点出发,进一步充实材料进行纵横捭阖式的阐述,可能形成一部极有价值的、纯艺术范畴的学术著作。 然而本书对梅氏的认识角度及研究方法,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有许多不同。在本书为梅氏标定的坐标图中,“价值轴”依据的并不有且只有于梅一生的艺术成,而是把梅也同样看成一个“社会的人”,并把“这一个”“社会的人”投进梅所置身的特定经济、政治、历史、背景中去,去寻觅和研究梅如何与社会的这些方方面面取得联系,然后又是如何回报这个社会。再有,本书描摹、剖析的重心也不在坐标图的短直线上,而是紧紧扣住由短直线相交所形成的五个点。请注意,百科全书对梅艺术价值所标的三条短直线间,实际存在着两段空白:一是自梅诞生至开始学戏的七八岁间,二是自“九?一八事变”至胜利的十三四年。这两段被处理成空白当然也有道理,是因梅在此两期中基本上没有艺术活动而略去不计。本编着重“抓”五个点,既是一方面对那五个对于梅的命运、格具有巨大影响的关键时刻作深入的分析;同时对于其间那些属于短直线的部分,也灵活地进行“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式的回顾或预示。这样一来,在叙述上有了很大的主动,同时在体例上与纯学术的“评传”写法也有了区别。 本书不打算用“君临”的态度去阐“道”,去设立枯燥无味的条条框框;笔者愿与读者促膝对坐,彻夜神聊。聊什么呢?不外两个实际――一是艺术现象,二是作为其背景和源泉的生活实践。笔者愿从自己的审美经验与惯出发,力图聊得有兴味一些和含蓄一些。有了这两个“一些”,大约能使读者在听取神聊的过程中,也情不自地参与艺术上的再创造,然后与笔者一起得出那种“从特定经验中所取得的特定结论”。 章 “记取种花人”?1921年 成名于“小年” 有一种误解,认为“四大名旦”是在1927年因北京顺天时报的选举产生而同时成名。事实上,是梅兰芳率先成名,其次才是尚小云、程砚秋和荀慧生。我向梨园界的老人了解梅成名的具体时间,他们先是困惑地想了许久,然后又不约而同地答:“民国十年。” 查史,民国十年(1921年)有两件政治大事:4月,在广州任大统;7月,中国秘密成立。这一年梅兰芳虚岁二十八岁,任大统他不会不知道;但1911年时,孙先生已经当了一回临时大统,之后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走马灯”般都过了一回“统瘾”(袁世凯还当了一回皇上),此际远在广州上任,这影响一时半会儿到不了北京的。至于中国在南方的秘密成立,对于以“京朝派”自诩的北京梨园界人士来说,更是遥远而又渺茫的事了。这年在京剧发展目前,又偏属“结果儿”不多的“小年”。那么,梅兰芳在此年成名之说又缘何而来?众所周知,梅兰芳一生艺事很少“飞跃”,而是从唱“开场”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戏码一出一出地向后挪移,是通过不停顿的量变而成为“伶界大王”的。民国十年,恰恰是梅兰芳量变链条中很普通的一环。老人们或许是喜凑整数才说出“民国十年”的吧? 在穷思几至力竭之后,又忽地欣喜起来:倘若能在这极其普通的一年当中,挖掘出促使梅成名的必然因素,会更具有说服力。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