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大人文精神培养 教参教案 崔岚|责编:郭志霄
  • 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大人文精神培养 教参教案 崔岚|责编:郭志霄
  • 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大人文精神培养 教参教案 崔岚|责编:郭志霄
  • 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大人文精神培养 教参教案 崔岚|责编:郭志霄
  • 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大人文精神培养 教参教案 崔岚|责编:郭志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大人文精神培养 教参教案 崔岚|责编:郭志霄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6.6 1.5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岚|责编:郭志霄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

ISBN9787563976461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80页

定价45元

货号304_9787563976461

上书时间2024-06-25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绪 论

节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第三节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第四节高校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

第二章 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

节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质与地位

第三节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定位和作用

第三章 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分析

节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内容与结构

第二节 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笫三节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高校思政课程改革

节课程教育与过程管理理念的改革

第二节课程内容的改革

第三节课程方法的改革

第五章大人文精神培养

节人文精神的内涵

第二节大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

第三节大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分析

第六章高校思政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节高校思政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关系

第二节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缺失的表现

笫三节 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缺失的原因

第七章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节强化人文教育理念

第二节加强人文学科体系建设

第三节 营造人文精神培养环境

第八章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

节西柏坡精神概述

第二节 西柏坡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耦合的实践

参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分析;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大人文精神培养;高校思政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等。

作者简介:

崔岚,女,1977年11月出生,山西高市人,于宁夏大学,硕士学历,现任职于宁夏医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研究。参与宁夏教育厅研究项目两项,主持宁夏医科大学校级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两部: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发表数篇。

精彩内容:

章绪论思政教育是各个高校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重要路径。在社会经济快展的,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探讨不再局限于旧方法,而是为高校思政教育开拓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不断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本章包括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任务、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和高校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等内容。节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一、思政教育的概念(一)学界相关概念的表述关于思政教育的概念,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举例如下:①1999年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②2003年王勤著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的政治目的,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塑造人们的品德,进而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③2004年仓道来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指的阶级、政治集团为实现其根本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而对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本阶级、本集团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影响的社会活动。④2006年张耀灿、郑水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指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⑤206年苏振芳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可定义为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⑥2001年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⑦2007年成媛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指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通过的内容、方法、手段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促使其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的和是内涵,内涵是某一逻辑术语所包含的质或一组质。这种质是用概念表达的,或包含在概念中,或对于所指事物的概念是主要的。因此,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发现。揭示思政教育概念的内涵是揭示思政教育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古今中外思政教育的经验与做法中具概括力本质的规律的东西,体现的是思政教育的普遍。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政教育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即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政教育(如大思想政治教育)和作为学科存在的思政教育(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前者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思政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