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王朝 中国历史 杨林
  •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王朝 中国历史 杨林
  •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王朝 中国历史 杨林
  •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王朝 中国历史 杨林
  •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王朝 中国历史 杨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王朝 中国历史 杨林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8.8 2.1折 42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23689

出版时间201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76页

字数340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126_9787508623689

上书时间2024-06-25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题记 1
章  建藩北国 1
太祖开基名七子 2
受封燕王 7
“昭鉴”与“祖训” 11
迎娶女诸生 14
元宫易主 19
“一朝风云会,君臣自心腹” 22
首征北元 28
诸子代功臣 33

第二章  帝室叔侄37
带刺的“棘杖” 38
窥伺皇位的叔父们 43
诗联之谶 46
微臣的预言 53
“秀才朝廷” 56
削夺五藩 64
御前争论 69

第三章  靖难举兵73
“逐燕燕高飞” 74
朱棣佯狂 79
兵变端礼门 83
“奉天靖难” 87
雄关铁马斗怀来 90
迎战耿炳文 94
庸帅北伐 101
北攻守战 104
喋血白沟河 111

第四章  移天徙 117
折兵济南府 118
东昌大决斗 123
箭集如猬的燕王旗 127
叔侄拉锯战 130
“毋下城邑,疾趋京师” 136
进逼 139
天堑难成险 143
金川门之变 147

第五章  血祭壬午 155
“俯循舆情”的登基 156
血腥“除奸” 160
被诛十族的方孝孺 164
“瓜蔓抄” 169
文武之别 172
逊国故事 176
神秘的建文遗臣 186
难释疑踪 188
野蛮的“革除” 191

第六章  皇权密网 195
“天子耳目风纪” 196
告讦与密察 200
搏击臣民的锦衣卫 204
宦官刺事 207
东厂:特务中枢 209
二王遭废 212
诸藩的悲哀 216
铁幕下的问号 221

第七章  煌煌文治 225
开科?祭孔 226
刊行《圣学心法》 231
道衍:归儒不尽而为墨不终 234
三千文士修大典 239
“取诸,举于仇怨” 246
七学士 249
装点盛世的台阁体 253

第八章  漠野烽尘 257
“月犯氏宿”之象 258
半百之年跨征鞍 262
二度北征 266
迁都:天子守边 271
劳而无功的第三次北征 281
四出漠北尽成空 285
怀柔西南 289

第九章 盛世邦交 293
奇特的“开关” 294
“天地之大,无不覆载” 298
泛海而来的国王们 301
镇国之山封扶桑 305
三保太监下西洋 308
通好西域 317
问罪交阯 321

第十章 生前身后事 325
“天下虽安,不可忘危” 326
佛道兼用 331
立储之争 335
如履薄冰的皇太子 340
枭雄多病身 350
刑杀大祸起后宫 353
未竟的远征 358
长陵石门掩永乐 363
千秋功过 368
参书目371
后  记373 

内容简介: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主要是书写明永乐皇帝朱棣跌荡起伏的一生,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中写了他的卓具才能,也阐述了他的残暴凶狠,他既是圣主,又是屠夫。在朱棣的身上,既有人中的凶狠和坚韧,同时也折着一个时代的明暗和流变,书写着十四、十五世纪之交诡谲多变的历史风云。

作者简介:

杨林,1957年生于北京,非职业历史研究者,现供职于某国有金融机构部,中国明史学会会员。常怀春秋之梦,喜读焦园之书。在大陆出版中国古代官场病、马上天子、明宫十六帝传奇(合著)、落笔无声等,在台湾地区出版永乐皇帝、历史的困惑(合著)等。

精彩内容:

题记杨林一个帝王,在历目前能干成一件大事业可以留下显赫声名,像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凿大运河。以这类认可的重大事业来衡量,永乐皇帝朱棣几乎不比中国历目前任何一个帝王逊。他的名字是与郑和下西洋、营建北京、修永乐大典联系在一起的,朱棣干好其中一件事足可跻身于有名帝王之列,而他却干成了那么多,事实上还远远不止这些。朱棣一直希望成为历目前的一位,更倾心于用军事征服来达到这个目的。他是作为职业上台的,因而对征伐之事怀有浓厚的兴趣。赫赫武功、边境安全和政治霸权——这些形成了他对帝王形象的憧憬。他的军事生涯从年龄很小时便开始了,而且一直延续到生命的很后一息。毋庸讳言,他的皇位是从侄子手中夺来的,因而历来士大夫们都将其列入“篡逆”之列。但这种非议也从反面告诉人们,朱棣身为藩王,地处一隅,以八百人起事而夺得优选政权,恰好又证明了他超人的军事与政治才能。中国古代通过宫廷夺取帝位的人屡见不鲜,而藩王从地方上起兵夺得帝位的却只有朱棣一人。这位以藩王入统的皇帝,在历目前实在算是个例外。朱棣虽然干成了很好之事,但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也充分暴露了他的残酷与投机。他称帝后屠戮建文遗臣竟至“诛十族”、“瓜蔓抄”,也算开了历史先例;又重用宦官、特务,为害甚烈,成为明代政治肌体上的毒瘤。西方一位政论家说过,当首脑的首要条件是做一个好的屠夫,如果自己成不了好的屠夫,身边需要有能成为好屠夫的人。朱棣不仅身边有这样的屠夫,而且他本人是一个好的屠夫。太祖开基名七子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是被明永乐朝的史臣们精心粉饰的一个年头。这一年,朱棣出生在应天的吴王府中。其时,以红巾军起家的吴王朱元璋和江州的汉王陈友谅、江的诚王张士诚并称“长江三蛟”,正在长江沿岸攻城略地,你争我夺,三方之间互有胜负。对于志在荡群雄、统下的朱元璋来说,他正面临着“鱼龙变化”的重要抉择。烟花三月,被称作“四先生”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同时来到应天,受到朱元璋的隆重礼遇。年长朱元璋十七岁的刘基在当时已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北宋抗金名将刘光世的后人,熟读兵书,博闻强记,被人比作楚汉相争时的张良和三国时的诸葛亮。朱元璋在席间问他:“先生能作诗吗?”刘基回答:“儒者小技,何谓不能?”朱元璋便指着眼前的筷子说道:“以此为题。”刘基略加思索,吟道:“一双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知道是用了舜妃娥皇、女英洒泪成斑竹的典故,轻轻摇头笑道:“秀才气味。”刘基不慌不忙,又吟道:“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间。”这后两句很自然地转到张良借箸代筹、辅汉灭秦上,既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又搔着了对方的痒处。朱元璋不大喜,虚席垂问定天下之计。刘基力陈时务十八策,并为朱元璋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明公因天下之乱,崛起草莽间,尺土一民无所凭借,名号甚光明,行事甚顺应,此王师也。我有两敌,陈友谅居西,张士诚居东。友谅包饶、信,跨荆、襄,几天下半。而士诚仅有边海地,南不过会稽,北不过淮阳,首鼠窜伏,阴欲背元,阳则附之,此守虏耳,无能为也。友谅劫君而胁其下,下皆乖怨;剽悍轻死,不难以其国尝人之锋,然实数战民疲。下乖则不欢,民疲则不附。故友谅易取也。夫攫兽先猛,擒贼先强,之计莫若先伐友谅。友谅地广大,得友谅,天下之形成矣。”刘基这段议论很像是诸葛亮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对时局的把握如此准确,分析如此透彻,使朱元璋一下子看清了战略方向。眼前虽然风紧浪涌、滩险流急,但一旦跨过山重水复,便是柳暗花明了。于是,朱元璋决定,在西线与陈友谅一决雌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