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地山作品精选:玉官还看落花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许地山
  • 许地山作品精选:玉官还看落花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许地山
  • 许地山作品精选:玉官还看落花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许地山
  • 许地山作品精选:玉官还看落花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许地山
  • 许地山作品精选:玉官还看落花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许地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许地山作品精选:玉官还看落花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许地山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9.4 1.9折 49.8 全新

库存2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地山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84534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247页

定价49.8元

货号504_9787222184534

上书时间2024-06-25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许地山简介
春桃
命命乌
商人妇
换巢鸾凤
黄昏后
缀网劳蛛
铁鱼的鳃
女儿心
在费理的客厅里
三博士
东野先生
玉官

内容简介:

书稿选取许地山具有代表的春桃命命鸟商人妇等小说汇编成册。    许地山的小说站在弱者的角度审视社会乃至身边所发生的,他试图为这腐败的社会寻求一条到达光明的道路。因此,他的小说是充满阳光和温暖的,他始终把改造社会、拯救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读起来温暖而充满希望,是鼓舞人心的佳作。

作者简介:

许地山(18931941),中国作家。名赞?,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寄籍福建龙溪(今漳州)。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2年于燕京大学,获神学士。后曾留学美国、英国,并赴印度研究佛学。回国后先后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争前后在大学任教,并从事进步活动。小说创作表现出爱国主义和主义倾向,并带有意识和浪漫彩;后期作品趋于写实。作品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商人妇春桃危巢坠简等;编著印度文学大藏经索引及中国道教史(上)等。

精彩内容:

春桃    这年的夏天分外地热。街上的灯虽然亮了,胡同那酸梅汤的还像唱梨花鼓的姑娘耍着他的铜碗。一个背着一大篓字纸的妇人从他面前走过,在破草帽底下虽看不清她的脸,当她与酸梅汤的打招呼时,却可以理会她有满雪白的牙齿。她背上担负得很重,甚至不能把腰挺直,只如骆驼一样,庄严地一步一步踱到自己门。    进门是个小院,妇人住的是塌剩下的两间厢房。院子一大部分是瓦砾。在她的门前种着一棚黄瓜,几行玉米。窗下还有十几棵晚香玉。几根朽坏的梁木横在瓜棚底下,大概是她家优选贵的坐处。她一到门前,屋里出来一个男子,忙帮着她卸下背上的重负。    “媳妇,今儿回来晚了。”    妇人望着他,像很诧异他的话。“什么意思?你想媳妇想疯啦?别叫我媳妇,我说。”她一面走进屋里,把破草帽脱下,顺手挂在门后,从水缸边取了一个小竹筒向缸里一连舀了好几次,喝得换不过气来,张了一会嘴,到瓜棚底下把篓子拖到一边,便自坐在朽梁上。    那男子名叫刘向高。妇人的年纪也和他差不多,在三十左右,娘家也姓刘。除掉向高以外,没人知道她的名字叫做春桃。街坊叫她做捡烂纸的刘大姑,因为她的职业是整天在街头巷尾垃圾堆里讨生活,有时沿途嚷着“烂字纸换取灯儿”。到晚在烈冷风里吃尘土,可是生来爱干净,无论冬夏,每天回家,她得净身洗脸。替她预备水的照例是向高。    向高是个乡间高小生,四年前,乡里闹兵灾,全家逃散了,在道上遇见同是逃难的春桃,一同走了几百里,彼此又分开了。    她随着人到北京来,因为布胡同里一个西洋妇人要雇一个没混过事的乡下姑娘当“阿妈”,她便被荐去上工。主妇见她长得清秀,很喜爱她。她见主人老是吃牛肉,在馒头上涂牛油,喝茶还要加牛奶,来去鼓着一阵臊味,闻不惯。有,主人叫她带孩子到三贝子花园去,她理会主人家的气味有点像从虎狼栏里发出来的,心里越发难过,不到两个月,便辞了工。到常人家去,乡下人不惯当差,又挨不得骂,上工不久,又不干了。在穷途上,她自己选了这捡烂纸换取灯儿的职业,的生活,勉强可以维持下去。    向高与春桃分别后的历史倒很简单,他到涿州去,找不着亲人,有一两个世交,听他说是逃难来的,都不很愿意留他住下,不得已又流到北京来。由别人的介绍,他认识胡同那酸梅汤的老吴,老吴借他现在住的破院子住,说明有人来赁,他得另找地方。    他没事做,只帮着老吴算算账,货。他白住房子白做活,只赚两顿吃。春桃的捡纸生活渐次发达了,原住的地方,人家不许她堆货,她便沿着德胜门墙根来找住处。一敲门,正是认识的刘向高。她不用经过许多手续,便向老吴赁下这房子,也留向高住下,帮她的忙。这都是三年前的事了。他认得几个字,在春桃捡来和换来的字纸里,也会抽出些少比较能钱的东西,如画片或某将军、某长写的对联、信札之类。二人合作,事业更有进步。向高有时也教她认几个字,但没有什么功效,因为他自己认得的也不算多,解字更难了。    他们同居这些年,生活,若不配说像鸳鸯,便说像一对小家雀罢。    言归正传。春桃进屋里,向高已提着一桶水在她后面跟着走。他用快活的声调说:    “媳妇,快洗罢,我等饿了。今晚咱们吃点好的,烙葱花饼,赞成不赞成?若赞成,我买葱酱去。”    “媳妇,媳妇,别这样叫,成不成?”春桃不耐烦地说。    “你答应我一声,明儿到天桥给你买一顶好帽子去。你不说帽子该换了么?”向高再要求。    “我不爱听。”    他知道妇人有点不高兴了,便转问:“到底吃什么?说呀!”    “你爱吃什么,做什么给你吃。买去罢。”    向高买了几根葱和一碗麻酱回来,放在明间的桌上。春桃擦过澡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红帖子。    “这又是那一位王爷的龙凤帖!这次可别再给小市那老李了。托人拿到北京饭店去,可以多些钱。”    “那是咱们的。要不然,你成了我的媳妇啦?教了你一两年的字,连自己的姓名都认不得!”    “谁认得这么些字?别媳妇媳妇的,我不爱听。这是谁写的?”    “我填的。早晨巡警来查户,说这两天加紧,那家有多少人,都得照实报。老吴教我们把咱们写成两子,省得麻烦。巡警也说写同居人,一男一女,不妥当。我便把上次没掉的那分空帖子填上了。我填的是辛未年咱们办喜事。”    “什么?辛未年?辛未年我那儿认得你?你别捣乱啦。咱们没拜过天地,没喝过交杯酒,不算两子。”    春桃有点不愿意,可还和地说出来。她换了一条蓝布裤。    上身是白的,脸上虽没脂粉,却呈露着天然的秀丽。若她肯嫁的话,按媒人的行情,说是二十三四的小寡妇,少还可以值得一百八十的。    她笑着把那礼帖搓成一长条,说:“别捣乱!什么龙凤帖?烙饼吃了罢。”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