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尔.布兰特
  • 比尔.布兰特
  • 比尔.布兰特
  • 比尔.布兰特
  • 比尔.布兰特
  • 比尔.布兰特
  • 比尔.布兰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比尔.布兰特

14 3.7折 38 八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德兰尼 著;王文钰、蔡海燕、王霞 译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8.2

上书时间2024-05-21

墨上轩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书发黄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德兰尼 著;王文钰、蔡海燕、王霞 译
  •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806867402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6页
  • 丛书 世界摄影大师传记丛书
【内容简介】
比尔·布兰特是一个喜欢隐藏的人,而且他也需要这样的隐藏。他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张英国绅士的面孔,人们很容易将之与英国爱斯科赛马场里的普通面孔混淆起来。这张面孔的背后,隐藏着他的深层自我。他拒绝谈论这个自我,千万百计地包裹起这个自我,甚至用各种各样的谎言转移大家对这个“自我”的窥探。现今社会里,很多人都渴望追本溯源,从中获得身份认同。布兰特恰恰相反:他将真实的出身掩埋,与生命中最开始的25年岁月彻底告别,开启一段截然不同的新人生。
布兰特在1927年至1983年间拍摄的5000多幅摄影作品是构成这本传记的基础。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看到拍摄对象、拍摄地点和拍摄时间,从这个角度而言,它们都是有力的证明物。然而,摄影作品不会“主动述说”;只能“被阅读”,并且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布兰特在摄影作品里积极回应了艺术流派和个人生活的变化,这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究他的世界。此外,无论是在维也纳、巴黎还是伦敦,布兰特都能够敏锐地洞察到摄影艺术的发展流向。
布兰特的性格中存在着性反常、否认德国出身以及隐匿自我的倾向,其中最后一项导致他走向了妄想症。作为艺术家,他的风格并不是一尘不变的,相反,他的摄影艺术经历了一连串的风格转变。有些转变,是因为图片新闻摄影在1935年至1957年间的英国大为流行;有些转变,是因为受到曼·雷、布拉塞等摄影家的新技巧的影响。但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却在于布兰特本人的独创性。他的摄影事业,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维也纳照相馆拍照片,终于临死前用哈苏照相机拍裸体照和肖像,其间涉足多种风格迥异的摄影领域,探寻各种可能性的艺术创作。
布兰特有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却从不将自己的镜头演变成宣泄情绪的残酷媒介。他的一生给我们的最大启迪在于——疾病和痛苦可以被转化为艺术。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家之源
第二章伤害
第三章瑞士达沃斯:铁钥匙
第四章维也纳:施瓦兹沃德的孩子们
第五章成为摄影师
第六章伊娃
第七章巴黎:与曼·雷在一起
第八章巴黎:社会奇景
第九章巴黎:匈牙利论坛
第十章游荡
第十一章记录英国
第十二章《英国人的家庭生活》:作为人类学家的布兰特
第十三章《英国人的家庭生活》:作为批评家和导演的布兰特
第十四章伦敦的夜晚
第十五章肮脏的20世纪30年代
第十六章成为图片新闻记者
第十七章玛乔丽
第十八章灯火管制和避难处
第十九章大后方和《图片邮报》
第二十章肖像照
第二十一章大地
第二十二章深焦摄影
第二十三章“警察的女儿”
第二十四章新闻摄影事业的结束
第二十五章与伊娃分手
第二十六章《裸体的透视》
第二十七章个人生活
第二十八章诺亚
第二十九章描黑
第三十章最后的岁月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发黄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