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比世界晚熟胡安焉继《我在北京送快递》后的自我剖析之作,揭示“底层”打工人的经历、见闻、思考和感受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比世界晚熟胡安焉继《我在北京送快递》后的自我剖析之作,揭示“底层”打工人的经历、见闻、思考和感受

12 2.2折 55 九五品

库存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安焉 著;胡杨文化 出品;有容书邦 发行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1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1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安焉 著;胡杨文化 出品;有容书邦 发行
  •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4-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9538427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内容简介】
在我性格、能力和经历等的独特结合形式中,我相信肯定会有一些内容,是从未被人如此生动和清晰地记录过的,我希望这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胡安焉
  ★胡安焉继《我在北京送快递》后的自我剖析之作
  借助这个诚实的人剖析拧巴的自己,他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每个人看清自己。
  ★i人深深共鸣…….
  敏感内向、道德洁癖、社交恐惧、讨好型人格、过度内耗…
  坦述20年换19份工作背后,一个 i人步入社会的内心风暴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拒绝成为「社会期待的样子」和「自己讨厌的人」?
  逾越成功与失败的度量,对待人生的态度将更丰富、开放和诚实
  ★晚熟或早熟的人,都是因自己的人生际遇,拥有自己的生长节奏。
  “人生不是一条通往某个目的的途径,而是所有的经验、感受、思考和领悟本身。”“只要是认真度过的日子,我都不认为是蹉跎岁月。”
  胡安焉从1999年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开始讲起,回顾和坦述二十年打工生涯的经历、见闻、思考和感受。
  《我在北京送快递》着重于讲述职业经历,而在这本《我比世界晚熟》里,他尝试从自己的心理状态、性格、观念等精神内容出发,去追问为什么,“我何以成为今天的我”。
  这是一次书写和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对自我的剖析和诊疗。
  胡安焉冷静分析了自己“20年换19份工”的心理成因,每一个因工作而陷入精神内耗,厌倦了“和人打交道”的打工人,都会有着深深的共鸣。
  在被贴上“快递员写作”这个标签之前,他既为别人打过工,也自己做过生意,还曾和合伙人前往越南寻找商机;开过实体店、做过电商、摆过地摊,而他的文艺经历,在漫画社创作、在地下通道里卖唱、在黑蓝文学论坛坚持写作、骑一辆单车长途旅行、在大理躺平……
  本书也从另一个视角见证了千禧年到今日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种样态,读者可感受到时代轰鸣下一个普通青年的境遇与选择。
【作者简介】
胡安焉

1979年生,1999年参加工作,2009年开始写作。

曾先后在广州、东莞、南宁、大理、上海、佛山、北京打工或经营个体生意。

2021年移居成都。

2023年出版非虚构文集《我在北京送快递》。
【目录】
目录

1.所有同学都比我成熟

我不明白,他们怎么从一个学生摇身一变成了成人

2.我不喜欢竞争

我宁愿和那些好胜的、有利益纠纷的人都保持距离——这差不多也就意味着和所有人保持距离了。

3.职业无分贵贱

我也相信“职业无分贵贱”,尤其是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我更要带着尊严和骄傲,而不是卑微和怯惧地,重拾父母教给我的很多质朴的道理。

4.兼职送餐的日子

我对得失的在乎不如我想讨好人的冲动那么强烈。

5.不想社交

我故意去吃亏,以证明自己的无私和表里如一,可我实际上不喜欢吃亏。

6.不断地逃离

人在年轻的时候会做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现在我想试试戳破这层莫名其妙,看看里面究竟有些什么道理。

7.启蒙之光

我认为只有反抗才能赢得朋友对我的喜爱,我才会因此获得个性,变得和他们一样充满魅力和自信。然而我每天二十四个小时待在漫画社里,除了漫画社我就没有别的反抗对象了。

8.愤世嫉俗

早前的我是个单纯迟钝的人,在工作中完全没有主见,领导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这会儿我有了一些自己的价值判断,甚至开始变得愤世嫉俗。

9.在北京“嬉皮”的半年

我专门负责炸油条,摊主让我站在油锅前,其他事不用我管,一个早上我要炸几百根。这个活我只干了几天就没干了。因为工钱实在太少,与其说我是在打工,不如说我是在化解因不打工而产生的焦虑。

10.忙碌而徒劳

我任职的公司就是他们鄙视的那种公司,我做的产品就是他们称为垃圾的那种产品,而我已经堕落到和这一切同流合污的地步。我每天埋头制造垃圾、驱逐良币、污染视听……我还可以怎么为自己辩解?

11.丑陋的商场竞争

尽管如此,为了保险起见,吃饭时我也带了把菜刀,就藏在衣服里面。那顿饭吃得十足虚伪,大家只是说些虚假的场面话

12.一个人旅行

相信这样的困难要不了人的命,顶多只能叫我吃点苦头而已。而这恰好就是我想要的。

13.生命中的光

写作不是专为有天分的人准备的。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写出多么好的作品,而是坚持写下去。

14.对人的恐惧

我把自己写不下去的原因归咎到了我过的生活,我渴望经历一些“异质”的生活。

15.换一个环境

这里的人不了解也不关心我的过去,因此那些可能对我造成困扰的潜在评价仿佛通通被抹去了。我成了一个全新的人,就像刚来到这个世上。在一定程度上,我开始按自己喜欢并认为好的方式待人处世,即尽量简单和真诚。

16.在上海打工

这实际上是把我置于一个我最害怕的境地—假如我执行老板的命令,就无法避免和同事为敌;假如我站到同事这边,就得承受更多老板的压力甚至追责。

17.回到乡村开店

我卖的鸭货都是些常规品种,比如鸭头、鸭脖、鸭肠、鸭胗和鸭腿等。此外还有一些素菜,比如莲藕、土豆、海带、豆干等。

“创业文化”

这就像我们是一条鱼,却不好好地游泳,成天在琢磨自己为啥飞不起来。

19.重建自我认同

我觉得人生就像一种疾病,天然地存在种种病症或缺陷,因此并不完满。至少我没见过完满的人。这种不完满永远无法完全弥补。而我的所有努力,都建立在这一认识上。

后记 ①

它是我对自己精神成长的一次回顾和梳理,其中的一些价值表达,只是我对自己“自我”的一种确立,而不是要向人提倡那些价值。我希望它们能触动读者对人生的可能性的开放性思考,而不是给出“对”与“错”的答案,因为人生并无一个标准的答案。

后记 ②

假如不是借助写作,我大概很难有机会对自己做出那么全面和深入的检视。当写作对我具有了

这种意义,它就已经不再是一种被动的逃避,而是主动的“成为”——成为那个更完善的自己。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