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58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中红、陈霖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8-25

红富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中红、陈霖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2408192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1页
  • 字数 284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国品牌形象理论发展历史的研究性专著。作者提出全球品牌形象思想演进五大阶段: 差异化识别阶段、整合管理阶段、资产价值阶段、传播体验阶段和社区生态阶段。按此分期,本书对美国各阶段重要理论进行了分析与梳理,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力图形成美国品牌形象思想演进的完整态貌。本书内容兼顾了来自广告传播界、设计界和营销学界等多学科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同时,作者也跟踪分析了可口可乐等历史悠长的美国品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与发展,旨在反映学术与社会环境、学术与实践之间的交互影响。

【作者简介】
马中红,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新媒介青年文化研究、广告文化研究、品牌传播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江苏省优势学科子项目“新媒体艺术与创意文化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委托项目“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等。主编“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7种)、系列出版物《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年、2013年、2014年3种),出版专著《被广告的女性——女性形象传播的权力话语研究》《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与陈霖合著《网络那些词儿》等。近年在《文艺研究》《外国社会科学》《青年研究》《现代传播》《外国文学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陈霖,笔名林舟,安徽宣城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新闻传播与媒介文化研究,文学与文化批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播与1990年代中国文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传播的变迁”等。近年在《文艺研究》《国际新闻界》《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生命的摆渡》《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迷族:被神召唤的尘粒》《事实的魔方》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

  亚文化概念的演进

  对CCCS亚文化研究的质疑和批评

  后亚文化理论研究关键词

  后亚文化研究之后

第二章  从社会学到媒介文化的研究

  青年亚文化理论的本土话语形成

  前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

  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判断

  反思与前瞻:对媒介文化研究视角的期待

第三章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

  表征和意义的转向:抵抗依旧吗?

  空间转向:媒介技术支持下的自由书写

  诉求转向:跨文化视域中多元的亚文化

  地位转向:何时去边缘化?

第四章  青年亚文化的新媒介版图

  技术派——黑客、越狱族、极客、掘客

  迷一族——Cosplay、御宅族、网游族、养娃族

  新部落——同人群、网配圈、字幕组

  视觉系——拍客、微视频、恶搞

第五章  新媒介技术与青年亚文化空间

  新媒介技术的亚文化潜能

  青年亚文化的新媒介空间

  “私人音乐杂志”的空间分析

第六章  青年亚文化的新表征

  娱乐:青年亚文化的“情感结构”

  混杂:多元镜像中的身份辨识

  消费:自我想象的再符号化

  文化资本:话语权力的获取路径

第七章  青年亚文化生产的文化意义

  从对峙到对话

  伦理冲击与建构资源

  青年亚文化的商业逻辑

第八章  女性亚文化的戏仿与颠覆

  空间变迁:从卧室到第三空间

  耽美:同人女群体的集体性别幻想

  易装:女扮男装的性别游戏

第九章  跨文化视域中的青年亚文化

  跨越国界与本土再生

  《绯闻少女》:中美迷群的接受与重构

  黑客:价值取向的趋同与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