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张苏联出版50年代波兰地图同售。能从波兰东南部波苏边界的变化了解到1951年波兰和苏联互换边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
  • 两张苏联出版50年代波兰地图同售。能从波兰东南部波苏边界的变化了解到1951年波兰和苏联互换边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
  • 两张苏联出版50年代波兰地图同售。能从波兰东南部波苏边界的变化了解到1951年波兰和苏联互换边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
  • 两张苏联出版50年代波兰地图同售。能从波兰东南部波苏边界的变化了解到1951年波兰和苏联互换边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
  • 两张苏联出版50年代波兰地图同售。能从波兰东南部波苏边界的变化了解到1951年波兰和苏联互换边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
  • 两张苏联出版50年代波兰地图同售。能从波兰东南部波苏边界的变化了解到1951年波兰和苏联互换边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
  • 两张苏联出版50年代波兰地图同售。能从波兰东南部波苏边界的变化了解到1951年波兰和苏联互换边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
  • 两张苏联出版50年代波兰地图同售。能从波兰东南部波苏边界的变化了解到1951年波兰和苏联互换边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
  • 两张苏联出版50年代波兰地图同售。能从波兰东南部波苏边界的变化了解到1951年波兰和苏联互换边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
  • 两张苏联出版50年代波兰地图同售。能从波兰东南部波苏边界的变化了解到1951年波兰和苏联互换边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两张苏联出版50年代波兰地图同售。能从波兰东南部波苏边界的变化了解到1951年波兰和苏联互换边界的鲜为人知的事件

100 八品

仅1件

安徽淮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出版社不详

形式印刷

上书时间2018-12-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二战后波兰疆域经历了较大规模的调整,相较于战前,其界线整体向西移动两百多公里。其中西部以尼斯河和奥得河为界,东部则以寇松线为准(寇松线是1920年苏波战争停火线)。这使得波兰获得了原属德国的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但却失去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等地,而且相较于二战前的版图,波兰仍损失了约7.6万平方公里土地。此后波兰疆域基本保持稳定,只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过一次微小的变动,即波兰与苏联进行了一次领土互换。
波兰和苏联的领土互换发生在1951年。当年的2月15日,波兰共和国代表亚历山大•萨瓦茨基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签署边界调整协议。双方相互交换等量的土地,均为480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崇明岛面积的38%),苏联以桑河上游以东地区换取了波兰的布格河上游以西地区(以切尔沃诺格勒为中心),那么苏波之间互换领土的原因是什么呢?
按照官方的说法此次领土互换是在波兰的倡议下进行的,因为缺乏油气资源的波兰想要获得桑河上游以东地区富含石油的沉积层,所以向苏联提出了互换领土的建议。然而事实上,苏联对原属波兰的布格河上游以西地区更加感兴趣,可以说苏联才是此次边界调整的真正主导者。而苏联对布格河上游情有独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自然资源,二是区位优势。
布格河上游以西地区在二战以前就被探测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而苏联在换得该地区后,八年时间内就在当地接连建造了四座大中型煤矿,年均开采总量高达1500万吨(1952年的中国原煤产量为6600万吨)。而区位优势方面则体现在布格河上游地区拥有一座交通枢纽城市(即切尔沃诺格勒)和一条铁路干线。这条铁路干线一端连接着苏联西部重要的工业和文化教育中心利沃夫,另一段则向北一直延伸到科韦利、布列斯特等地。根据换地协议,被交换土地上的一切不动产,如基础设施、房屋、农场和铁路等均需自动转让给新的所有者。这使得从利沃夫到布列斯特地区的边境铁路线完全处在了苏联的控制之下。
领土互换协议清楚地阐明,波兰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交换了面积完全相等的土地,真的,一公里都不差。而坐落于这两片土地上的所有地面建筑,都归他们的新主人拥有。
至于如何对这些地面建筑早前的拥有者进行赔偿,两国签署的互换协议当中并未提及。即便如此,协议中仍然规定了双方在领土交换之前应保证地面设施良好的建筑状态。根据这份1951年签署的协议,苏联成为原波兰留宾斯克地区的新主人,波兰则获得了面积相等的苏联德罗戈贝奇州的部分土地。
和这些领土一同被相互转交的,是以下地面建筑和设施:
- 波兰获得了日产85吨石油的油井;
- 炼油厂(当时已经改造成木材精制厂);
- 锯木厂;
- 2座电厂;
- 一个设备齐全的电话交换站;
- 近8000座各类建筑和房屋;
- 铁路17公里,公路76公里;
- 几十座中小学校以及医院,电影院等。
- 苏联获得了65公里铁路和78公里公路;
- 数个铁路车站和货运点;
- 高压线路44公里;
- 超过9000座各类建筑;
- 酒厂;
- 电梯厂;
- 两座砖厂。
两国同时还交换了农田、森林等。为了保证土地的顺利交换,两国组建了一个特别委员会,由波兰和苏联的行业专家组成。
苏联交给波兰的土地土地交换后原住民的命运
根据苏联和波兰达成的协议,在两国领土交换之后,居住在当地的居民将被两国相互驱逐疏散。原苏联居民中的绝大多数,即原来住在乌克兰下乌思特利奇村庄和城镇的大概3万2千人被转移到敖德萨州、斯大林州(现顿涅茨克州),赫尔松和尼古拉耶夫地区。
领土被换给苏联之后,早先生活在那里的波兰居民也遭受了相似的命运。他们被迁移到波兰的内部地区。也有一部分从苏联换得的领土上获得了自己新的土地。两国开始把各自的居民安置在指定的领土,这项工作直到1951年10月中旬才告结束。
总体来说,苏联在此次领土互换中的获益更大。波兰换得的土地大多属于山地丘陵地带,那里不仅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缺乏可供农业种植的肥沃土壤。但波兰也并不是一无所获,其获得了日产原油85吨的油井以及桑河上游地区相对丰富的水力资源。后来为了开发桑河,波兰在一个名叫索利纳的地方建成了一座大坝,这座大坝长664米,顶宽8.8米,高82米,其在预防洪涝和向周边输送电力的同时,亦促成了波兰最大的人工湖泊,即索利纳湖的诞生。现在索利纳湖的范围已经延伸到了1951年时波兰换得的土地之内。
领土交换的同时,相关安置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10月25日完成了边界的重新划定,两国的边防部队在新的位置部署完毕。 11月17日两国在现乌克兰的利沃夫签署了最终协议。这样一来,苏联和波兰就把两块土地相互交换完毕。
到了1951年底,苏联和波兰基本完成了领土交换,居住在当地的民众得到了疏散安置,边防部队亦重新部署完毕。至此,苏波边界最终成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