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统编教材: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统编教材: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5 1.5折 34 八五品

库存21件

重庆沙坪坝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连山、杨建设 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0954585

上书时间2024-01-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正版旧书外观八成新左右里面部分笔记内容完好无损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连山、杨建设 著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0954585
  • 定价 3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1页
  • 字数 5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统编教材
【内容简介】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规范新设专业主干课程“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而编写的本科生教材,系统、简明地阐述了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控制原理与技术。《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详细论述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噪声污染控制、环境振动污染控制、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环境热污染控制、环境光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阐明了环境物理性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与影响;重点介绍了各种环境物理性污染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及人们对环境物理性污染利用的最新科研动态,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质量、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0章绪论
0.1环境物理性污染概述
0.1.1环境物理性污染的构成
0.1.2环境物理性污染的定义
0.2环境物理性污染的特点
0.2.1环境噪声污染的特点
0.2.2环境振动污染的特点
0.2.3环境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0.2.4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
0.2.5环境热污染的特点
0.2.6环境光污染的特点
0.3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
0.3.1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产生
0.3.2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对象
0.3.3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思考与练习题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参考文献

第1章环境噪声污染控制
1.1环境噪声污染概述
1.1.1来源与分类
1.1.2危害
1.2环境噪声污染控制的声学基础
1.2.1声波的产生
1.2.2声波的叠加
1.2.3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衍射
1.2.4声级
1.2.5声源的辐射
1.3噪声的度量、评价和控制标准
1.3.1表示噪声的物理量
1.3.2噪声的评价
1.3.3噪声的控制标准
1.4噪声的测量
1.4.1测量仪器
1.4.2声强及声功率测量
1.4.3环境噪声监测方法
1.4.4工业企业噪声测量
1.5城市噪声源分析与预测
1.5.1噪声源及其种类
1.5.2城市环境噪声源及预测模式
1.5.3工业噪声源
1.6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6.1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6.2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
1.6.3噪声预测
1.7噪声控制技术
1.7.1噪声控制技术概述
1.7.2吸声技术
1.7.3隔声技术
1.7.4消声技术
1.7.5个体防护技术
1.7.6环境工程常用设备噪声控制
思考与练习题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参考文献

第2章环境振动污染控制
2.1环境振动污染概述
2.1.1振动的定义与分类
2.1.2振动的危害
2.2环境振动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2.2.1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2.2.2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
2.2.3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中弹簧劲度系数和固有频率的计算
2.3环境振动评价标准
2.3.1描述振动的主要参数
2.3.2环境振动评价标准
2.4环境振动测量技术
2.4.1振动测量分析系统
2.4.2惯性测振仪原理
2.4.3振动测量的常用仪器
2.4.4振动测量方法
2.5环境振动污染控制技术
2.5.1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2.5.2隔振材料和元件
2.5.3阻尼材料
2.5.4防止共振
2.6隔振设计与计算
2.6.1振动传递系数与隔振效率
2.6.2弹簧隔振器的设计与计算
2.6.3橡胶隔振器的设计与计算
2.6.4橡胶隔振垫的设计与计算
2.6.5环境振动污染控制实例
思考与练习题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参考文献

第3章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
3.1环境放射性污染概述
3.1.1放射性及其危害
3.1.2放射性污染源
3.1.3放射性污染在自然环境中的动态
3.1.4我国核辐射环境现状
3.2放射性污染的基本量
3.2.1描述放射性辐射的基本量
3.2.2放射性环境保护有关的量和概念
3.2.3辐射效应的有关概念
3.2.4剂量限制体系
3.3辐射对人体的总剂量及环境放射性标准
3.3.1辐射对人体的总剂量
3.3.2环境放射性标准
3.4放射性监测与评价
3.4.1放射性监测
3.4.2放射性评价
3.4.3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整体模式
3.5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3.5.1放射性防护技术
3.5.2放射性废物的治理
3.5.3放射性废水的治理
3.5.4放射性气的治理
3.6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例
3.6.1核电厂放射性废液的处理
3.6.2工业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思考与练习题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参考文献

第4章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
4.1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概述
4.1.1电场与磁场
4.1.2电磁场与电磁辐射
4.1.3射频电磁场
4.1.4环境电磁辐射的来源
4.1.5电磁辐射污染的传播途径
4.2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4.2.1电磁辐射污染对装置、物质和设备的影响和危害
4.2.2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2.3移动电话的电磁污染
4.3电磁辐射的测量及标准
4.3.1电磁辐射的测量技术
4.3.2环境电磁辐射污染防护标准
4.4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
4.4.1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和我国电磁环境现状
4.4.2电磁辐射污染防护的基本原则
4.4.3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
4.4.4环境电磁辐射污染防治
4.5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应用实例
4.5.1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屏蔽防护
4.5.2屏蔽装置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4.5.3屏蔽罩原理
4.5.4屏蔽效果
思考与练习题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参考文献

第5章环境热污染控制
5.1热环境
5.1.1人类生存热环境的热量来源
5.1.2地表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因素
5.1.3地球环境换热方程
5.1.4人体与热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关系
5.1.5热环境变化过程中人体的自身调节方式
5.1.6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危害
5.1.7高温热环境的防护
5.1.8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生理热环境指标
5.2温室效应
5.2.1温室效应的定义
……
第6章环境光污染控制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旧书外观八成新左右里面部分笔记内容完好无损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