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
  • 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
  • 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
  • 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
  • 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
  • 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

3 九品

库存2件

河北沧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鸿兴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3一1

上书时间2024-05-26

博文书轩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鸿兴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8
  • 版次 1
  • ISBN 9787030318343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6页
  • 字数 32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界壳论研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界壳现象,如龟鳖的甲壳、蛋的外壳、人的衣服、国界、生物膜、大气层、互联网中的防火墙等等。界壳被定义为处在系统外围能卫护系统且与环境进行交换的中介体,它是系统的周界,是系统的一部分,又和环境相毗邻。界壳论是研究系统周界的一般性理论,即研究存在于系统周界中的某些共同规律及其应用。它从一个全新观点来讨论诸如系统平衡、文化融合、生命生存、种族冲突等不同学科中的问题。曹鸿兴等著的这本《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界壳论的原理,同时给出了界壳的连续表示和离散表示的数学方法,使本书既有理论内涵又有实用价值。《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可供从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环境科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人员,以及哲学、美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和宗教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工作者和高校师生使用。
【作者简介】
曹鸿兴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先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982-1984年在德国洪博基金会的资助下在汉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89-1991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在英国)从事温室效应模拟研究。从事过天气气候、数理统计、系统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和业务工作。著有《气候动力模式与模拟》、《系统周界的一般理论——界壳论》、《动力系统自忆性原理——预报和计算应用》等多部专著,发表论文270余篇。其中界壳论被誉为我国五大原创智能科学基础之一。曾任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命科学学会理事、《模糊系统与数学》编委、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等,现任中华洪堡学者协会副秘书长、《中华文艺家》副主编等。本人多才多艺,出版过文学作品集,业余还从事书画艺术。封国林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1988-1991年在江苏农学院工作;1991-199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攻读非线性系统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获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现为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并为扬州大学教授、兰州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预测、极端气候事件与全球变化、计算物理、气候与经济决策等。主持和参加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多个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陆一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观测数据非线性时空分布理论和方法》等论著。担任气候、数学、物理等不同学科的学会的多个社会兼职。蔡秀华工学硕士,工程师,先后做过气象通讯和情报等工作。现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气候变化的研究,主持和参加过多个大气环境评价及气候检测、预测研究项目。对热带气旋、龙卷风、暴雨、寒潮和大气污染等气象灾害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过研究,在气象、电子和计算机等刊物上发表过20多篇论文,如《自记忆时序模型及其应用》、《影响靖宇核电站地区的温带气旋的统计分析》、《资料插值的进展》,以及《人工智能与大气记忆性》等。夏长虹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毕业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在工厂工作到1999年,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后在北京市丰台区职工大学任经济管理系教师。2000年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班进修,2010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任教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工商企业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管理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企业文化、领导理论、组织理论。主要学术论文有:《激励管理中必须重视“尊重需要”》、《成人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变革者必须充分认识组织文化的刚性特征》等。
【目录】
代题词
前言
题诗
第一部分
第一章界壳现象及其理论
1.1界壳和界壳现象
1.2界壳现象图例
1.3界壳结构、功能和变化
1.4界壳理论及其方法
1.5界壳特征和原理
1.6界壳论与控制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论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界壳要素及其量化
2.1开放度、交换率与卫护力度
2.2界壳量化
2.3界壳的比较和评价
2.4界壳套和界壳汇
2.5对竞争力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界门与界壁
3.1界门
3.2界壁
3.3界壳开放度的上界
3.4时间与界壳
3.5界门与生物进化
3.6麦克斯韦妖
参考文献

第四章界壳成因与数学表示
4.1一般性成因
4.2从熵平衡来解释界壳存在
4.3从边界条件来诠释界壳
4.4界壳数学表示
4.5模糊界壳
参考文献

第五章熵平衡、信息与预报
5.1熵平衡方程
5.2开放度熵判据
5.3交换率熵判据
5.4时变熵平衡方程
5.5地球系统的熵平衡
5.6信息型界壳
5.7自组织的信息判据
5.8界壳的预报和优化
参考文献

第六章动态方程及其模型
6.1动态方程一般形式
6.2单状态变量模型
6.3人口-移民模型
6.4科技进步
6.5偏微分方程模型
参考文献

第七章自忆-界门模型
7.1引言
7.2系统自忆性原理
7.3自忆-界门模型与时空表达
7.4地球温室效应与大气界壳
7.5自忆-界门模型的应用
7.6自忆预测模型
7.7灰色自忆模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第八章动力系统与非线性
8.1动力系统
8.2Lorenz系统
8.3语言学习模型
8.4含界壳要素的动力系统模型
8.5零维气候模式的非线性特征
参考文献

第九章界壳论与非经典集合论
9.1模糊集
9.2可拓集
9.3统一集
9.4粒集
9.5泛系理论
9.6界扉集
9.7界壳-集对分析
9.8界壳论中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10.1医学
10.2物理
10.3数学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11.1心理学
11.2体育
11.3文明演进
11.4经济
11.5商业
11.6文学艺术
11.7法律
11.8考古与风水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地学和环境
12.1气候变化
12.2大气环境
12.3生态环境
12.4人类生存空间
12.5水文、水资源
12.6农业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安全和管理
13.1信息安全技术
13.2网络界壳
13.3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A1
附录A2
附录A3
附录B1(英文)
附录B2(英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