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索振动、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
  • 拉索振动、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
  • 拉索振动、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
  • 拉索振动、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
  • 拉索振动、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
  • 拉索振动、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
  • 拉索振动、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拉索振动、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

180 九品

仅1件

河北沧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国强、顾明、孙利民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3一1

上书时间2024-05-26

博文书轩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国强、顾明、孙利民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5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02738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4页
  • 字数 447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拉索振动的理论及新进展,其中关于拉索风雨激振的介绍,是目前国际研究前沿的内容;对于拉索动力检测理论,本书介绍了考虑索弯曲刚度、索支座转动约束和索支座横向弹性变形影响的新进展,可提高索力识别精度;对于拉索的振动控制理论,本书介绍了拉索端部横向和轴向被动和主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新成果,并经过了试验与工程实践的检验。
本书可供从事拉索振动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的教学和学习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符号说明
第1章拉索自由振动理论
11索的定义
12拉索的静力分析
121忽略抗弯刚度时拉索的静力分析
122考虑抗弯刚度时拉索的静力分析
13拉索的自由振动分析
131线性振动理论
132非线性振动理论
133拉索频率计算公式的仿真分析
14各种因素对拉索单阶模态振动的影响
141忽略抗弯刚度的定量判定
142忽略垂度的定量判定
143忽略几何非线性的定量判定
15模态耦合对拉索振动的影响
151面内外一阶模态耦合振动分析
152面内前三阶模态耦合振动分析
1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不考虑支座振动时索力动力检测理论
21垂度的影响
22索的抛物线形状和抗弯刚度的影响
23索力实用计算公式推导
24索力识别过程
25试验验证
251试验构件
252试验结果
253试验结果讨论
2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考虑弹性支承影响的索力检测方法
31考虑弹性支承柔性索的动力反应
32实用计算公式推导
33奇偶阶频率交替的条件
34索力和边界条件的识别
35数值分析
351数值方程的建立
352算例
3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考虑抗弯刚度和弹性支承影响的索力检测方法
41考虑抗弯刚度和支座振动影响的索的动力反应
42实用计算公式推导
43奇偶阶频率交替的条件
44索力和边界条件的识别
45数值分析
4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考虑抗弯刚度、弹性嵌固和弹性支承影响的索力检测方法
51索的动力反应
52实用计算公式推导
521反对称振动
522对称振动
53索力识别过程
54边界条件的识别
55误差敏感性分析
5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索力的系统识别方法
61不考虑支座振动的系统参数识别
611考虑索抗弯刚度的拉索振动理论
612边界弹性约束的识别
613拉索的模态参数识别
614算法收敛性的证明
62考虑支座振动时的系统参数识别
621索的有限单元模型
622索力识别
63索力识别的近似计算公式
631索的动力反应
632索力识别实用计算公式推导
633索的系统参数识别
6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索力的序列二次规划识别方法
71索振动理论
72SQP法基本原理
73优化数学模型
74SQP法的适用性
7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索力识别的试验和数值验证
81试验验证
811试验模型
812试验过程
813试验结果
814试验结果分析
82数值算例验证
8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拉索风雨激振
91拉索风雨激振简介
911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现象
912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研究状况
913斜拉桥拉索风致振动的控制
92拉索人工降雨试验装置及试验工况
921试验设备
922试验模型及参数
923试验工况
93拉索风雨激振的特性
931主要试验现象
932风速的影响
933索倾角的影响
934拉索风向角的影响
935拉索空间姿态对上水线位置的影响
936拉索振动频率的影响
94拉索风雨激振的振动控制
941拉索风雨激振时气动阻尼的测量
942结构阻尼对拉索风雨激振的影响
943表面缠绕螺旋线对拉索风雨激振的影响
9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拉索端部横向约束振动控制理论
101拉索的阻尼减振装置种类与性能
1011引言
1012拉索减振阻尼器
1013半主动控制、主动控制方法
1014小结
102附加黏滞性阻尼器拉索的分析原理
1021引言
1022附加阻尼器拉索的振动方程
1023拉索的自由振动
1024拉索的模态阻尼
1025黏滞剪切型阻尼器的斜拉索减振设计
103实索试验验证
1031试验仪器布置
1032阻尼器安装方案
1033试验结果
10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拉索端部轴向弹性约束振动控制理论
111拉索弹性约束系统的振动特性
1111拉索弹性约束系统振动方程及求解
1112拉索弹性约束系统振动特性的仿真分析
112弹性约束的优化设计
1121拉索弹性约束系统振动方程的无量纲化
1122最优阻尼参数的经验公式
11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拉索端部轴向弹性约束振动控制试验
121试验模型及仪器
122无弹性约束的拉索自由振动试验
123弹性约束参数的测定
1231弹性约束弹簧刚度的测定
1232弹性约束阻尼系数的测定
124拉索弹性约束系统振动特性试验
1241弹性可动支座对拉索振动频率的影响
1242弹性约束减振效果的验证
1243阻尼系数和弹簧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1244试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的对比验证
12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小垂度拉索振动主动控制理论
131考虑支座移动情况下小垂度拉索运动模态方程的建立
1311小垂度拉索运动产生的位移应变关系
1312等效模量的概念
1313小垂度拉索运动的分类
1314小垂度拉索运动产生的轴向拉力
1315Lagrange方程的建立
1316小垂度拉索运动的模态方程
132状态空间里的主动控制模型
1321面外单模态状态方程的建立
1322面内单模态状态方程的建立
1323面外多模态状态方程的建立
1324面内多模态状态方程的建立
133主动单模态控制的数值仿真
1331自由振动情况下
1332简谐集中荷载作用下
1333随机荷载作用下
134主动多模态控制的数值仿真
1341自由振动情况下
1342简谐集中荷载作用下
1343随机荷载作用下
135主动多模态控制的参数分析
1351小垂度拉索质量的影响
1352小垂度拉索初始预拉力的影响
13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4章刚性拉索振动的主动控制理论
141刚性拉索振动的主动控制模型
1411梁的横向振动方程
1412轴向力对梁横向振动的影响
1413等效模态方法
1414等效模态方法的应用
142状态空间里的主动控制模型
1421单模态状态方程的建立
1422多模态状态方程的建立
143主动单模态控制的数值仿真
1431自由振动情况下
1432简谐集中荷载作用下
1433随机荷载作用下
144主动多模态控制的数值仿真
1441自由振动情况下
1442简谐集中荷载作用下
1443随机荷载作用下
145主动DVIBangBang控制理论及数值仿真
1451主动DVIBangBang控制理论的提出
1452主动DVIBangBang控制的数值仿真
1453随机荷载作用下
146主动多模态LQR和主动DVIBangBang控制效果的比较
147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5章拉索振动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151动圈式液压伺服主动控制装置的研发
1511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概述
1512液压伺服控制原理及其特点
1513动圈式液压伺服作动器
1514液压动力供应动圈式液压伺服液压站
1515动圈式液压伺服作动器工作原理
1516动圈式液压伺服主动控制装置现场调试试验
152拉索振动主动控制试验方案
1521模型拉索参数的确定
1522试验原理及现场布置
1523试验仪器
1524传感器的测点布置
1525试验方法
1526试验工况
153拉索自由振动试验
1531拉索自由振动试验结果
1532拉索自由振动试验结果分析
154拉索参数激振试验
1541拉索参数激振的Simulink实现
1542拉索参数激振的试验结果
1543拉索参数激振试验结果分析
155拉索振动的主动BangBang控制试验
1551主动BangBang控制策略的Simulink实现
1552主动BangBang控制试验结果
1553主动BangBang控制试验结果分析
15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