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
  • 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
  • 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
  • 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
  • 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
  • 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
  • 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
  • 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
  • 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

136 八五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约翰M.普劳斯尼茨 著;陆小华、刘洪来 译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约翰M.普劳斯尼茨 著;陆小华、刘洪来 译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2580162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7页
  • 字数 818千字
【内容简介】
  分子热力学的目的在于:为化工过程设计提供所需混合物平衡性质的定量估算。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分子热力学是一门工程科学。为了提供这种估算,分子热力学不仅运用了经典热力学,同时还运用了统计热力学和化学物理的概念。它的工作步骤可概括如下:
  ①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利用统计热力学,最低限度也要以它为起点;
  ②运用分子科学的适当概念;
  ③构筑有牢固物理基础的模型,以便用实际的可测性质表达抽象的热力学函数;
  ④由少量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求得模型参数;
  ⑤通过能满足工程设计需要的计算程序,将模型付诸实用。
  与第一版相同,第二版拟就开发分子热力学方法提供指导。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化学工程的高年级学生或一年级研究生,但对工厂的工程师们也同样是有益的。
  在撰写第二版时,我在两个方面采取了折衷方案:一方面作为一本“科学”著作,应着重于分子理论;另一方面作为一本“工程”著作,应为具体的设计方法提供实用的建议。与第一版相同,本书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并探讨如何把它用于实际,以获得有用的结果。
  与第一版一样,第二版共包括10章和几个附录。各章节都进行了部分的修订和更新:主要的变化在第4章、第6章、第7章和第8章,第10章的不少内容是全新的;附录Ⅱ对统计力学作了简要的介绍,作为第7章的附录;在附录Ⅷ和附录Ⅸ中就溶液理论中一些专门的论题作了概述。
  此外,还增补了许多新的习题,对认真的学生来说,解题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训练。在最后一个附录中,还给出了许多习题的数值解。
  自1968年本书第一版的工作结束以来,分子热力学的许多领域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此,要在适当的篇幅内正确地评价全部、即使是主要的进展也是不可能的。为了避免使本书的篇幅过于庞大,我不得不略去不少本应包括的内容。为了节约篇幅,如果我的同事们的某些贡献在书中未能提到,只能请求他们谅解。
  在过去的15年中,流体和流体混合物统计热力学的进展,尤其是通过微扰理论和计算机模拟而取得的进展,也许是最有前途的。这些进展无疑将继续,并最终在工程设计中获得应用。但是这种应用在不远的将来,多半还不会实现。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本书所论述的半经验方法还将得到应用。尽管如此,化学工程的学生现在至少要掌握一些流体统计热力学的基本知识,这不仅是未来的需要,而且由于现代统计热力学的理论化结果,已有不少用于指导半经验热力学性质关联模型的开发。因此,在第4章、第7章和第10章,还对应用统计热力学作一定的论述。
  谨对那些曾经帮助我理解分子热力学及其应用,从而也为本书做出贡献的许多同事表示深切的谢意,其中使我得益最多的是B.J.Alder。除在第一版前言中提到的以外,在此还对R.A.Heidemann、E.U.Franck、K.E.Gubbins、R.C.Reid以及T.K.Sherwood、H.Knapp、F.Kohler、C.Tsonopoulos、L.C.Claitor、H.C.vanNess、F.Selleck和C.J.King致以谢意。并感谢我的许多合作者(研究生和博士后访问学者)为我带来了新的信息、启示性问题和友谊。
  另外,我要特别感谢两位共同作者R.N.Lichtenthaler和E.G.Azevedo,他们出色地协助我对原稿进行修改和补充,为本书的出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应由本书可能取得的任何成就而备受赞誉。三位作者都要特别感谢P.Rasmussen的严格审阅,S.F.Barreiros编写索引和R.Spontak的校对。
  第二版中所有新增和修订的章节几乎都是在1978~1980年期间撰写的,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版拖得这样迟,最终的手稿是在1983年2月送到出版社的。
  第二版仍保持第一版具有的注重实效的工程科学特色:利用适当的理论概念固然是有效而且经济的,但始终牢记其最终的应用目标也是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单凭理论是不够的,无论如何,某些实验数据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始终保持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正常平衡,以免失之偏颇。
  早在许多年前,应用科学的前辈FrancisBacon(弗朗西斯·培根)爵士就已认识到保持平衡的必要。他把科学事业和昆虫世界作了类比。在《NovumOrganum》(《新工具》,1620)一书中,关于蚂蚁、蜘蛛和蜜蜂,Bacon写道:
  掌握了科学的人们不是实践家就是理论家。实践家像蚂蚁,它们只收集和使用;理论家像蜘蛛,它们用自己的物质来结网。但是蜜蜂则兼有二者的长处:它从花园和田野中收集原料,依靠自己的力量转化和吸收它。所以,通过实验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的更密切、更完美的结合,人们可以期望得到更多的收获。
  最后,就像在第一版前言中曾提到的,我要再次强调:研究、应用和发展分子热力学不仅是有益的事业,而且可以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如果读者受到感染,而能像我一样从分子热力学获得巨大收益,我将为此而高兴。
【作者简介】
  JohnM.Prausnitz,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工程系教授,石油、天然气、石化产品、制冷剂及聚合过程领域的顾问,发表了550多篇学术论文及4篇专论,荣获两次Guggenheim奖金,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目录】
第1章相平衡问题
1.1问题的本质
1.2热力学对相平衡问题的应用

第2章相平衡的经典热力学
2.1均相封闭系统
2.2均相敞开系统
2.3多相封闭系统中的平衡
2.4Gibbs.Duhem方程
2.5相律
2.6化学位
2.7逸度和活度
2.8一个简单的应用:拉乌尔定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由体积数据求得的热力学性质
3.1以p和T为独立变量的热力学性质
3.2中压下混合物中组分的逸度
3.3纯液体或纯固体的逸度
3.4以V和T为独立变量的热力学性质
3.5根据范德华方程求混合物中
组分的逸度
3.6由体积性质确定相平衡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分子间力、对应状态和渗透体系
4.1位能函数
4.2静电力
4.3极化率和诱导偶极
4.4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
4.5非极性分子间的Mie位能函数
4.6结构的影响
4.7特殊力(化学力)
4.8氢键
4.9电子给体-受体配位化合物
4.10憎水作用
4.11致密流体介质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力
渗透压
Donnan平衡
4.12对应状态的分子理论
4.13对应状态理论推广到更复杂的分子
4.14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气体混合物中的逸度
第6章液体混合物的逸度:过量函数
第7章液体混合物的逸度:模型和溶液理论
第8章高分子:溶液、共混物、膜和凝胶
第9章电解质溶液
第10章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第11章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第12章高压相平衡
附录A作为相平衡判据的强度位的均一性
附录B统计热力学简介
附录C量子气体的维里系数
附录DGibbs-Duhem方程
附录E二元和多元系统的液-液平衡
附录F活度系数的估算
……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