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
  • 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
  • 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
  • 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
  • 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

无写字无划痕

50 八品

仅1件

广西南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春业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3-10

书友_245853的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春业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3689475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1页
  • 字数 21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运用了历史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地方行政立法的流变过程,认为区域行政立法是这个演进的必然结果;运用哲学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了区域行政立法模式产生的必然性;运用经济学的成本与收益方法分析了区域行政立法构建的必要性;运用了立法学、行政法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原理说明了区域行政立法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参考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法学等方面的著述,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国外尤其是欧盟法对构建我国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的启发意义;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几个比较成熟的经济区域如长三角经济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等地的实践。这些方法的运用也使《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的研究更有深度和广度。
区域行政立法是我国现行行政立法体制在受到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碰撞中提出来、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从90年代后期才开始,已有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人提出了非法制协调的主张,如重新调整行政区划;也有提出法制协调的主张,但主要认为应由中央立法来协调,地方之间则是加强立法信息的交流等。至今还很少有人对跨行政区划的地方行政立法之间进行法制协调——实行区域行政立法模式进行研究,更鲜见有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趋势提出我国地方行政立法需要变革的思路。春业的研究系统阐述了这一问题,因而具有新意和特点。
【作者简介】
王春业,1970年生,男,安徽明光人,法学博士,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
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在《行政法学研究》、《现代法学》、《当代法学》、《中央党校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等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
【目录】
第一章区域行政立法:一种新型行政立法模式
一、区域行政立法概念的提出
二、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的特点
三、研究的价值
四、宪法依据
五、法律规定上的缺失与障碍

第二章区域行政立法模式构建的现实基础分析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趋势
一、经济区域的含义
二、我国的经济区域
三、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
四、经济一体化对地方法制统一的要求
第二节地方行政立法间冲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矛盾
一、地方行政立法间冲突的现状
二、冲突的原因分析
三、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利影响
第三节解决冲突的路径思考
一、对现有相关主张的述评
二、欧盟一体化法制协调的启示

第三章区域行政立法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分析
第一节从法律与经济关系看区域行政立法模式产生的必然性
一、法律与经济关系的理论阐述
二、经济与法律关系决定着地方行政立法模式的变革
第二节从地方行政立法的变迁看区域行政立法模式产生的可能性
一、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发展的历史考察
二、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发展的趋势预测
第三节从立法成本、效益理论看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的必要性
一、成本、效益理论在立法分析中的运用
二、地方行政立法中的低效益现象
三、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的低成本与高效益

第四章区域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体系及名称探讨
第一节区域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l
一、互利互惠原则
二、平等协商原则
三、依法性与依政策性相结合原则
四、体现区域特色原则
五、立法效益与效率最大化原则
六、适度超前原则
七、科学立法原则
第二节区域行政立法的内容体系
一、关于区域发展共同规划方面的区域行政立法
二、关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区域行政立法
三、对外招商引资方面的区域行政立法
四、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保障、税收等方面的区域行政立法
五、关于区域环境利用和保护的区域行政立法
六、其他配套领域的区域行政立法
第三节区域行政立法的名称
一、区域行政立法在总的称呼上使用的名称
二、区域行政立法在具体法律文件中的名称

第五章区域行政立法体制构建研究
第一节区域行政立法主体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立法主体的规定
二、区域行政立法主体的构建
第二节区域行政立法权限
一、现行法律对行政立法权限的规定
二、区域行政立法权限的设计

第六章区域行政立法的程序设计
第一节区域行政立法程序设计的价值定位
一、立法程序中的价值
二、区域行政立法程序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区域行政立法程序步骤构成的思考
一、现行法律对行政立法程序的规定
二、区域行政立法程序步骤的构成
第三节区域行政立法程序的设计
一、科学化的立法预测
二、慎重的立法决策
三、周密的立法计划
四、民主的立法起草
五、高效的立法审议与通过
六、广泛的立法公布

第七章区域行政立法的监督问题思考
第一节区域行政立法监督的一般理论
一、权力制约理论
二、行政法治理论
三、人民主权理论
四、行政立法的立法者有限理性
第二节对区域行政立法监督的内容
一、合法性监督为主、合理性监督为辅
二、法律角度监督为主、区域特色性监督为辅
三、立法结果监督为主、立法过程监督为辅
第三节区域行政立法监督体制与监督方式
一、监督体制
二、监督方式

第八章区域行政立法规范的适用问題探讨
第一节区域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
一、效力等级确定的依据
二、区域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探讨
第二节区域行政立法在行政适用中的解释
一、解释的必要性
二、解释主体的确立
第三节区域行政立法规范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的适用
一、区域行政立法规范在行政复议中的适用
二、区域行政立法规范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
第四节区域行政立法适用中的协调制度
一、对旧规章等的清理、修改补充、废止制度
二、对新规章等的公布、通报制度
三、定期评审制度和调研检查制度
附:相关法律修改建议及《区域行政立法条例)建议稿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