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 4.1折 ¥ 118 全新
仅1件
作者汪涛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2-23
科学在今天已经成为真理的代名词。科技的发达是近代西方强盛的核心能力所在,“得科学者方能得天下”已经深入人心。但如果要问到底什么是科学,能准确回答清楚者即使在优秀的科学家群体中间也寥寥无几。过去对科学的认识散见于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与科学学等几门学科之中,但因它们都未能完备地深入整个科学内部,因此都远远解决不了以上问题。将科学简单理解为“分科而学”,也使当今浩如烟海的不同科学学科之间隔行如隔山,互不相通。本书总结出了可以贯通一切科学的四大主干学科:数学、测量、信息科学与牛顿力学。并且以过去的学者们非常缺乏研究的测量学科为主,系统研究了科学的内在结构、机理,以真正科学的方式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汪涛,独立学者,天使投资人,多家孵化器创业导师。初一时,作者已自学完高等数学,并以数学成绩首名考入全国百强中学襄阳四中,当时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数学家。15岁考入南京邮电大学时,所学专业却是测量学。幸运地集科学两大基础方法及四大主干学科于一身,使作者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本书为作者所创立的纯科学方法论体系的系统介绍。
曾为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者,现为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投资总裁。
不同领域专家序言
从通播网到纯科学
自序 得科学者得天下 /
第一章 科学与纯科学 /
第一节 科学与学科 /
第二节 专注单一学科与跨学科 /
第三节 伽利略、实验与近代科学 /
第四节 纯科学 /
第二章 古希腊文明与科学的诞生 /
第一节 几何测量知识的积累 /
第二节 文明间相互的影响 /
第三节 古希腊人对实用知识和感官作用的
蔑视及理想世界的假设 /
第四节 科学理论的结构和模式 /
第三章 从科学历史学角度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
第一节 历史学的测量基础 /
第二节 历史学的科学理论与认识误差来源 /
第三节 历史作用或功过的价值判断 /
第四节 目的与过程的一致性 /
第五节 历史名称对象的高度变化与理论阐述简明性的矛盾 /
第六节 “就史论史”与理论普遍性要求的矛盾 /
第七节 历史之问 /
第四章 科学与非科学 /
第一节 判断科学与否的根本标准 /
第二节 科学发展形态上的优点 /
第三节 数学抽象带来的优点 /
第四节 测量的价值和优点 /
第五节 数学的局限 /
第五章 科学的整体性和还原 /
第一节 科学的整体性 /
第二节 还原 /
第三节 映射式还原经典案例 /
第四节 回溯式还原经典案例 /
第五节 调用和对自成体系理论科学性的否定 /
第六节 从还原标准看经络研究的非科学性 /
第六章 科学的关键特征 /
第一节 科学为什么优于非科学 /
第二节 步进式发展模式和节奏性 /
第三节 未知因素唯一性要求 /
第四节 科学理论与实际“相符合”的含义 /
第五节 唯一性要求作为鉴别非科学的标准 /
第六节 可演绎性 /
第七章 测量与受控实验 /
第一节 受控实验地位 /
第二节 受控实验及其优点 /
第三节 受控实验方法受限的情况 /
第四节 受控实验只是测量的子集 /
第八章 测量与计量 /
第一节 测量的数据是如何得来的 /
第二节 计量 /
第三节 对“计量”的误用 /
第九章 所有科学的测量基础 /
第一节 测量基础在不同学科中的名称 /
第二节 新闻真实性问题 /
第三节 统一测量基础与学科建设的共轭标准 /
第十章 单因果化——可测量的科学基础 /
第一节 从哲学到科学 /
第二节 单因果化 /
第三节 衰减 /
第四节 放大 /
第四节 受控实验及实验室的定义 /
第五节 测量可成为科学基础的原因 /
第六节 非受控实验测量的优点 /
第七节 近代科学模型 /
第八节 测量技术的发展 /
第十一章 误差理论 /
第一节 测量误差存在的必然性 /
第二节 误差的来源分析 /
第三节 误差与信息论的关系 /
第四节 相关分析与误差、信息量的关系 /
第五节 科学与非科学测量的区别 /
第六节 误差的数量处理 /
第十二章 量子力学的形成过程和奇异之处 /
第一节 最奇异的科学理论 /
第二节 从连续到光量子 /
第三节 从光子到物质波 /
第四节 从物质波到量子力学理论 /
第五节 量子力学的奇异之处何在? /
第十三章 对量子力学的测量循环因果律解释尝试 /
第一节 换个方向看量子 /
第二节 一个解决隐变量和波函数随机性的
可能受控实验方案讨论 /
第三节 直觉更难理解的实验结果 /
第四节 弱测量 /
第五节 如何正确认识量子力学? /
第十四章 社会领域常见的五大主体误差 /
第一节 人作为认识主体的误差种类 /
第二节 宗教信仰 /
第三节 伦理和心理 /
第四节 政治和利益 /
第五节 政治和利益存在的必然性 /
第六节 政治的影响 /
第七节 利益角度的影响 /
第八节 政治和利益存在的合理性 /
第十五章 科学心理学 /
第一节 人类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 /
第二节 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的联系 /
第三节 多种心理系统的综合作用 /
第四节 七大心理系统理论与其他心理学理论的关系 /
第五节 心理系统运行的一般原理 /
第六节 人类心理机制的不适应和社会心理策略进化 /
第七节 兴奋与抑制 /
第十六章 情感误差 /
第一节 心理系统对认识作用综述 /
第二节 神秘系统情感误差 /
第三节 依恋系统情感误差 /
第四节 自尊系统情感误差 /
第十七章 全科型知识结构的意义 /
第一节 全科型知识结构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历史学研究需要的宽广知识领域 /
第三节 全科型知识结构多方面价值和意义 /
第十八章 如何获得全科型知识结构 /
第一节 获得全科型知识结构的难点和可能性 /
第二节 获得全科型知识结构的方法和途径 /
第三节 八大知识体系简介 /
第十九章 以测量角度看科学的发展 /
第一节 测量是检验理论的标准 /
第二节 理论与测量的循环关系 /
第三节 测量独立的发展地位 /
第四节 测量自身发展的规律 /
第五节 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
第二十章 诺贝尔奖与领导世界科技的汇聚战略 /
第一节 从新型加速器CEPC—SPPC争论谈起 /
第二节 杨李之争及其对实验科学的影响 /
第三节 李杨之争的另一种历史假设——无界战 /
第四节 杨李之争的循环因果律分析 /
第五节 诺贝尔奖与科学资源汇聚能力 /
第六节 诺贝尔村 /
第二十一章 科学研究的经费来源与“不相干获益”价值分析 /
第一节 科学的相对独立性 /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成本 /
第三节 月球墓地——航天工程最大的不相关获益研究 /
第四节 对科学原理开发利用也是“不相干获益” /
第五节 科学不相干获益最直接经济价值——满足好奇与自尊 /
第二十二章 科学化 /
第一节 并非“纯科学”的情况 /
第二节 中医的科学化问题 /
第三节 气功研究的科学化问题 /
第四节 情感与社会系统误差的补偿 /
第二十三章 第七代信息技术和第三次科学革命 /
第一节 第七代信息革命技术特点 /
第二节 从ENIAC到手机电脑 /
第三节 外存随机访问性能爆炸 /
第四节 外围接口大一统 /
第五节 宽带接口理想化 /
第六节 计算、存储和带宽之间的性能转换 /
第七节 信息能力需求极限 /
第八节 传感网、物联网与测量网 /
第九节 云计算、大数据与全数据 /
第十节 第三次科学革命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