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人的城邦
  • 法律人的城邦
  • 法律人的城邦
  • 法律人的城邦
  • 法律人的城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律人的城邦

30 九品

库存2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强世功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6-3+3

上书时间2024-05-20

一冉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强世功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03-12
  • 版次 1
  • ISBN 9787542618696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7页
  • 字数 2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青年法学家强世功的法学随笔集。书中将“法律人”(lawyer)职业群体作为思考中国法制的重心,从“法律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而是生活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这一基本常识出发,追寻法律人的精神追求与实践品格。作者认为,法律人的城邦是一个伦理生活的共同体,它意味着一种共同的价值选择,意味着一种共同的责任承担,意味着一个生活方式。法律人能否在这一精神城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从城邦意义上讲,法律人的自我认同必须从法律知识的认同转化为对城邦伦理生活的认同。强世功强调,将法律人凝聚在一起的不应当仅仅是法律知识,而应当是对理性真理的追求,对城邦责任的承担。这恰恰是当下的法律人所缺乏的。

  强世功的《法律人的城邦》(上海三联书店)一书中,有一篇针对法学院本科毕业生的演说词,他直截了当地说:“法律吸引你们的不是真理,而是职业,与金钱、身份和地位联系在一起的职业。”的确如此,法律学科成为热门、法律职业吃香并不必然标志着法治的进步。如果不对法律人的功利化、市侩化的趋向加以警惕,法律人就会成为法治进程的敌人。在社会对法律产生强烈需求的情况下,法律人难免会陷入一种亢奋状态。媒体将镜头对准他们,官员对他们刮目相看,当事人更是视之为座上宾。这种热情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色彩。法治追求与法律信仰在现实功利面前大打折扣。随着腐败毒素的渗透,法律人呈现利益集团化。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金钱往来、利益往来越来越赤裸化
【作者简介】
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和博士。曾任《北大法律评论》主编,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1-2002),2000年至今任《中外法学》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和宪法学,著有《法律与治理》,译有《美国宪法的“
【目录】
一、评论与随笔

  法律共同体宣言

  专业化与法律共同体

  司法的仪式与法官的尊严

  社会转型中法官的作用

  契约自由与垄断

  “口子”、法律与“大问题”

  宪政道路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20周年

  宪法:与其修改,不如运用

  中国法的时代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宪法的精神: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000年经典判例选读》序言

  我们还没有毕业

  ——北大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寄语

  法学院的守护神

  ——在北大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二、访谈与对话

  司法时代的判例法

  WTO与中国的司法改革

  市场逻辑与政府职能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制

  ——与朱苏力教授的对话

  司法独立与最高法院的权威

  ——与麦德福教授关于宪政的对话之一

  司法审查:技艺理性与法治

  ——与麦德福教授关于宪政的对话之二

  宪政的正当性:自由主义面临的挑战

  ——与麦德福教授关于宪政的对话之三

三、书里会外

  《北大法律评论》创刊手记

  想起了黄宗智

  ——本土化与法学传统

  法制转型中的法律教育

  ——评《中国法律教育之路》

  阅读哈耶克

  安提戈涅、窦娥和鲍西娅

  ——女权主义法律视角及检讨

  通过法院的宪政改革

  ——全球化背景下环太平洋地区法律的新发展

  国家与社会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互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