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中参西录: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1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共七期,30卷。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 医学中参西录: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1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共七期,30卷。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 医学中参西录: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1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共七期,30卷。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 医学中参西录: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1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共七期,30卷。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 医学中参西录: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1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共七期,30卷。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 医学中参西录: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1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共七期,30卷。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 医学中参西录: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1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共七期,30卷。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 医学中参西录: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1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共七期,30卷。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 医学中参西录: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1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共七期,30卷。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 医学中参西录: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1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共七期,30卷。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医学中参西录: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1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共七期,30卷。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100 75 九品

仅1件

河南济源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锡纯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7733106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09

印次2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58页

字数989千字

定价75元

上书时间2024-06-17

  • 最新上架
马氏医论 知医必辨 医易一理 和缓遗风合集:《马氏医论》:收载咽喉、喉风秘方,痿,肿胀论,龟背,鸡胸龟背,麻风,胁痈,痈疽辩论,痰饮、咳嗽等十七篇论著。马氏擅长外科,精于辨证,复谙内科,所论皆经验之谈,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马氏医论 知医必辨 医易一理 和缓遗风合集:《马氏医论》:收载咽喉、喉风秘方,痿,肿胀论,龟背,鸡胸龟背,麻风,胁痈,痈疽辩论,痰饮、咳嗽等十七篇论著。马氏擅长外科,精于辨证,复谙内科,所论皆经验之谈,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150.00
伤寒贯珠集白话解:内容包括《伤寒论》原文及对原文的注释。《伤寒贯珠集白话解》只对尤怡注释部分进行白话解释。体例上分为《伤寒贯珠集》记载的《伤寒论》原文、尤怡注释性内容,以及对于注释内容的白话解。《历代医家解伤寒:伤寒贯珠集白话解》原著底本为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清末广州惠济仓本排印本,并参考了诸家注本,释解通俗易懂,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原文相互对应。
伤寒贯珠集白话解:内容包括《伤寒论》原文及对原文的注释。《伤寒贯珠集白话解》只对尤怡注释部分进行白话解释。体例上分为《伤寒贯珠集》记载的《伤寒论》原文、尤怡注释性内容,以及对于注释内容的白话解。《历代医家解伤寒:伤寒贯珠集白话解》原著底本为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清末广州惠济仓本排印本,并参考了诸家注本,释解通俗易懂,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原文相互对应。 ¥100.00
针术临床实践:介绍了传统的针灸疗法和其他疗法,如头针、耳针、梅花针、腕踝针、手针、半导体电针、割治、埋线、穴位注射等疗法。还介绍了临床行之有效的120余种常见病:急救,传染病,神经精神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其他疾病的针术治疗。
针术临床实践:介绍了传统的针灸疗法和其他疗法,如头针、耳针、梅花针、腕踝针、手针、半导体电针、割治、埋线、穴位注射等疗法。还介绍了临床行之有效的120余种常见病:急救,传染病,神经精神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其他疾病的针术治疗。 ¥150.00
医学指南捷径六书:全书共 6 卷,按阴阳、风、雨、晦、明 6 字名集。卷各一书,即每卷(集)分别独立成书,计有《内经正脉》《雷公四要纲领发微》《病机药性歌赋》《诸证要方歌括》《二十四方》《评秘济世三十六方》。
医学指南捷径六书:全书共 6 卷,按阴阳、风、雨、晦、明 6 字名集。卷各一书,即每卷(集)分别独立成书,计有《内经正脉》《雷公四要纲领发微》《病机药性歌赋》《诸证要方歌括》《二十四方》《评秘济世三十六方》。 ¥150.00
书种室歌诀二种: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程门雪结合读书心得和长期临床实践经,验,为便于学生学习领悟而编著的歌诀,全书以《伤寒歌诀》为主,另有《女科摘要歌诀》和《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程门雪师从名医汪莲石,深得老师的青睐和心传,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尤其对伤寒、温病学说有深邃的理论造诣。博采古今,熔经方、时方于一炉,善用复方多法治疗热病和疑难杂症,用药以简洁、轻巧、灵动见长。
书种室歌诀二种: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程门雪结合读书心得和长期临床实践经,验,为便于学生学习领悟而编著的歌诀,全书以《伤寒歌诀》为主,另有《女科摘要歌诀》和《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程门雪师从名医汪莲石,深得老师的青睐和心传,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尤其对伤寒、温病学说有深邃的理论造诣。博采古今,熔经方、时方于一炉,善用复方多法治疗热病和疑难杂症,用药以简洁、轻巧、灵动见长。 ¥150.00
冉雪峰医案:包括内外妇儿四科医案71篇:伤暑,暑温,秋瘟,湿毒。温痘,中风,干血痨,肺痿,肺痈,肺痹,胸痹,肝阳上越,失眠,肿胀,水肿,癃闭等,记载了冉老大夫的临床经验和对于中医学术的见解。冉老大夫经常运用内经的理论分析病情,同时又融会了张仲景伤寒论和后世温病学说,认为“伤寒原理可用于温病,温病治疗可通于伤寒”。在临床治疗上既能遵从古法,也能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冉雪峰医案:包括内外妇儿四科医案71篇:伤暑,暑温,秋瘟,湿毒。温痘,中风,干血痨,肺痿,肺痈,肺痹,胸痹,肝阳上越,失眠,肿胀,水肿,癃闭等,记载了冉老大夫的临床经验和对于中医学术的见解。冉老大夫经常运用内经的理论分析病情,同时又融会了张仲景伤寒论和后世温病学说,认为“伤寒原理可用于温病,温病治疗可通于伤寒”。在临床治疗上既能遵从古法,也能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50.00
谦斋医学讲稿:本书为中医名家秦伯未撰于 1964 年。选录笔者中医学术方面讲稿 12 篇,包括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气血湿痰治法述要、种种退热洽法、温病一得、论肝病、感冒论治、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运用、腹泻的临床研究、痛证的治疗、运用中医理法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漫谈处方用药等专题。每篇讲述均结合笔者读书心得和临证体会,阐发中医学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经验知识,并附治疗实例。
谦斋医学讲稿:本书为中医名家秦伯未撰于 1964 年。选录笔者中医学术方面讲稿 12 篇,包括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气血湿痰治法述要、种种退热洽法、温病一得、论肝病、感冒论治、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运用、腹泻的临床研究、痛证的治疗、运用中医理法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漫谈处方用药等专题。每篇讲述均结合笔者读书心得和临证体会,阐发中医学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经验知识,并附治疗实例。 ¥100.00
医林录验——五代中医济世治验:分为三部分——精方:咽喉痛,虚火牙痛,不眠方,肠胃炎,婴儿腹泻,结肠炎,通乳方,甲沟炎,荨麻疹,紫癜,膝关节病,鹤膝风。医案:面瘫眩晕,三叉神经痛,高血脂,不眠症,胃溃疡,呕吐,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泄泻,慢性结肠炎, 遗尿,石淋,尿频,阳痿,癃闭,腰痛,强直性脊柱炎,糖尿病产,颤证等。医论,精方有祖辈遗方提炼而成,有作者几十年之经验效方。
医林录验——五代中医济世治验:分为三部分——精方:咽喉痛,虚火牙痛,不眠方,肠胃炎,婴儿腹泻,结肠炎,通乳方,甲沟炎,荨麻疹,紫癜,膝关节病,鹤膝风。医案:面瘫眩晕,三叉神经痛,高血脂,不眠症,胃溃疡,呕吐,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泄泻,慢性结肠炎, 遗尿,石淋,尿频,阳痿,癃闭,腰痛,强直性脊柱炎,糖尿病产,颤证等。医论,精方有祖辈遗方提炼而成,有作者几十年之经验效方。 ¥150.00
窦伯清医话医案集:收录窦老先生的医案:中风,疟疾,痰饮,梅核,肺痨,寒湿痹,肝着,黄疸,结肠炎,腰痛,胃痛,胁痛,糖尿病,胆结石,带下,不孕,产后腹痛等。医话:黄疸,中风,眩晕,中风,痿证,坐骨神经痛,高血压,没有的已经超了痢疾,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经验总结等。
窦伯清医话医案集:收录窦老先生的医案:中风,疟疾,痰饮,梅核,肺痨,寒湿痹,肝着,黄疸,结肠炎,腰痛,胃痛,胁痛,糖尿病,胆结石,带下,不孕,产后腹痛等。医话:黄疸,中风,眩晕,中风,痿证,坐骨神经痛,高血压,没有的已经超了痢疾,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经验总结等。 ¥2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目录
原一、二、三期合编
张序
袁序
苏序
自序
例言
原一、二、三期合编第一卷
治阴虚劳热方
资生汤
十全育真汤
醴泉饮
一味薯蓣饮
参麦汤
珠玉二宝粥
沃雪汤
水晶桃
既济汤
来复汤
镇摄汤
原一、二、三期合编第二卷
治喘息方
参赭镇气汤
薯蓣纳气汤
滋培汤
治阳虚方
敦复汤
治心病方
定心汤
安魂汤
治肺病方
黄耆膏
清金益气汤
清金解毒汤
安肺宁嗽丸
清凉华盖饮
治呕吐方
镇逆汤
薯蓣半夏粥
治膈食方
参赭培气汤
治吐衄方
寒降汤
温降汤
清降汤
保元寒降汤
保元清降汤
秘红丹
二鲜饮
三鲜饮
化血丹
补络补管汤
化瘀理膈丹
治消渴方
玉液汤
滋膊饮
治癃闭方
宣阳汤
济阴汤
白茅根汤
温通汤
加味苓桂术甘汤
寒通汤
升麻黄耆汤
鸡胫汤
鸡胫茅根汤
原一、二、三期合编第三卷
治黄疸方
审定《金匮》黄疸门硝石矾石散方
治淋浊方
理血汤
膏淋汤
气淋汤
劳淋汤
砂淋丸
寒淋汤
秘真汤
毒淋汤
清毒二仙丹
鲜小蓟根汤
朱砂骨湃波丸
澄化汤
清肾汤
舒和汤
治痢方
化滞汤
燮理汤
解毒生化丹
天水涤肠汤
通变白头翁汤
三宝粥
通变白虎加人参汤
治燥结方
硝菔通结汤
赭遂攻结汤
通结用葱白熨法
治泄泻方
益脾饼
扶中汤
薯蓣粥
薯蓣鸡子黄粥
薯蓣苤苜粥
加味天水散
加味四神丸
治痰饮方
理饮汤
理痰汤
龙蚝理痰汤
健脾化痰丸
期颐饼
治痰点天突穴法
治癫狂方
荡痰汤
荡痰加甘遂汤
调气养神汤
原一、二、三期合编第四卷
治大气下陷方
升陷汤
回阳升陷汤
理郁升陷汤
醒脾升陷汤
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
升降汤
培脾舒肝汤
金铃泻肝汤
活络效灵丹
活络祛寒汤
健运汤
振中汤
曲直汤
热性关节肿疼用阿斯必林法
原一、二、三期合编第五卷
治伤寒方
麻黄加知母汤
加味桂枝代粥汤
小青龙汤解
从龙汤
馏水石膏饮
葛根黄芩黄莲汤解
小柴胡汤解
通变大柴胡汤
加味越婢加半夏汤
治温病方
清解汤
凉解汤
寒解汤
石膏阿斯必林汤
和解汤
宣解汤
滋阴宣解汤
滋阴清燥汤
滋阴固下汤
犹龙汤
原一、二、三期合编第六卷
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仙露汤
石膏粳米汤
镇逆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宁嗽定喘饮
荡胸汤
一味莱菔子汤
镇逆承气汤
原一、二、三期合编第七卷
治瘟疫瘟疹方
青盂汤
护心至宝丹
清疹汤
治疟疾方
加味小柴胡汤
治霍乱方
急救回生丹
卫生防疫宝丹
急救回阳汤
治内外中风方
搜风汤
熄风汤
逐风汤
加味黄耆五物汤
加味玉屏风散
镇肝熄风汤
加味补血汤
治小儿风证方
定风丹
镇风汤
治痫风方
加味磁朱丸
通变黑锡丹
一味铁氧汤
治肢体痿废方
补偏汤
振颓汤
振颓丸
姜胶膏
原一、二、三期合编第八卷
治女科方
玉烛汤
理冲汤
理冲丸
安冲汤
固冲汤
温冲汤
清带汤
加味麦门冬汤
寿胎丸
安胃饮
大顺汤
和血熄风汤
滋阴清胃汤
滋乳汤
消乳汤
升肝舒郁汤
资生通脉汤
治眼科方
蒲公英汤
磨翳水
磨翳散
明目硼硝水
清脑黄连膏
益瞳丸
羊肝猪胆丸
治咽喉方
咀华清喉丹
治牙疳方
古方马乳饮
敷牙疳散药方
牙疳敷藤黄法
治疮科方
消瘰丸
消瘰膏
化腐生肌散
内托生肌散
洗髓丹
杂录
服硫黄法
解砒石毒兼解洋火毒方
治梦遗运气法

原第四期
李序
例言
原第四期第一卷
石膏解
人参解
……
原第四期第二卷
原第四期第三卷
原第四期第四卷
原第四期第五卷(西药)
下编
原第五期
原第五期第一卷
原第五期第二卷
原第五期第三卷
原第五期第四卷
原第五期第五卷
原第五期第六卷
原第五期第七卷
原第五期第八卷
原第六期
原第六期第一卷
原第六期第二卷
原第六期第三卷
原第六期第四卷
原第六期第五卷
原第七期
原第七期第一卷
原第七期第二卷
原第七期第三卷
原第七期第四卷
附录

张锡纯,字寿甫,清末民初河北省盐山县人。生活于公元1860~1933年(清咸丰十年至民国二十二年)。幼敏而好学,攻读经史之余,兼习岐黄之书,后因两试秋闱不第,遂潜心医学。早年悬壶乡梓,革命军兴,应聘从戎去武汉为军医。1917年在沈阳创建“立达中医院”。直奉战起,回故居河北沧州行医,1926年移居天津,创办“天津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大批中医后继人才。
张氏治学严谨,重视实践,主张沟通中西,取长补短,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之一。其医德高尚,常舍药济贫,遇疑难重症,殚思竭虑,并亲自携药到病家督煎,守护达旦。为了体验药物的毒性反应和用量,曾亲尝巴豆、花椒、甘遂等药,足见其对病人极端负责的精神和重视实践的治学态度。他医术精湛,常能力排众议,独任其责,起群医束手之沉疴,疗效卓著,名震遐迩。当时与江苏陆晋笙、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并称名医三张。
张氏勤于钻研,善于总结,平生著述甚多,后因天津洪水没其居,遗书荡尽,传世者仅《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