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艺谋的作业
  • 张艺谋的作业
  • 张艺谋的作业
  • 张艺谋的作业
  • 张艺谋的作业
  • 张艺谋的作业
  • 张艺谋的作业
  • 张艺谋的作业
  • 张艺谋的作业
  • 张艺谋的作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艺谋的作业

人生的上限是老天给的,下限是自己给的

28 5.8折 48 九品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艺谋、方希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98087

出版时间201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19页

字数124千字

定价48元

上书时间2024-08-26

东德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书脊有污渍及褪色,扉页有密集签字,其他内页无笔记划线破损
商品描述
[本书简介]
豆瓣评分:7.9
作者: 张艺谋 / 方希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
页数: 219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198087

《张艺谋的作业》是张艺谋的第一部图书作品,记录了张艺谋的影像记忆。他在陕西省咸阳市国棉八厂前纺车间做辅助工时,开始自学摄影,后来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上学,摄影变成了他的专业,直至当上电影导演,包括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他向世界表达、和世界沟通的方式,要么是照片,要么是电影,要么是演出,都脱离不了影像。他的成长、痛苦和狂喜,都跟影像有关。

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导演,一个标志性的电影人。《张艺谋的作业》记录了“俗不可耐”的梦想、不可思议的偶然、难以言说的命运、不加掩饰的坦言。这是一份影像工作者的作业。

[本书书评]
大树张艺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当进了新的文学类书籍,图书馆管理员都会把它们归置到图书馆二楼门边的第一座书架上稍作停留,这就给我这种文学爱好者留下了先睹为快的大好机遇。昨天下自习之前,我在那座书架上借到了一直很想买的《张艺谋的作业》。这本书由北大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第一版,装帧非常精美,内容非常丰富且发人深思。两年前我在看完老谋子的《三枪》后写过一篇影评,最后一句话为“那些真正牛逼的人,从来都不是用嘴让我们自惭形愧。”昨晚利用上课的三个多小时看完了这本书后,更加坚定了我这一感受。那些真正引领着这个世界的人,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是远远超过常人的。



如果当年国共大战的胜者是国民党,也许今天的中国影坛上就会少一个勤奋的伟大导演,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学者,或者机关干部。老谋子的爷爷当年是临潼的大户,老燕京大学毕业生,在陕西柞水做县长时,借着报国之志的热情筹备剿匪的事,哪知道被土匪抢先一步收买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剿匪不成,反倒因为剿匪时购买的军械暴露了家底,被土匪跑到临潼老家抄了家。最后,爷爷捡回一条命,带着妻小逃到西安,隐姓埋名开起了药铺。经过这段遭遇,爷爷家从此衰败,爷爷也领悟到了“生逢乱世,家里没有拿枪的不行”,于是把三个儿子都送去了黄埔军校。而老谋子的父亲排行老三。

这段家族史是老谋子断断续续听父亲说的。后来老谋子当上了著名导演后,父亲就一直让他抽出两周的时间,希望能详细告诉他家族的故事。老谋子因为忙一直没能抽出时间,父亲一直到去世的那天也没能如愿。老谋子因此对父亲很愧疚,后来就拍了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来纪念父亲。

在知道老谋子家族史之前,我一直以为老谋子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至少从他土气的外表上来看是这样的。看完他的“大概”家族史后,我被震撼到了。如果以这个故事为蓝本,老谋子真的可以拍出一部丝毫不逊色于《四世同堂》和《白鹿原》这种史诗级别的作品。

接着上面的故事往下讲。当年爷爷把三个儿子都送进了黄埔军校,老大是9期,老二是15期,都去前线了。因为奶奶想留一个儿子在身边,老谋子的父亲就做了后勤军需官。于是,一个家族的传奇就此开始。当然,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传奇的具体细节,只能想象了。

国共大战国民党溃败后,老大一家去了台湾。直到1981年,老大才辗转将一张自己的全家福寄回了老家。收到照片的时候,老谋子91岁高龄的奶奶,“戴着老花镜,一遍遍看照片,一边看一边掉眼泪”。而一直到1987年,老大才得以回到西安和家人重逢,可惜那时奶奶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快80岁的老大,”跪在坟前,哭倒在尘埃里“。老谋子说:”家里人让我看上坟时的录像,谁看谁掉泪。“

老二从黄埔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胡宗南部。胡宗南对他们很忌惮,把这群人养起来,不让他们带兵。报国无门的同时,又收到延安方面的策反,老二动心了。在投奔延安之前,老二一帮人被一个军统的同学出卖,后来在1949年国民党政府大乱的时候被集体枪决。

而老三,老谋子的父亲,由于解放初期国民党军需、军医等技术人员可以留用的肃反政策,在内地保住了家。由于家庭成分不好,老谋子从小一直被人叫狗崽子。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老谋子没有走上一条正常的人生道路,反而凭着自己的兴趣和勤奋一路闯到了国际大导演的位置。

看这段家族史的时候,是我看这本书最投入的时候,那些人那些事,战火纷飞中一个家庭的生离死别,母子情深,不仅让我看得热血沸腾,还好几次让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不知道是年龄到了还是如何,近年来特别容易被一些世俗之情打动。上次看《桃姐》预告片时,短短两三分钟,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少不经事,往往在长大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并懂得人间真情,眼泪才会频繁地向一些感人的故事致敬。这个世界上90%的人一辈子不会有大的出息,但100%的人的身后,都会有一盏温暖的灯光等着他回去。

老谋子说看齐邦媛的《巨流河》的感受和听自己家族史的感受是相似的。“战争、历史、天各一方、生离死别,对每个家庭带来的长久的痛苦,长久的压抑和悲伤,都是共同的”。下次有机会要好好拜读一下《巨流河》。



看老谋子这本带有自传性的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成功的人,当年真的真的是超级无敌苦逼啊。书的前半段,是老谋子毕业分配到广西制片厂之前的故事,也是苦逼点最密集的地方。青年张艺谋喜爱摄影,但他对此一窍不通,一窍不通总不能顺其自然吧,那只有自学了。怎么自学呢?抄书。当时人们的物质条件比较差,而且也没有卓越当当,书还算是比较精贵的物件。青年张艺谋“跟表哥借书,跟同学借,还有一些是同学从图书馆偷出来的”。好不容易得来的东西自然会加倍珍惜。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文化水平比较低,青年张艺谋一开始根本看不懂这些专业的摄影教材,他“不管,能借来的都整本儿抄一遍”,“抄了几十万字”,“抄了三年,我似乎懂了一些”。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他们当年是如何用行动和魄力来对待那些苦逼的岁月。1971年,工人张艺谋的月工资是36块,后来涨到了40块零2毛。就是在如此拮据的经济条件以及窘迫的家庭出身环境下,工人张艺谋攒了三年多的私房钱,加上点母亲的赞助,于1974年购入一台186块6毛的相机。当年“一卷上海21.的胶卷1块2,出12张照片,不算药水的钱,一张照片就一毛多”。换算到今天,一张照片的成本怎么也得十多块吧,如此奢侈地对兴趣进行投资,即使是新时代的我们,也少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

1977年恢复高考后,老谋子经高人指点,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结果由于年龄超标,老谋子想出了(其实还是高人指点)直接用作品向当时的文化部长黄镇投石问路的法子。作品如何表现?只有把拍过的照片洗出来做成册子给部长寄过去。老谋子找了个朋友,借了个摄影室,但没想到摄影室的暗房正在装修,临时迁移到厕所里了。老谋子只好“拿好材料,潜入厕所”,“底下是蹲坑,很臭,熏眼睛”,“连着熬了一个星期的通宵”,终于完工。这些精心制作的小相册,是老谋子日后成为国际大导演的坚定基石。当时老谋子白天还是要上班的。想想自己,如果现在在某家网络公司上班,我会有多大的动力为了自己的梦想连续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下通宵一个多星期呢?仅仅为了一个看起来希望渺茫的梦想?

进入电影学院后,文艺青年张艺谋深深感到了自己和同学们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一是年龄上的(老谋子当时要比同学大将近十岁),二是心理上的(来自小地方,而且出身不好),三是理想上的(来到北京才发现自己的渺小,感觉离自己的梦想有万里之遥)。这些差距横亘在面前,文艺青年张艺谋没有选择退缩,他选择了奋起直追。直追的方法很简单,下苦功,下笨功。每次学校组织看电影,文艺青年张艺谋都会“揣着一叠母亲给的医学资料卡片,拿着笔,上面放电影,看到好的构图,在黑暗中迅速给画下来,还有一些粗浅的光线、影调,什么都记”,“四年间的几百部电影,都是这么看下来的”。这样的一种笨方法,那些聪明人是不屑一顾的,而老谋子就是用这样的笨方法,表明自己奋起直追的态度。其实有时候,聪明真的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那些看起来最远的路程,反而能让你最先到达终点。

书里有很多插图,都是老谋子青年时代拍下的照片,我对摄影不是很在行,扫几眼就略过了。但是却有两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老谋子当年镜头下的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快乐,非常有活力,精气神样样都足到爆表,“每个人脸上都有比真实的阳光更明媚的光彩,而这种表情,属于那个单纯的年代,如今已少见”;二是老谋子在每张照片下手写的简介,每个字方方正正,一撇一划一丝不苟,横对竖直,笔锋优美。有人说从一个人的字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现在我算是从老谋子的字里浅浅体会到了这个道理。反过来看看自己的字,潦草,随意,看起来不拘一格笔锋狂放,实际上却是内心浮躁的体现。真是惭愧惭愧。



刚刚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一本书,书名叫《放下就是快乐》,我觉得这书名起的真傻,属于典型的骗钱式心灵鸡汤。这类书的作者往往对人生没有很深的理解,在国内外杂志上看到好的故事就拿过来摘抄,做些划分和总结,然后一本书就出来了。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赚钱,而不是真正用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来帮助他人。我一直认为放下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好像一说了放下,自己对失败的逃避就上升了一个精神层次,甚至还有了一点深刻的人生禅意。这种懦弱的“放下”,实在是有点小无耻。如果你心里有东西,有追求,就努力去追,去梦,不要放弃;实在是真的和那个梦没有缘分,那就接受,而不是放下。真正的快乐不是“放下”,而是心中空无一物,不惹尘埃的状态。

老谋子是个很实在的人,实在就实在在成功之后,他不会说那些假大空和矫情的东西。他谈梦想,“人的梦想在不同的阶段是会变的,就因为梦想很现实”,“1960年,我的梦想就是白面馒头,上学梦想家庭成分能不能填得好看一点,进工厂梦想轻松一点”,“我从来不做无谓的空想”。他和有些人生导师的说法完全相反,他把梦想庸俗化、实物化。如今社会,成功学的大师会教导你,从小就要立下一个大的志向,做一个美丽的梦,不然一辈子就没有出息,所谓的三岁看到老。而真正的成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上一阶段的基础,何谈下一阶段的辉煌。如今浮躁的社会氛围只能造就越来越多的好高骛远,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上会大规模出现为了指标大肆破坏环境和为了经济利益扔掉伦理道德的恶性事例。如果大家都把眼睛放低一点,都把视线聚焦在离自己不远的前方,也许现代人可以不用承受那么多压力和经历那么多煎熬,大家也会健康一点,社会也会和谐一点(这段话可能有点乌托邦了,呵呵)。

不仅把梦想庸俗化、实物化,老谋子还给青年导演指出了一条成长为大树的“捷径”:“第一步作品《红高粱》,我当导演的处女作成功了。第二部《菊豆》,得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第三部《大红灯笼》,第四部《秋菊打官司》,第五部《活着》,连续五部,我已经把三大电影节的奖全得了一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有了这些基础,一棵树就长成了,再到后面文化人骂我垃圾了,一直在批判,但是批判这么多年,这棵树还是树。当你有五部过硬的、被认可的东西搁在这儿,之后虽然会被批判,你仍旧是你,依然有你的价值,会有人给你投资”。书中评价这句话用了一个词“坦诚”,我更愿意用“真诚”来形容这句话。这句话,浓缩了老谋子对成功的所有理解。成功就是沉下心放开手脚,好好地出几部优秀的作品,让自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是一种虔诚的脚踏实地,也是一种真心希望百花争鸣的无私情怀。联想到自己,很是惭愧,经常是看到一本好书就买下来,翻个几页就失去了探索的耐心,接着又继续买下一本书,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满满的书架上,真正看过的书不超过三分之一。而每次临睡前看一眼书架上的书,感叹还有那么多书没读,于是又给自己增加一点负罪感,真是自作孽不可活。看来想要真正达到枝繁叶盛的状态,求精不贪多即可。克服贪婪的道路上,漫漫修远兮。

其实老谋子最让我佩服的一点,也是他能真正成为大师的一点,就是他的坚韧。“除了拍大片的经验、大型演出的场面调度锻炼出来的技术能力之外,张艺谋之前的种种直面,种种不离开,种种死磕,磨练出的坚忍的意志力,让他可以接下开幕式这个项目”。从这个角度看,奥运开幕式总导演一职还真是非老谋子莫属。中国虽然有一些大师级的导演,但是“清高的人干不了这活儿。清高的人容易脆弱,为了掩饰脆弱,只好装蒜”。这里的装蒜,我想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装。。。逼。

除了坚韧,他还无比勤奋。成功如老谋子,也许可以好好享受一番了吧,其实他不是(这也就是为什么热爱享受的普通人始终是普通人的原因)。一个人勤奋,然后成功,成功后会带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他会更成功,但同时也会更忙碌,更勤奋。“直到现在,他晚上看碟做功课要花四五个小时。凌晨五点睡,早上十点左右起,吃全天唯一一顿正餐,接着看小说、看剧本、开讨论会”,“多的时候睡五个小时,少的时候睡三个小时,连续几个月这样打熬下来”。即使是不需要太多睡眠的62岁老人,这样的生活作息也能算是勤奋了吧。看看其他的成功人士,潘石屹每天早上六点多发布一条空气质量微博,呼吁大家起床锻炼身体;袁岳每早八点左右更新博客,写一篇千字以上的感想,附一张图,然后贴上一首小诗,最后再加上一道菜谱;村上春树每天都会坚持长跑,到现在,他能以一个老人的体魄去挑战铁人三项,甚至还跑过雅典马拉松...等等等等,这些如超人一般的成功人士,总是让我这样拥有晚1早8、9休息时间的懒惰后生羞愧至死。



书中的经典语录:

1.我好像从来都这样,想做个什么事,先不声张,悄悄做准备。

2.我只相信一句话,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3.我一开始就有这个意识,让自己迅速工具化。工具不是个坏词儿,有用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深入骨髓的价值感。恐怕我今天也有这样的嫌疑。

4.我经历失败太多了,拍照没有收益,尽管那么小心,好几卷胶卷,能得一两张很不错了,其余都是废品——但都是心血,在投入上没有分别。所以我大概很早就有了这个创作心态,失败是常事,完美不可得。老失败,也就不怕失败了。

5.在你的判断体系和价值取向都有的前提下,在你对呈现的介质有深入理解的前提下,你就有了支点,在深度和广度上,能取得点石成金的效果。

6.当时我认为,这些民间的、非官方的创作者们是英雄。至今我也这么认为。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一群人,一批人,表达出来的那种对中国社会、政治、未来的思考,锋芒毕露、深沉热烈,相当震撼。也许从今天看,作品还有幼稚的地方,呈现上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批判的角度是否那么到位,那么合适,我们都不去说它,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爱国的、激情的、带有思考的展望和忧患意识,让人心脏爆裂,让人想要由衷地致敬。——评“四月影会”

7.人家写大字报的没有针对我张艺谋个人,人家是针对这个现象,从他们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个不合章程录取的学生。我没有什么好记恨的。——大字报事件

8.人是要有梦想的,不过我也在想,什么是梦想。我总觉得,梦想是很入世、很具体、很现实的,梦想是你在某一个生存阶段,可以做点什么改善自己的状况,梦想是最切实的想法,它不能在天边,因为那无法作用和影响你的行为。(如此看来,以前我大部分的梦想都是YY啊,真是羞射。。。)

9.我不知道这有什么用,一个干了一天脏得只看得见眼白的工人,背诗可能改变不了什么,我就想,多学一点,艺不压身,总是好的吧。

10.我心里不觉得别扭。我就这么个家庭出身,得知道自己是谁。我出来要么背诗词,要么骑个破自行车出去拍照片。我觉得挺好。——谈自己因为不是团员被团员学习组织排斥

11.不是说你一开始就有条件和资格去挑个什么东西,有个位置,赶紧占上,先用心做,劈出三板斧给人看看再说。

12.先接受,再说创新求变。

13.梦想实现了,是通过直面现实实现的,现实只能穿越,不能超越。

14.我跟大家一样,欢呼、拥抱、鼓掌。我是觉得我们团队太了不起,太不容易。每个组,每个演员,加在一起十几万人,两三年的时间,大家都拼了。倒计时100天,多少人睡不了觉,还有那些外地的孩子们,吃多大苦训练,都是为了开幕式能完美呈现。作为总导演,我不能拉个脸,我得看起来和大家一样高兴。——谈自以为开幕式砸了时装高兴

15.导演就是手艺人。你训练、锻炼、磨练自己那点手艺,让它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拿出办法。

16.20多年,我深深记住黑泽明的这句话。我不能跟大师相比,但我也在学着拍电影。——谈黑泽明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发言“我今天还在学习拍电影”

17.我1982年底进入电影行业,到今天将近30年,只看见有人入行,从没看见有人出行。

18.今天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怀才不遇,只要你有才华。如果你没有出来,那一定是自己的原因。

19.对于年轻导演而言,第一次的出头露面是自己挣来的,第二次是别人给你机会,抓住这次,下次再抓住,连续三把活儿都成了,你就行了,中间允许你有一部拍砸了,都有可能翻过身来,大家还认你。

20.作品不会脱离时代,导演更是。我不能脱离时代,去清高地自我发展。时代转型,我跟着时代有了变化和发展。第五代集体成才,是赶上了厚积薄发的大环境。一个民族经历了多年的政治化生活之后,有了反思,有了不同的价值冲击。就算存在五部过硬作品,是那个时代的蓬勃的文学、全民的风气、从头来过的热烈氛围造就了我们,是时代给了巨大的荣耀。不管当时的思考和作品呈现怎样的幼稚,呈现什么样的不成熟的思考和判断,时代本身是这样的。后来的作品被大家认为有庸俗的商业性,呈现某种多元的、摇摆的状态,也同样是时代的折射。今天这个时代难道不是这样吗?众人皆醉我独醒?那是多高的境界,敢问哪一位可以?我做不到。

21.说句大套话,商业电影就是寓教于乐。电影人在作品中,正视消费文化的主流,有的放矢地融入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含义和情感品位,反复给观众提供好的影片,慢慢的,民族电影的个性就会出来,观众的口味也会调整,就能对文化生活层面,有一点好的影响。说大了,这是一个电影人的责任,说小了,这是占据主流电影市场的必须。

22.好莱坞是靠商业和文化两大元素占领全世界的。

23.我作为一个还算勤奋用功的电影导演都这样,其他观众何尝不是如此?——评躲避大闷片

24.我最在乎的是被人理解,不一定是赞扬,如果理解了你,怎么对你,你都会舒服。

25.我也没必要跳起来自己灭自己,知道就好了,争取下次绕开。——评自己觉得不好的地方被外界赞扬

26.人家给你意见,你是收获者。不为你好,不为电影好,谁会说?谁会故意让你失落,让你不高兴?所有的意见,哪怕再尖锐,再否定,都应该欣然去听,然后再想。

27.第一重标准,硬杠杆,是口碑、票房和获奖。第二重标准,是人心里的认可。——评佳片标准

28.第一,要有一个好剧本;第二,一套动作全做对。也就是从选演员到开机拍摄中的所有环节,导演能掌控的一切,动作全对,姿势全对,没有跑偏。——评如何拍出好电影

29.一类是正面歌颂人类情感的,一类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评艺术创作分类

30.我们常年忽略形式,形式太重要了,可以让内容有新的裂变和多重复杂的感受。

31.我认为现代人都是撑死的,你没有那么大的运动量,新陈代谢也慢,吃那么多做什么?

32.命运就是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你没有办法辨别什么是机会,没有人能长一双慧眼,看到机会的来临。你只能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往往是准备之后你做了临时性的选择、不知深浅的决定,正是这些准备,让你的各种选择和决定改变了命运。等你若干年后回过头看,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抓住的就是机会。

33.这就是命。——谈奠定人生基础的那册自制影集

34.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业。



两点奢望。

1.希望老谋子再出一本自传,写写他和长辈、和夫人、和儿女的感情故事和感悟,再写一写他认识的一些著名人士非著名人士的八卦,顺便再自爆一下。比如“老谋子”这个称呼是因为他读大学时比应届学生大十岁而得来。

2.希望老谋子努努力,把家族的故事拍下来,我觉着这个肯定比《金陵十三钗》好看多了。

-东德书局
用心为您描述每件宝贝
只有精品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脊有污渍及褪色,扉页有密集签字,其他内页无笔记划线破损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