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
  • 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
  • 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
  • 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
  • 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
  • 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

开裂签章

6.77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士心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Q56-6-5

上书时间2022-09-28

温瞳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士心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75402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1页
  • 字数 2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南开大学法学院学术文存
【内容简介】
《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立足犯罪是实质违法性与形式违法性相统一的立场,以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违法等价性为中心,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事实特征、规范结构、处罚根据、作为义务的范围、等价性的判断标准、未完成形态、共犯形态、阻却违法事由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不纯正不作为犯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现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法律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目的在于强化社会互助。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的存在论结构不同。在罪刑法定的条件下,如何解释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根据,合理圈定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范围,是司法实务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简介】
刘士心,男,河北邢台人。1967年11月出生,郑州大学法学硕士(1998年),吉林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现为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2002年、2006年分别获得天津市第八届、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年当选“天津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著有《竞合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出版),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商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基础观念
第一节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意义
一、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概念
二、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范围
第二节不纯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的界限
一、中外刑法理论中的主要观点分析
二、不纯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区别的标准
三、不纯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区别的几种特殊情形
第三节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形式可罚性
一、形式可罚性问题的由来
二、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代表性观点评析
三、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法规范根据

第二章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
第一节作为义务的基础问题
一、作为义务的内容
二、作为义务的犯罪论地位
三、形式的作为义务与实质的作为义务
第二节作为义务的实质根据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作为义务根据学说概览
二、我国刑法理论对作为义务根据的初步研究
三、作为义务根据的法理学探究
四、作为义务的实质类型
第三节作为义务的形式来源
一、外国刑法理论中作为义务形式来源的研究概况
二、我国刑法中作为义务形式来源范围的确定
第四节作为义务的具体来源形式
一、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
三、自愿承担的义务
四、基于法律精神的义务
第五节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一、先行行为义务的含义
二、先行行为义务的学理根据与限制
三、先行行为的范围
第六节关于“紧急救助义务”

第三章不纯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的违法等价性
第一节等价性的意义
一、等价性问题的含义及由来
二、“等价性否定论”之否定
三、等价性的实质和理论地位
第二节等价性的判断标准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诸学说述评
二、等价性判断的具体标准
第三节限制手段犯的等价性问题

第四章不纯正不作为犯中的认识错误与义务冲突
第一节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认识错误
一、作为义务的认识错误
二、作为可能性的认识错误
第二节不纯正不作为犯中的义务冲突
一、义务冲突的概念
二、义务冲突的特征
三、义务冲突的类型
四、义务冲突的法律本质
五、义务冲突中义务履行的选择原则

第五章不纯正不作为犯的非典型形态
第一节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未完成形态
一、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着手
二、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未遂形态
三、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中止形态
第二节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共犯形态
一、不纯正不作为犯与共同正犯
二、不纯正不作为犯与教唆犯
三、不纯正不作为犯与帮助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