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躯肢神经治病纲要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针刺躯肢神经治病纲要

正版新书当天发货 针刺躯肢神经汉病纲要

25.76 4.6折 56 全新

库存5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焦顺发 著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库

上书时间2024-06-27

鑫华馆配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焦顺发 著
  •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8605903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3页
  • 字数 2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针刺躯肢神经治病纲要》为原创性论著,以医学经典为依据,经系统整理,提炼、升华而成新的针灸理论。其共分为五章,一、二介绍了焦氏对中医典籍的新研究和新发现,第三章详细论述了根据这些发现对古书中各气穴的新理解,最后两章为作者焦氏在研究、治疗中的经验和感悟。《针刺躯肢神经治病纲要》对中医经典著作有诸多独到的见解,针对后人对经典著作部分曲解的内容进行了更正。
【作者简介】
  焦顺发,“头针”创始人,北京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焦氏针灸研究院院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顾问、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神奇针道研究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会长。1970年发明“头针”,获1986年度国家中医药重大科研成果甲级奖,后在148个国家推广应用。1976年发明“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脑病”的新方法,获山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后在全国推广。近50年来,一直在针刺治病和理论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在国内外讲学授课。先后出版《头针疗法》《头针》《中国针灸学求真》《中国针灸魂》《针灸原理与临床实践》《针刺治病》《针经》等十余部专著。
【目录】
第一章 “上古”时期探索针刺“躯肢神经”治病
第一节 简述
第二节 札记
一、读“……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新悟
二、简析“粗守关,上守机
三、读”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新悟
四、读”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新悟

第二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中枢神经
一、脊髓
二、脑
第二节 周围神经
一、内脏神经
二、躯肢神经
第三节 札记
一、应从临床角度探索经脉实质
二、再论正”督脉“之位
三、再解《灵枢·背腧》篇
四、读《灵枢·海论》新悟
五、换个角度议”四街“
六、再论”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第三章 神经之会(气穴)
第一节 头面部气穴共58个
一、头盖部共26个气穴
二、耳区共13个气穴
三、眼区共8个气穴
四、鼻区共5个气穴
五、口区共6个气穴
第二节 颈部气穴共8个
第三节 肩部及上肢气穴共72个
一、肩部气穴13个
二、上肢气穴59个
第四节 上胸部气穴37个
一、背正中线
二、背旁线
三、背侧线
四、前正中线
五、前正中旁线
六、锁乳肋线
七、前外侧线
第五节 下胸部气穴48个
一、背正中线
二、背正中旁线
三、背侧线
四、前正中线
五、前正中旁线
六、前侧1线
七、前侧2线
八、前侧3线
第六节 腰骶部气穴38个
一、背正中线
二、背正中旁线
三、背侧1线
四、背侧2线
五、前正中线
六、前正中旁线
七、前侧1线
八、前侧2线
九、前侧3线
第七节 下肢气穴82个
一、内侧前线
二、内侧中线
三、内侧后线
四、外侧前线
五、外侧中线
六、外侧后线
第八节 简述通过针刺部位研究”躯肢神经

第四章 针刺“躯肢神经”
第一节 部位指按定
第二节 毫针刺神经
第三节 气至为刺中
第四节 迎、随可调整
一、补、泻之时
二、补、泻什么
三、何谓补、泻
四、迎、随如何补、泻
第五节 札记
一、论“微针刺经脉”
二、防止刺伤重要脏器及组织
三、读“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想“用针刺直接补虚证、泻实证”的技术
四、“实践”造就了“神化”
五、浅析“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六、读“用针之类,在于调气”之感
七、读“凡刺之道,气调而止”之感
八、读“补泻之时,与气开阖相合也”之感
九、从“徐入徐出,谓之导气”看“补、泻”技术
十、浅析“攻病者,知酸、知麻、知痛或似麻、似痛之不可忍者即止”之论述
十一、读“针下沉重紧满者,为气已至;如针下轻浮虚活者,气犹未至”感悟
十二、浅析“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十三、读“凡刺浅深,惊针则止”之感
十四、浅析“鱼吞钓饵之浮沉”
十五、何谓“气至”,为何“气至”
十六、浅析“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
十七、论“守气”法
十八、浅析“飞经走气”法
十九、再析“添气法”和“抽气法”
二十、解读《难经·七十八难》
二十一、读《难经·七十八难》新悟
二十二、浅析“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
二十三、再论“补、泻”春秋
二十四、承“气至”正“补泻”
二十五、再析“提插补泻”法
二十六、再析“捻转补泻”法
二十七、再析“徐疾补泻”法
二十八、再析“呼吸补、泻”法
二十九、再析“开合补泻”法
三十、再析“迎、随、补、泻”法
三十一、析“气至而去之”
三十二、析“气至而有效”

第五章 据“节”选会(气穴)治病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
一、脊髓病损
二、脑疾病
三、躯肢神经疾病
第二节 内脏疾病
一、胸腔疾病
二、上腹部疾病
三、下腹部疾病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