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知识保护的权利设计与制度构建:以知识产权为中心
¥
16
5.3折
¥
3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丁丽瑛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3-1外
上书时间2025-0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丁丽瑛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3695186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8页
-
字数
30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厦门大学法学学术文库
- 【内容简介】
-
《传统知识保护的权利设计与制度构建:以知识产权为中心》从传统知识保护对象界定入手,并对传统知识采用广义的定义方法;从需要、价值、权利三方面,分析传统知识利益形成、转化的正当性基础,阐述该利益向权利转化的制度条件和权利体系,证成传统知识财产权;释明传统知识保护的目标、思路与模式;提出传统知识保护议题下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的利用和改造方案,并构架传统知识之上的特别权利保护制度。全书以利益平衡为主轴,加入传统知识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的融合这一润滑剂,最终落脚于传统知识保护的制度构架。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及实践已表明,变革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探索和创设传统知识私权保护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当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性的传统知识保护体系,根据传统知识对象的不同,提供可以利用的多种权利保护模式,并在同一种权利保护模式中配置多层次的保护措施。
- 【作者简介】
-
丁丽瑛,法学博士,1965年6月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现任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2007年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工程人选”,同年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教学、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主持了教育部、司法部以及福建省、厦门市社科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在《政法论坛》、《法律科学》、《厦门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了《知识产权法专论》、《知识产权法》等著作,研究成果曾获福建省法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 【目录】
-
主要缩略语索引
导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本书结构及研究重点
第一章作为法律保护对象的传统知识
第一节传统知识的术语使用及其定义意义
一、传统知识术语使用及概盒表述
二、定义传统知识的意义
三、本书“传统知识”指称对象的定位
第二节传统知识的内涵定义和范围说明
一、传统知识的固有属性与法律特性
二、传统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范围
第三节传统知识保护对象的确定
一、传统知识保护对象确定上的分歧
二、作为法律保护对象的传统知识的多层性与特定化
第四节传统知识文献化的意义
一、传统知识文献化的必要性
二、传统知识文献化的方式和范围
三、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传统知识利益权利化的应然基础
第一节与传统知识相关的利益分析
一、需要:传统知识利益的形成与根源
二、价值:传统知识利益的表现、冲突和选择
三、权利:传统知识利益的转化
第二节传统知识利益向权利转化的正当性判断
一、共识:传统知识价值的普遍承认与在先权利保护的正当性
二、分歧:传统知识属性的不同诠释与财产权保护的正当性
三、妥协:传统知识衍生利用的惠益分享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多样性
第三节传统知识财产权的证成
一、证成传统知识财产权正当性的基本思路
二、财产、财产权概念对传统知识具有可适性
三、传统知识财产权配置符合私有财产权的价值和原则
第三章传统知识利益权利化的实然条件
第一节可实现性:传统知识与现行知识产权对象的契合与偏差
一、对象形式契合:知识产权提供了传统知识产权化的制度框架
二、对象特征偏差: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无法完全兼容传统知识保护
第二节可技术性:知识产权体系对传统知识保护要求的回应
一、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传统知识保护上的延用
二、改造:使知识产权体系得以兼容传统知识保护需要
第三节利益平衡:传统知识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
一、传统知识保护的利益平衡
二、传统知识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划分
三、传统知识的权利主张与权利限制
第四节权利体系:传统知识的权利确认与创设
一、传统知识保护的权利体系安排
二、传统知识财产权的创设与实现路径
三、传统知识权利确认中私权与公权的衡平逻辑
第四章传统知识保护的目标、思路与模式
第一节传统知识保护的政策目标和核心原则
一、传统知识保护的政策目标
二、传统知识保护的核心原则
第二节传统知识保护的基本思路及其实现模式
一、传统知识的防御性保护
二、传统知识的积极性保护
第三节国际法治下的传统知识保护规则
一、传统知识保护的立场、态度和政策
二、后聊Ps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格局的改变
三、国际组织对传统知识保护问题的讨论及其进展
第五章我国传统知识保护的立法和模式选择
第一节路径:传统知识保护的全球法律地方化与地方法律全球化
一、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移植、条约引入与制度创新
二、传统知识保护:国家立法先行抑或国际立法先行
三、“反知识产权”:并不可取也无必要
第二节背景:知识产权战略视野下的传统知识保护
一、国内外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一般性考察
二、传统知识保护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的地位考察
三、我国传统知识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第三节决策:我国传统知识保护的立法思路和模式选择
一、当前的立法现状
二、基本立法构架
三、未来的立法安排与步骤
四、具体模式选择的抽象把握
五、合同的补救作用
第六章传统知识保护议题下的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的利用和改造
第一节专利法的利用和完善
一、强化资源获取或者利用的合法性
二、扩展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条款的适用
三、设置来源的披露要求与事先知情同意机制
四、授予传统知识集体性专利权
第二节著作权保护的扩张适用
一、以著作权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制度空间
二、著作权法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具体回应
第三节商标权保护的延用
一、商标权保护对传统知识的可适性
二、以商标权保护传统知识面临的问题
三、利用和完善商标法保护传统知识的方案
第四节反不正当竞争权利的运用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传统知识保护可能发挥的作用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传统知识保护上的适用情形
三、小结:传统知识局部性保护的补充工具
第五节植物新品种权的利用及相关农民权的强化
一、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演变及传统知识保护问题的提出
二、利用植物新品种权间接保护传统知识
三、以“农民免责”和“农民权”限制植物新品种权的行使
四、小结:以防御性保护为主,以积极性保护为辅,以权利限制为补充
第七章传统知识之上的特别权利保护制度构架
第一节利益失衡下的例外制度补救
一、利益失衡现实与制度创新补救要求
二、制度创新思路下的各种特别权利概念
三、公共领域作品利益分享制度对传统知识特别权设计的启示与借鉴
第二节传统知识特别权的客体
一、传统知识特别权客体的认定标准
二、传统知识特别权客体的认定方式
第三节传统知识特别权的主体及行使
一、传统知识之上群体性权利和概括性主体的提出
二、传统知识特别权的权利主体
三、传统知识特别权的行使主体
四、传统知识传承主体的单列
五、小结:传统知识特别权主体制度的构成和条文表述
第四节传统知识特别权的内容和限制
一、传统知识特别权规定的模式选择
二、传统知识特别权的内容
三、传统知识特别权的限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