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扬与冯雪峰
  • 周扬与冯雪峰
  • 周扬与冯雪峰
  • 周扬与冯雪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周扬与冯雪峰

80 九品

仅1件

江苏常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庆全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H一129

上书时间2023-05-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庆全 著
  •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1
  • 版次 1
  • ISBN 9787216041669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1页
  • 字数 269千字
【内容简介】
周扬与冯雪峰都是现代文坛才华横溢的作家,又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领导革命文学的领军人物,周扬和冯雪峰两个人的名字,一直被文学研究史家反复书写。同时,探究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坛恩怨,也成为了解现代文艺运动发展轨迹的契口。他们如何度过两个人关系的蜜月期而彼此交恶;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因“两个口号”的论争而扭结在一起,并在“文革”中共同难逃受批判的命运;而到晚年,他们的手又如何度尽劫波紧紧相握,留下了象征他们关系的《两只锦鸡》的美丽寓言……

   本书作者先后任职《炎黄春秋》《百年潮》杂志,1998年调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本书比较准确全面地描写了周扬和冯雪峰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彼此的牵绊、纠葛、恩怨,以及他们在历史风云的变幻中跌宕起伏的命运。本书采用了作者对一些文艺界前辈的采访实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徐庆全,山东烟台人。1986年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9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研究方向为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留校后,历读书为文繁杂,专业研究淡出,转而从事被喻为“万金油”的编辑工作。先在《炎黄春秋》后在《百年潮》,1998年调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从相识到交恶 

 两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冯雪峰的特殊使命:党与鲁迅的联系人

 由相识到争执

第二章 “四条汉子”与鲁迅的关系 

 “四条汉子”与鲁迅的冲突

 从历史的视角看待“四条汉子”与鲁迅的矛盾

 冯雪峰为毛泽东与鲁迅相知搭桥

第三章 上海和瓦窑堡:殊途同归 

 大变动前夜的周扬

 上海和瓦窑堡残途同归

 打出“国防文学”的旗帜

第四章 “两个口号”大论争 

 冯雪峰重返上海

 “两个口号”大论争

 重新审视“国防文学”的口号

 延安对这场争论的看法

 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第五章 从对峙到冲突 

 工作中的对峙

 思想上的激烈冲突

 冯雪峰遭公开批判

 “战线南称”殃及冯马峰

第六章 冯雪峰的灭顶之灾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逃不过的劫难

 “大辩论”中的“定论”

 改写文学史

 不同的地位,相同的历史心态

第七章 历史的再一次颠倒 

 “一条汉子整三条汉子”

 江青在三十年代问题上大作文章

 《纪要》“文艺黑线专政”论提法的出笼

 周扬被推上祭坛

 冯雪峰不落井下石

第八章 两只锦鸡 

 度尽劫波后的握手

 周扬继续成为被清算的对象

 周扬就三十年代问题给中央上书

第九章 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 

 带着枷锁的舞蹈

 周扬介导正确评价三十年代文艺的历史

 为“国防文学”正名

 冯雪峰交代材料和茅盾文章的发表

 “西鲁”李何林表态

 夏衍说“不能忘却的事”,鲁研界再起波澜

 楼适夷、吴奚如为冯雪峰、胡风争曲直

 周扬:从历史的高看待历史

 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

后记

作者简介

   徐庆全,山东烟台人。1986年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9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研究方向为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留校后,历读书为文繁杂,专业研究淡出,转而从事被喻为“万金油”的编辑工作。先在《炎黄春秋》后在《百年潮》,1998年调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期间有文章和书面世,因杂不值一提。1996年始,以求专于文化界,沉积4年,2000年开始至今,发表文章多篇。著有《知情者眼中的周扬》、《文坛拨乱反正实录》;编有《周扬新时期文稿》上下卷。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