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网络恐怖主义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际网络恐怖主义研究

120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永彪、任彦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2-1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永彪、任彦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44718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8页
  • 字数 228千字
【内容简介】
  《国际网络恐怖主义研究》分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网络恐怖主义的表现形式、现状及发展趋势、美国等国家的反网络恐怖主义战略研究三大部分。   “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是本书的基础部分,主要对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作了理论探讨和归纳,也即回答了什么是网络恐怖主义这个问题,从而为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网络恐怖主义的表现形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网络恐怖主义的表现形式和现状,预测了网络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并对网络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危害进行了论述。    “美国等国家的反网络恐怖主义战略研究”对美国等国冢防范网络恐怖主义的经验和相关探索作了介绍与分析,其意义在于为中国的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简介】
    朱永彪生于1981年,男,河南临颍人,法学博士,现为兰州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国家安全与对外战略研究,当前主要研究兴趣:中亚问题、反恐问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网络恐怖主义及对策研究,2007年;阿富汗问题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对策研究,2010年)。作为项目组副组长主持有关部委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其他项目多项。    出版专著《9·11之后的阿富汗》(新华出版社,2009年),在《世界历史》、《日本学刊》、《国际观察》、《外交评论》、《南亚研究季刊》、《兰州大学学报》、《中州学刊》、《新疆大学学报》、《东南亚南亚研究》、《和平与发展》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任彦生于1982年,女,山东济宁人,现为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
【目录】
前言
上篇 定义与背景
第一章 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
第一节 网络恐怖主义作为术语出现的历史
第二节 现有的网络恐怖主义定义综述
第三节 网络的定义
第四节 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
第二章 网络对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影响
第一节 网络对国家的影响
一 网络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二 网络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三 网络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网络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
一 网络对个人的影响
二 网络对非政府组织的影响
第三章 恐怖主义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全球反恐“越反越恐”
第二节 恐怖主义“越反越恐”的原因
一 恐怖主义将长期存在
二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反恐失误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越反越恐”
三 民主与自由不是恐怖主义的解药
四 美国制造的敌人比其杀死的更多
五 反恐执行双重标准问题严重
六 反恐斗争中的“思想战”失败了
七 个人极端主义等的危害日益严重
八 恐怖主义势力的谋略、组织能力及执行力不容低估
中篇 问题与现实
第四章 网络恐怖主义的表现形式、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将网络作为工具的工具型网络恐怖主义
一 宣传自己的主张
二 获取相关信息
三 获取经费支持
四 发布相关信息、谣言,制造恐怖气氛
五 利用网络宣传恐怖主义相关知识,传播极端思想
六 罗织新人员
七 协调行动
八 散布假信息,混淆视听
第二节 将网络作为攻击目标的目标型网络恐怖主义
第三节 网络恐怖主义的根源及其危害
一 网络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二 网络恐怖主义的危害
第四节 网络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案例研究:伊尔哈比007(Irhabi007)
第一节 “伊尔哈比007”与网络恐怖主义
第二节 “伊尔哈比007”的启示与反思
一 “伊尔哈比007”的背景问题值得关注
二 “伊尔哈比007”的被捕纯属偶然,说明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难度巨大
三 “伊尔哈比007”绝不是最后一个加盟恐怖组织的网络恐怖主义分子
四 如果逮捕一个重要的网络恐怖分子,有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情报
第六章 世界性盛会防范网络恐怖主义问题——以奥运会为例
第一节 世界性盛会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世界性盛会面临的网络恐怖主义威胁评估
一 网络恐怖袭击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二 世界性盛会极有可能成为网络恐怖主义袭击目标
三 非法组织有可能也有能力发动网络恐怖主义攻击
第三节 世界性盛会期间可能发生的网络恐怖主义袭击类型
下篇 对策与建议
第七章 美国等国家的反网络恐怖主义战略研究
第一节 美国的反网络恐怖主义战略简介
一 战略的形成
二 战略的组成与保障体系
第二节 《确保网络安全国家战略》简介
一 导言
二 五大优先
第三节 美国防范网络恐怖主义的法制体系
一 《计算机安全法》
二 《联邦信息安全法案》(FISMA,取代《计算机安全法》)
三 《美国司法强制性通信协助法案》
四 《爱国者法》与《反恐怖主义法》
五 《网络犯罪公约》
第四节 美国防范网络恐怖主义的管理体系
一 设立相关的委员会,直接为总统决策服务
二 明确各部门职责
第五节 美国防范网络恐怖主义的技术体系
一 安全标准化建设
二 事件响应机制
三 安防、控制技术
四 新技术研发
五 安全培训及研发
第六节 美国防范网络恐怖主义的执行体系
一 网络反恐演习
二 组建网络部队.
三 监控可疑网络活动并积极打击
第七节 积极开展网络恐怖主义相关问题研究
第八节 美国反网络恐怖主义战略评析
第九节 其他国家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经验
一 英国
二 新加坡
三 俄罗斯
四 韩国
五 日本
六 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
第八章 反网络恐怖主义与公众参与
第一节 公众参与反恐的必要性
一 公众是反恐工作的最终受益者
二 公众需要积极防恐
三 消除恐怖主义问题需要公众参与
四 公众参与可以减少或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极端思潮
五 科技进步和反恐专业化等与公众参与不矛盾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经验
一 英国
二 美国
三 俄罗斯
四 以色列
五 法国
第三节 反网络恐怖主义与公众参与
一 公众参与反恐工作的途径
二 反网络恐怖主义中的公众参与
第九章 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全球层面
第二节 国内层面
第三节 世界性盛会层面
第四节 公众参与层面
附录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国际信息安全的声明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