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野英一刑事法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
  • 牧野英一刑事法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
  • 牧野英一刑事法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
  • 牧野英一刑事法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牧野英一刑事法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

8 4.1折 19.5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兰 著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2

上书时间2024-04-22

依依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鲁兰 著
  •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12
  • 版次 1
  • ISBN 9787801073785
  • 定价 19.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8页
  • 字数 251千字
【内容简介】
牧野英一(1878-1970)是日本近代著名的主观主义刑法学家,他的思想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即他的母校东京帝国大学法理学教授穗积陈重(1856-1926)的“历史进化观”音大利学派尤其是菲利(1856-1929)的“社会防卫论”和德国刑事社会学派李斯特(1851-1919)的“目的刑论”。 他的主要创见是,将肇始于19世纪末大陆法系民法学中的“自由法论”精神引入刑法领域;主张20世纪的“罪刑法定主义”必须具有“文化国”之时代内涵;从科学进步的无限性论证“法律解释的无限性”;视犯罪构成理论为繁琐教条,认为犯罪论中最主要的问题只有三个,即“未遂”、“共犯”和“法律错误”,且花费50年的精力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他早期的刑法思想,反映出主观主义刑法理论之主客观方面相结合的特征。日本刑法学界主要反对他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权衡上强调“社会价值”的追求,即将防卫社会之重要性置于保护个人人权之上。在刑罚论中所主张的“教育刑论”不管是在军国主义时代还是在“二战”以后的日本。都反映出主观主义刑法理论中最闪光的部分。正确认识理解大陆法系主观主义刑法理论,对于我们反思社会主义刑法理论中的认识误区,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鲁兰,女,1958年3月25日生,四川成都人。199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6年11月至1998年11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留学,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二级警督,从事罪犯改造研究工作
【目录】
总序



内容提要

绪论 牧野英一与日本主观主义刑法论

    一 我国对日本主观主义刑法学的研究现状

    二 牧野英一的刑法进化论

    三 研究牧野英一刑法思想的必要性

第一章 牧野英一刑事法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明治维新及牧野英一履历

    一 明治维新的意义

    二 新的仿效对象——德国

    三 明维初期的刑法修订

    四 牧野英一履历简介

  第二节 明治十五年刑法与明治四十年刑法

    一 以法国法为蓝本的日刑法

    二 新刑法对德国法的吸收

  第三节 国际背景——自由法论与意大利学派

    一 自然法论的沿革概述

    二 意大利学派崛起的意义

  第四节 牧野英一主观主义刑法的思想来源

    一 穗积陈重对牧野英一的影响

    二 菲利对牧野英一的影响

    三 李斯特刑法思想概要

第二章 牧野英一刑法进化论思想

  第一节 牧野英一的刑法解释论(一)

    一 牧野英一的法解释论立场

    一 法国自由法运动的启示

    三 自由法论运动的本质意义

  第二节 牧野英一的刑法解释论(二)

    一 刑法中的主观主义论

    二 关于刑法理论的研究立场

    二 “法律解释的无限性”

  第三节 牧野英一刑法主观主义思想的确立

    一 牧野英一的罪刑法定主义论

    二 罪刑法定主义的“进化”

    三 前苏联1926年刑法典

    四 日本刑法判例的立场

第三章 牧野英一犯罪论思想(一)

  第一节 牧野英一的犯罪构成论

    一 对犯罪构成论的批判

    二 自由法论与犯罪构成

    三 日本犯罪构成理论概况

    四 关于可罚性违法理论

  第二节 牧野英一的社会责任论

    一 日本刑事责任理论沿革

    二 牧野英一的刑事责任论

    三 关于尊亲属杀伤罪

  第三节 牧野英一刑法因果关系论

    一 关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二 牧野英一对因果关系的见解

    三 我国对因果关系论的研究

第四章 牧野英一犯罪论思想(二)

  第一节 牧野英一的刑法错误论

    一 日本的学说概况

    二 德国关于刑法错误的立法

    三 我国诸理论观点

    四 牧野英一的观点

    五 日本刑法理论中的事实错误

  第二节 牧野英一的未遂论

    一 日本刑法未遂论概况

    二 中日相关理论的比较

    三 关于教唆未遂问题

    四 教唆未遂与《伪满洲国刑法》

    五 我国刑法理论对教唆犯性质的争论

  第三节 牧野英一的共犯论

    一 共同犯罪立法及理论沿革

    二 间接正犯与共谋共同正犯

    三 牧野英一的一般共犯论思想

    四 纳粹刑法与意大利刑法的立场

    五 我国的立法与理论特点

第五章 牧野英一刑罚论思想

  第一节 牧野英一对刑事古典学派的批判

    一 对贝卡利亚的评价

    二 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之理论比较

  第二节 牧野英一的教育刑论(一)

    一 牧野英一的刑罚观

    二 “意大利科学的胜利”

  第三节 牧野英一的教育刑论(二)

    一 牧野英一后期的刑罚观

    二 缓刑制度的文化意义

    三 矫正理念与更生保护制度

第六章 牧野英一与实践刑法

  第一节 牧野英一与日本刑法典修改

    一 《改正刑法暂定案》的彤成

    二 战后日本刑法修改概况

    三 日本器官移植法引起的争论

  第二节 日本战后刑法理论之争与矫正实务

    一 战后刑法理论建设概况

    二 与小野清一郎的争论

    三 日本政府对矫正机构的资源配置

第七章 牧野英一刑事诉讼法思想

  第一节 日本刑事诉讼法的价值与制度

    一 日本刑事诉讼法特征

    二 牧野英一明治时期的观点

    三 牧野英一大正时期的观点

    四 牧野英一昭和时期的观点

    五 现行时期的刑事诉讼观点

  第二节 战后日本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

    一 诉因与公诉事实

    二 诉因变更

    三 诉因制度

    四 禁止“二重危险”在日本的实践

    五 田宫裕的既判力理论特色

结语 客观正确地评价刑事主观主义学派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