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层决策六十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创新 . 第1卷(1949-1976)
  • 中国高层决策六十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创新 . 第1卷(1949-197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高层决策六十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创新 . 第1卷(1949-1976)

书名与图片不符时按照图片为准!所有书籍均为二手书籍不保证百分之百没有写字.介意勿拍。

13.99 3.7折 37.5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南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尤国珍、胡国胜、占华林、穆瑞 编著;范希春 主编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

装帧其他

货号283

上书时间2022-11-14

符幸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尤国珍、胡国胜、占华林、穆瑞 编著;范希春 主编
  •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
  • ISBN 9787807247906
  • 定价 37.5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共分十二部分,内容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边倒’外交方针与《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过度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等。
【目录】
第一卷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

    (一)“五一”劳动节口号的颁布与筹建新中国序幕的拉开/3

    (二)“进京赶考”与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5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切事宜/9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确定/14

    (五)新中国的大宪章——《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颁布/16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歌、国徽的确定/18

    (七)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23

    (八)盛大的开国大典/25

  二、“一边倒”外交方针与《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28

    (一)毛泽东三个理论的提出为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28

    (二)筹备建国序幕拉开,中共决策者们勾画出新中国外交的蓝图/33

    (三)“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进一步酝酿和提出/35

    (四)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一边倒”外交方针写进《共同纲领》/39

    (五)毛泽东首次访苏,苏方起初不愿签订新的条约/43

    (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最终签订/45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51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提出和初步思考/51

    (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策和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56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公布/60

    (四)大张旗鼓地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62

    (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大规模开展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6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颁布与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71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71

    (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初步发展/7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制定与颁布/78

    (四>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四个自治区的建立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的伟大胜利/84

  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9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提出及其初步确立/94

    (二)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策过程/98

    (三)选举法的制定和新中国第一次普选运动/102

    (四)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与制定/105

    (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隆重召开/109

    (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的确立与发展/114

  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117

    (一)一五计划的酝酿和粗线条的试编工作/117

    (二)五年计划的第二次编制与新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雏形的形成/119

    (三)听取苏联对新中国五年计划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必要的援助/121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执行与五年计划的第三次编制/123

    (五)“156项工程”的确定与五年计划的第四次编制/127

    (六)优先发展重工业,从长计议施“大仁政”/130

    (七)第五次编制与五年计划的颁布/132

    (八)辉煌的“一五”成就/135

  七、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与外交新格局的形成/137

    (一)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肇始/137

    (二)中印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140

    (三)打开通往亚非国家大门的万隆会议/147

    (四)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成熟和整体外交局面的打开/152

  八、“向科学进军”与科学技术远景规划/157

    (一)科学技术的落后与经济建设的瓶颈/157

    (二)“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与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酝酿/159

    (三)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拟定与修正草案的形成/161

    (四)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确定与内容分析/165

    (五)组建机构与组织队伍/166

    (六)年度计划与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执行/171

    (七)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检查与提前完成/174

    (八)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成就及影响/176

  九、中共八大召开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的确立/178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78

    (二)中共八大召开前的筹备工作/182

    (三)中共八大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186

    (四)八大以后的继续探索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192

    (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初步转移/195

    (六)“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确立/198

  十、“八字方针”的提出与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202

    (一)八字方针形成的背景/202

    (二)八字方针的形成与发展/204

    (三)八字方针的执行情况及其成效/210

    (四)“农业六十条”和“工业七十条”/212

    (五)再用三年调整的决策及其实施/219

  十一、“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与中美关系的改善/222

    (一)“三个世界”理论的雏形——“中间地带”理论与走向对抗的中美关系/222

    (二)“第三世界”提法的出现和中美关系的缓和/226

    (三)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31

    (四)“三个世界”理论的完整提出/239

  十二、全面整顿与经济社会形势的好转/243

    (一)危难之际邓小平二次复出/243

    (二)“四化”建设的大局和“三项指示为纲”/248

    (三)全面整顿工作的开始与突破口的选择/251

    (四)全面整顿的展开和中断/257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262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